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有两种文化,一种是写字的文化,一种是说话的文化,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传统民族节日都属于说话的文化。西班牙的斗牛节、巴西的狂欢节、中国的春节等都是说话的文化。与西班牙节日的人牛相斗和巴西节日的纵情狂欢不同,中国人耍狮子、舞龙灯是一种人模拟神兽的表演,带有严肃的仪式性质。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上的每一种文化都是处于整个世界文化交流与对话之中的文化,跨文化的交流不可避免会给本土文化带来冲击。跨文化的全球背景下洋节在我国的流行给本土的节日文化带来巨大的影响,反映在价值观的偏移、身份认同的危机以及节日文化生态的不平衡。面对跨文化狂潮裹挟而来的以洋节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我们必须加强本土节日文化的民族性建设,重塑自我,让中国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同时构建健康的文化生态圈,实现本民族节日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春节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熟知的传统文化节日,其文化内涵几千年来源远流长,非只言片语能道得清、说得明。笔者先简单分析一下春运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人类遥远的影子——非洲艺术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鼓 非洲人与鼓的关系极为密切,每逢节日、婚丧、祭祀,人们总要击鼓,并且载歌载舞,鼓已经成为非洲人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非洲人从出生到死亡一刻也离不开鼓,因为有舞便有鼓,而非洲人是跳着舞来到这个世界,跳着舞生活劳作,又跳着舞离开人世的。 在非洲,制鼓是一个专门的行当,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制鼓工匠。掏空一节树干,然后蒙上兽皮,下端再安上三条木腿,一面鼓便制成了;也有用椰壳或葫芦制作的小鼓。非洲鼓中最大的要几个人才能抬动,最小的只要一个小手指就能拎起来。有一种鼓,约有1米多高,被誉为会说话的…  相似文献   

5.
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总策划--以元阳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 ,都是大自然生态圈中的一个物种 ,都是人类文化生态系统中动态的生命体。以哈尼族为主体的元阳各族 ,创造了以哈尼文化为主体的江外民族文化。这种文化代代传承 ,形成庞大深邃的文化宝库。其中已经整合成型的有梯田文化、村落文化、火塘文化、节日文化、贝币文化、艺术文化、口传文化、土司文化、谱牒文化等等。每一种文化都应当保护和传承 ,都应当在旅游市场中展示其魅力  相似文献   

6.
今年,我们迎来了第一个作为法定假日的清明节.清明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即使在许多中国传统文化被当作封建主义的糟粕抛弃殆尽、许多传统节日都被人有意无意地遗忘的时候,这个节日却没有遭遇泯灭的命运.可见,它有强大的生命力,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心灵结构和文化心理之中,无论是政治力量还是经济力量都无法抹去的.  相似文献   

7.
节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约定俗成或人们所特别规定的专门时日,是一个民族传播与传承其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构成这一民族特有的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事节日是某种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耕作制度、农耕文化的产物。侗族农事节日具有促进侗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节日庆典旅游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群众参与,并与政府支持、媒体宣传相关,它是民俗旅游中的一种特殊形态。自从逐渐向旅游开放后,其传统的深层次含义、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都遭遇了变迁。探讨这类少数民族节日庆典在民俗旅游影响下的变迁及其原因,对保存传统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斯芸 《传承》2013,(11):108-109
少数民族节日庆典旅游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群众参与,并与政府支持、媒体宣传相关,它是民俗旅游中的一种特殊形态。自从逐渐向旅游开放后,其传统的深层次含义、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都遭遇了变迁。探讨这类少数民族节日庆典在民俗旅游影响下的变迁及其原因,对保存传统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聚合式”的传统大节,是传统信仰、天人观念、民俗礼仪的“集大成者”。时至今日,春节正在走向国际化,无论是其自身悠久的历史传承还是逐渐取得的国际影响力,都使其逐渐成为真正的“聚合性节日”。当前,春节的国际传播仍存在节日仪式驳杂、文化符号缺乏提炼、节日文化产品开发不够等问题,提炼春节的仪式、符号意义,打造春节文化产品是进一步推动春节国际传播、实现春节“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是在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由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组成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完整而和谐的节日体系。这些节日依托自然规律的变化,凝结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念,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但是近年来,随着"洋节"的甚嚣尘上,我国传统节日开始式微。重续传统节日的文脉精华,对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递和继承,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节日是生活的高潮。竹子的节是一个一个的高耸之处,用“节”来表示生活的高潮.亦可以体认到汉字的文化魅力。如果说民俗是一种生活美.那么.节日民俗就是生活美的集中展现。节日活动.往往关系到民俗的各个方面,既有生活或生产等物质民俗也有信仰、游艺等精神民俗.当然.更有组织制度民俗的种种表现。节日的文化结构是多面的、立体的.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每一个民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积淀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内容。以回族为例,仅节日一项就有许多,其中主要节日有三个: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开斋节,为伊斯兰教历10月1日,穆斯林庆祝一个月的封斋结束。这一天,回族群众不论斋戒与否,都聚集到清真寺参加庆祝活动,大家互相祝贺,互道友谊。宰牲节,为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  相似文献   

14.
春节前夕,我们仍然在集体性地“忙年”,但年味越来越淡却是不争的事实。关于过年,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关注。近些年,西风东渐,不少时尚的国人过起了洋节日,从而使我们的“节日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方式和风味。有人据此担心,洋节日的盛行乃至风靡,会否影响传统节日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进而侵蚀甚至动摇传统文化的根基呢?  相似文献   

15.
于靖园 《小康》2012,(1):116-119
正斗牛,是西班牙标志性的文化。但如今它却面临逐渐消失的窘境如果你在2011年的12月3日那天来到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冲进你耳中的,很多都是类似"先抓牛角,才能擒住牛!"、"你成为了一头斗牛!"、"逃到栏外"这样的"斗牛语句"。这一天,西班牙斗牛艺术评论家安东尼奥·洛尔卡·拉莫斯、著名斗牛摄影师拉蒙·萨瓦萨等人正在举行一场有关斗牛保留与否的"论战"。  相似文献   

16.
龚锐 《思想战线》2002,28(6):57-61
西双版纳特定文化社区中的基诺族、哈尼族、傣族,在节日中形成的族际交往关系和消费文化颇有特色,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审视这三个少数民族在节日消费流变过程,可以看出节日消费反映了少数民族文明化和社会化的成果,体现了文化与社会环境对人的教化和塑模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民俗节日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载体。深入挖掘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进而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对于增强其民族文化认同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功能,保障国家文化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特点,结合相关主题实践活动,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精神认同感教育问题展开探讨,并对如何进一步发挥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民族精神教育功能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11,(3):16-17
保护和创新并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结构。继承和弘扬节日文化,既要保护传统,也要创新内容和形式。保护是尊重传统,尊重历史,尊重祖先的智慧。纵观历史,没有传统作为依托,任何创新都难成功。我们既要保护春节文化的精华,又要在传统基础上创新。保护不反对创新,创新有利于更好地保护。首先,创新是适应文化变迁的需要。文化变迁是所有文化的一种永恒现象,世界上没有静止不变的文化,只不过是速度快慢或程度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9.
王博 《友声》2014,(3):16-17
<正>应巴西州议会全国联盟和阿根廷拉普拉塔市邀请,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副会长户思社率代表团于5月4日至13日访问了巴西和阿根廷,出席了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十八届巴西全国州议会会议。出席第十八届巴西州议会会议巴西全国州议会会议由巴西州议会全国联盟主办,每年一届,旨在鼓励巴西各州议会加强沟通协调,并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本届会议有来自拉美各国及中国和西班牙等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拥有共同的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包括年节(除夕和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共同拥有这些文化传统,共同受到这些节日的哺育、熏染和精神陶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