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廉政范畴视角下狭义的利益冲突,是一个政治学范畴概念,其本质是公共权力的非规范非公共性使用。防止利益冲突是实现有效廉政风险防控的制度安排切入点和反腐败顶层设计的核心环节。对高等教育领域产生利益冲突的主要范畴以及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构建的困境研究方面,应探索如何在制度设计、评估体系、信息公开、廉洁教育、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等层面将防止利益冲突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和反腐倡廉教育机制有效整合与对接,实现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制度突破,提升廉政风险防控成效与手段创新。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鉴西方防止利益冲突法的相关理论,指出当前我国较为普遍的利益冲突是造成腐败犯罪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进而分析了造成我国利益冲突现象严重的原因,提出以法律手段和制度途径防止利益冲突,是预防腐败犯罪,完善当前我国廉政立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张秋月 《群众》2013,(6):45-46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止腐败。这表明,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已经聚焦到法律制度层面,反腐倡廉建设法制化已成为党保持先进性、增强战斗力的利器,是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防止公务员利益冲突的伦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冲突是指公务员从事公务活动时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其自身具有的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利益冲突问题源于公共权力异化的特性,源于现代公务员角色多元化的特点,源于中国家国不分的政治文化传统及人情往来习俗。廉政伦理是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解决公务员的利益冲突,在完善相关的纪律和法规的同时,还要发挥伦理的引导、规范和约束功能。  相似文献   

5.
"利益冲突"在本文指的是一个特定廉政概念,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由于受到其私人利益因素的干扰,所发生的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相冲突的情境和行为。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利益冲突是产生腐败的重要根源,管理和防止利益冲突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策略。当前海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尤其国际旅游岛建设刚刚开局起步,如何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党建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在反腐倡廉建设上,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重申要"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对此,本文试图对其中某些问题加以思考,旨在加强党的建设,防止利益冲突。一、明确利益冲突主体利益冲突作为一个廉政概念,说的是同一个利益主体的不同身份所引发的可能的或现实的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相对立的境况与行为。这里的"公共利益"指全体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体利益所必需的社会秩序,其实现形式包括国家制度和国家权力。这里的"同一个利益主体"的"不同身份"是指公职人员的  相似文献   

7.
温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徐宇宁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从近几年查办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公共资源交易、公共产品采购和公共资产管理领域,一直是腐败案件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而这正是当前利益冲突的热点领域。必须通过健全制度和规范行为,把亲情关系与国家工作人员的任职和职务行为最大限度地隔离开来,积极构筑廉政“防护墙”,防止权力滥用,促进廉洁勤政。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坛》2014,(2):45-45
聂资鲁在《中国法学》2013年第6期载文《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立法的理论与实践》认为,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私利化和异化,利益冲突是公共权力私利化和异化的基础表现形式和根源,要根治腐败就必须从防止利益冲突入手。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2,(2):93-93
闫德民在《学习论坛》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利益冲突是权力道德伦理视域中的利益冲突,亦即公共权力主体自己或者特定关系人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对抗、抵触、背离,主要有交易型、影响型、旋转型和集团型等四种类型。利益冲突是滋生腐败的重要根源。防止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规范是防止利益冲突的"软实力"。它从一个更加系统、更加本源、更加带有全局性的视角对利益冲突问题予以关注,抓住了防止利益冲突的根本性问题。形成一定的文化规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助于科学规范权力及行使权力的行为,提高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素质,进而达到防止利益冲突的目的。为此要加强教育培训,形成基于道德层面的伦理性规范;建立卓有成效的组织文化,实现文化的认同。用文化防止利益冲突还应关注受众的范围和高尚文化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中国特色廉政建设指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建新 《桂海论丛》2004,20(3):37-40
建构中国特色廉政建设指标体系是当前我国廉政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其现实意义在于可促使廉政建设理论创新走向新高度、廉政建设机制创新转向开放型、廉政建设实践创新迈向新领域;建构中国特色廉政建设指标体系必须遵循群众至上等九条基本原则,其大体框架包含群众对反腐倡廉满意度指标等九个方面;必须着重解决如何确立科学评价标准、建立常效管理机制、自觉把握群众至上的评判标准等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安廉政文化在公安机关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采取切实措施推进公安廉政文化建设已成当务之急。当前公安廉政文化建设许多方面不够完善,面临着观念上、认识上、制度上的困境。加强公安廉政文化建设,应重视教育引导,营造氛围,完善制度,强化落实。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反腐倡廉实践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廉政建设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廉政文化建设搞好了,可以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增强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监督意识,提高广大干部执行反腐倡廉各项制度的自觉性.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加大文化含量,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独特功能,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的一项基础性课题.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江泽民同志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实践 ,形成了自己的廉政建设思想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江泽民的这一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邓小平的廉政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具有继承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三个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平飞 《桂海论丛》2010,26(4):46-49
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局部执政时积累了丰富的廉政经验,具体表现为以廉政教育为倡廉的治本手段、以有效监督为促廉的根本途径、以作风建设为扬廉的重要渠道、以惩治腐败为倡廉的主要方法、以建章立制为保廉的关键措施。苏区廉政经验对推动当代社会的倡廉、促廉、扬廉、保廉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借鉴苏区廉政经验,推动当代廉政建设,既有历史必然性,又有时代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警察院校大学生预备警官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其廉政意识教育尤为重要。廉政意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科学的长效机制,文章着重从建立适合警察院校特点的学员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建立符合警察院校学员特点的教育体系和不断完善警校学员廉政意识教育的监防体系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腐败问题日益凸显。在新形势下如何从根本上铲除腐败现象成为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追根溯源,从廉政制度建设入手,深入挖掘了当前我国政治制度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分别从廉政教育制度创新、行政制度创新、监督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美警察行政监察制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各地警方在推行廉政建设、遏制违法违纪特别是腐败行为的对策上有共同性 ,主要表现在注重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建设、注重严格执行法纪、注重全面监督、注重高薪养廉等方面。与之相比 ,我国的警察监察制度既有优势 ,又有薄弱环节。中美两国的警察行政监察制度和对策具有互补性 ,我们从美国警察的行政监察战略和措施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贪污贿赂犯罪主要侵犯国家的廉洁制度,同时侵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关系。贪污贿赂的泛滥,不仅严重腐蚀了国家肌体和人们的灵魂,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而且阻碍了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能否有效地抑制和消除贪污贿赂犯罪,直接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本文拟对贪污贿赂罪的构成及本类罪与相关类罪的界限等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娄杰 《桂海论丛》2004,20(5):6-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在国际竞争中应对挑战,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迫切需要。必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以增强执政为民意识,加强制度建设以提高执政为民水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完善择优汰劣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增强执政基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确保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和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