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好评如湖。与易中天,阎崇年等人主要讲历史、秘史不同,于丹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以白话诠释经典,讲述自己从《论语》中获得的为人处世之道,大受好评。观众间流传开一种说法:《论语》是药,于丹是引。易中天:撰文夸奖到场力挺  相似文献   

2.
当草根与精英为学术是否走向低俗而展开舌战时,超级电视传媒已是盆盈钵满易中天、于丹之后,读《史记》的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成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新捧的人物。尽管近期诸如“文化奶妈”之类的“封号”,让这个节目的编导们感到有些尴尬,但这并不妨碍一个个“百家讲坛”式明星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近来,随着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播放,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以他独特的讲授风格和演讲技巧,“俘虏”了亿万电视观众。“讲坛”上那个学识渊博、侃侃而谈的智者形象,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紧接着,他的著作《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品三国》,也在图书市场掀起了畅销浪潮。“易中天现象”对于我们搞好部队基层的政治思想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平起平坐搞教育”——教育中必须突出官兵的主体地位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在中央电视台刚一推出,就吸引了一大批观众的视线。有些喜欢他的观众还专门在网上建立了“易中天吧”,有1480…  相似文献   

4.
宋桂奇 《党政论坛》2014,(18):39-39
2013年上海书展期间,易中天带着《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来到上海展览馆会议中心,做完讲座后,他接受了《芒果画报》记者的采访,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5.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收视率、覆盖面数以百万、千万计,从"易中天品三国"到阎崇年、隋丽娟讲清史、说慈禧,一个比一个火暴,近来《于丹论语心得》更是盛况空前。这不免让我又喜又忧,喜的是传统国学再次受到当代大众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6,(52)
如果评选“2006年文化名人”,刘心武与易中天也许会高票当选。《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令作家本人受到狂热追捧,同时也让“红学”专家们深感忧虑。而《易中天品三国》也让历史学教授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7.
感谢你的关心,人生怎能避免不愉快。不过,老骨头还没被“炒”酥,工作不会因此中断。“炒新闻”对你来说可能并不陌生,好比“炒股票”、“炒地皮”那样,其动机无非是为了抬高或贬低某一事物的固有价值。你在《文摘报》等报纸上看到的“两代冲撞”或“两代冲撞、师生有隙”,把我“炒”成正面还是负面,倾向性并不含胡。倘若为被“炒”成负面而绝望跳楼,岂不太小心眼了吗? 新近又听人谈到一个新名词,叫做“包装”。开始我误认为这是指改进商品包装的意思,后来才知道,它是指人际关系中的一种精神现象。它的意思,大约相当于“抬  相似文献   

8.
说“炒”     
“炒”者,“倒”也。倒卖股票曰“炒股”,倒手外汇曰“炒汇”,倒腾房地产曰“炒地皮”,连“炒冷饭”这句俗语竟也另有新解——专指攒辑前人文字以上市牟利的行为。无“炒”不成商,或许“商界”有改称“炒界”的趋势。某君为我分析“炒”字的来源:“您见过开炒菜馆的吧?低价购进鲜莱原料,过火烹油、三掂两炒,略事加工之后即可以几  相似文献   

9.
唐家婕 《党政论坛》2014,(16):41-41
易中天教授在央视台主持节目,讲到自己的一件事。有天他去外地讲学,走到一个桥上,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卖煮玉米。这玉米焦黄油嫩,看上去非常诱人。易教授以前听人讲过,有些卖者为使玉米品像好,就在上面刷层添加剂,下意识问了一句:“你这玉米是不是搁夜,是不是也刷过添加剂?”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开始,铁道部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实名制售票。实名制售票进一步压缩了“黄牛”的生存空间,使传统的炒票方式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传统的打击炒票方法也变得事倍功半。在实名制条件下如何打击炒票,是铁路公安机关面临的新课题。从实名制条件下炒票的特点入手,重点分析实名制条件下打击炒票的方法,指出当前打击炒票工作存在的不足,从而对今后打击炒票工作如何开展提出建议,对实名制条件下的打击炒票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未已 《瞭望》1993,(17)
有些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中国的事,怕就怕“一窝蜂”。本来挺好的事,大家蜂拥而上,协力一哄,事情便糟了。去年,中国大学的校园里有两个“热点”,一是大学生的“打工热”,二是关于以后大学教育要收费的议论。从宏观上看,整个社会都要走向市场经济,学生打工与教育收费都是不可避免的现象。然而,对这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们是否一定要将它们“炒”得很“热”呢?这实在值得考虑。比如,一有“打工热“,学生中便有“不会打工不  相似文献   

12.
路春 《学理论》2008,(4):91-92
日前.关于“末位淘汰”的话题被炒得沸沸扬扬。据说在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中将封杀“末位淘汰”。《劳动合同法》起草课题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凯教授在渝的一次讲座时称,“《劳动合同法》出台后.‘末位淘汰’将变成非法行为!”(见2007年11月25日《重庆商报》)对此,笔者颇有感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打工人”“内卷”“躺平”等一系列具有“反劳动”倾向的词汇在互联网上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反劳动”的话语势头最先在青年群体中弥散,而后“反劳动”现象逐渐形成气候。青年“反劳动”现象遵循着“颠倒的关系——个人的逃避——群体的模仿”的发生学路径。在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以解构式的网络流行语为话语体系,以经济、政治、文化现实为叙事方式,塑造青年“反劳动”现象的表现样态。面对青年“反劳动”现象,有必要以马克思劳动正义论为分析方法,正确认识并积极应对青年“反劳动”现象,重拾青年的劳动意义,实现“理解青年”和“再造青年”的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14.
参与“炒”的人很多,但实实在在“做”的不多。长此下去,所谓的“动漫产业”有向“动漫节产业”蜕变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李俭 《瞭望》2001,(Z1)
还是改革之初,就听一些群众用 “有说法无做法”批评某些为官 者只有改革动议而无改革举措的现象。如果说那时到处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这种现象的存在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在改革开放经历了2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有说法无做法”依然有不小的市场,那可就实为一件憾事了。 某地一位领导在另一地发现养牛能来钱,刚刚走马上任为市委书记,便提出“要想富、大养牛”,并下达了“人养一牛”的指标。“说法”有了,但怎么个鼓励、扶持,怎么个落实,出栏的牛的销路怎样,没有了“下文”。不过,要说没一点“下文”,还真有点冤枉这位书…  相似文献   

16.
陈东夫 《民主》2010,(9):55-55
现在,乡镇干部“住城现象”渐趋成风,住城人员越来越多。住城现象有两种:一是原在市县机关工作,住房购置在城里,后安排到乡镇担任领导职务,但人仍住在城中;二是户籍在农村.工作在乡镇,但在城市置了房产.下班后居住到城市。  相似文献   

17.
山人 《侨园》2014,(9):42-42
以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号“东坡”命名的菜肴“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等可谓家喻户晓。苏东坡于美食,尤其喜爱吃鱼。苏东坡居常州时,—位朋友烹制的河豚味道极佳,准备让他尝尝鲜。于是,他办了满满一桌河豚酒席,蒸的,烩的,炒的,煨的都有。苏东坡一见这么多鲜美的河豚,一句话也顾不得说,拿起筷子就吃。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中国文化与文化竞争力正处在更深的复苏过程中从“超女”热持续升温、文坛韩寒与白烨的“口水战”,到1700万国人加入到网络博客写作;从郭德纲的传统相声一炮走红,到刘心武式“新红学”、易中天“品三国”引发的街谈巷议;从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创造票房奇迹、到《无极》《天  相似文献   

19.
陈日 《瞭望》1995,(18)
关于“轿车进入家庭”的话题对我国轿车发展与城市发展关系的探讨本刊记者陈日“轿车进入家庭”这一话题,近年来被新闻媒介炒得很热,而且有继续升温的趋势。但轿车较大规模进人家庭,将给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城市发展与轿车发展又如何适应?如此等等这些非...  相似文献   

20.
当前,由于识人不准、考察不细等原因,有的干部刚刚被提拔到新的领导岗位,群众就反映其有严重问题。有的干部犯了错误后,一查早就劣迹斑斑。针对这种现象,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带病”上岗。对此,干部群众颇有微词。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带病”的干部上岗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