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与思考》2009,(19):25-27
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2.
人民民主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 ,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三大支柱 ,其中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 ,大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必须与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必须着重加强人民民主的制度建设 ,必须规范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的行为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时事报告》2006,(3):5-6
点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中国民主有一个最大特点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它是在中国人民长期反抗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当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共产党的领导,不是外在于人民当家作主的,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前提保证,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必要环节。在中国的现阶段,共产党领导的内涵是领导、支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形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根本特点,也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特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我国的政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制保证,也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法制保障和多党合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刘鑫 《人民政坛》2008,(2):25-2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人民作为国家权力的主人。主要是通过选举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组成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实现当家作主这一权力。只有人大代表的作用充分发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才能真正实现。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体现;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论民主执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执政,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董必武具有丰富的民主政治思想,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首先,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对人民民主与对敌人专政的辩证统一;其次,人民当家作主以人民政权的建立为前提,加强人民政权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首要任务;再次,人民当家作主需要社会主义法制保障,因而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统帅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纲领,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确保党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领导地位,确保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切实推进依法治国。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就要大力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大力增强执政为民意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民主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选举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重大论断,发展人民民主首要的是完善选举制度,发展选举民主,因为以选举制度为基础的人大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发展选举民主,进一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11.
试析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领导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依法治国是途径,三者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也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同时也是本市换届选举之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选民直接选举区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正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实践。今年四季度,本市区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任期届满,将进行换届选举。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作为民主实现精神基础的公民民主意识的发展和健全。不论是民主还是民主意识,其概念都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同时也具有共同性。在我国,民主的实质指的是人民当家作主,与此相对应,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应是具备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民主的实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因此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社会发展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历史任务。首先要搞好学法普法 ,增强全民法制意识。改变“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违法操作现象 ,做到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要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本文论证了这三者的关系 ,分析了当前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存在的种种认识误区及其产生的原因 ,初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如何正确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关系这一问题上,我们党经历了一个探索、实践、深化、完善的过程。党的十五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十六大强调"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容写入党章。这一发展过程鲜明地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也体现了对这一时代命  相似文献   

18.
朱登武 《湖湘论坛》2004,17(2):87-88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上是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 ,是一种为绝大多数人享受的民主的政治文明 ,因此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党的十六大提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其中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公安执法提出的新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志萍 《公安教育》2003,(10):22-2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并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系统工程,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1]所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制文明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结合公安法制工作的实际,1990年4月和…  相似文献   

20.
赵喜儒 《前沿》2008,(1):47-49
程序民主是人类民主发展的必然趋势,程序民主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重大意义,程序民主建设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由之路。程序民主建设必须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