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党政论坛》2008,(20):28-28
“公务机要费案”尚未厘清,陈水扁家族海外巨额账户再被曝光。陈水扁承认将“选举结余款”汇往海外,并宣布退出民进党。“第一家庭”洗钱案受到民众强烈谴责,在岛内引发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2.
2008年8月13日,台湾媒体惊曝陈水扁家人汇3亿出境,陈水扁家族洗钱案自此爆发. 洗钱案爆发以来 有关新闻每日不断 8月14日,陈水扁称太太吴淑珍将竞选结余转至海外,自己不知情.再后,台南检方搜查吴淑珍胞兄吴景茂住处,台湾特侦组搜查陈水扁住处,现场讯问吴淑珍,陈水扁及吴淑珍之兄被限制出岛.  相似文献   

3.
清颖 《党政论坛》2009,(4):18-19
2小时作出押扁判决陈水扁洗钱案等四大弊案早前就被有关方面要求依“后案并前案”的方式,并给蔡守训的合议庭审理。但当时蔡守训却以“合议庭”的前案范围小、后案范围大为由,拒绝了该提议。相关媒体事后分析,蔡守训当时之所以不愿意并案,关键在于他坚守法律程序。最后法院经过投票,才决定将陈水扁案件全部由蔡守训的“合议庭”审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希望工程,海内外普遍关注.香港《壹周刊》发表长文称,希望工程——“善款失踪”.希望工程当即反驳:对无端诽谤,绝不容忍.将起诉至香港法院,与《壹周刊》对簿公堂.  相似文献   

5.
苏东 《民主》2007,(3):32-34
目前,世界各国对洗钱都采取严厉打击的态度。什么叫洗钱?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件。2006年9月,北京市公安局经侦处成功破获陈某等人地下钱庄案,抓获陈某等11名犯罪嫌疑人,扣押、冻结赃款折合人民币1600余万元,冻结银行账户214个。经查,自2004年以来,分别以陈某等人为首的3个团伙在北京的雅宝路等地长期从事非法买卖外汇活动,并相互进行交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外汇黑市网络,其经营资金额达21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洗钱犯罪也在不断滋生和蔓延。中国对洗钱犯罪的规定自1979年刑法典以来,经历1997年全面修订和《刑法修正案(三)》、《刑法修正案(六)》的有关补充,在立法上日趋完善。但其在司法实务界的实施却不尽如人意,主要问题在于司法实践对洗钱犯罪各构成要件的理解仍有待商榷。有鉴于此,应着力对"上游犯罪"的范围、"明知"的理解予以规范,对上游犯罪分子参与洗钱的行为应区别情况,具体判断是否具有可罚性,不能一概以事后行为不可罚一言概之。  相似文献   

7.
民进党之困     
黄海 《瞭望》2005,(47)
陈水扁掌权5年,他高举过的“清廉”、“人权”、“民主”、“改革”等招牌,一一轰然倒地最近,台湾媒体井喷式的报道,将陈水扁和民进党政府一系列弊案昭示于世, 本来就让人抨击的蛮横滥权、毫无诚信, 又加上了腐败无能。“弊案搞烂阿扁”、“陈水扁时代随风而逝”、“绿色执政随风飘”、“扁政权已有‘末代王朝’的危机”、“民进党‘中考’面临‘死当”’、“弊案改变台政治生态”,台湾媒体纷纷用这样的标题, 预测民进党由盛转衰的政局走向。陈水扁和民进党正在为执政五年来的快速沉沦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8.
未来岛内政情走向何方, 关键仍得看弊案的进展近期岛内,以赵建铭弊案为导火索, “倒扁”浪潮不断高涨,陈水扁通过前期的“放权”等求生手段,继而又酝酿反扑措施。在全岛民众大片的谴责声中,令人关注的是,在对弊案司法调查尚在深入的情况下,陈水扁的反扑将如何影响岛内政情走向。  相似文献   

9.
古漠 《侨园》2003,(4):6-7
1997年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首次出现了“洗钱”字眼,法律之剑已开始指向洗钱犯罪。洗钱活动已成为危及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的顽疾  相似文献   

10.
对执政者失去信任,对选举丧失热情,前景难以乐观1月19日,台湾“公务机要费”案再度开庭,不过陈水扁夫人吴淑珍以及新近被传唤的陈水扁办公室秘书长陈唐山均已向法庭请假,未能出庭受审及作证。陈水扁及其亲属和身边人深陷弊案,高密度的政治选举使选民“疲劳”,而政治空转,经济停滞,民众对于台湾的未来颇为忧心。据台湾远见民调中心调查,岛内民心指数于去年8月跌至谷底(33.9%),至年末才勉强达到四成(40.1%)。  相似文献   

11.
8月3日,陈水扁“一边一国”谬论一出笼,立刻激起两岸中国人和海外华侨华人的强烈愤慨,声讨怒浪此起彼伏。8月8日上午,民进中央学习委员会和联络委员会联合举办座谈会,严正谴责陈水扁鼓吹“一边一国”分裂言  相似文献   

12.
11月3日,陈水扁之妻吴淑珍因涉嫌贪污"国务机要费",遭到台湾司法单位起诉,消息传出后震动岛内各界。而首先揭发出"国务机要费案"的,正是有"揭弊专家"之称的国民党"立委"邱毅。邱毅,1956年5月出生于高雄市,祖籍福建。他原本是理工科出身,后专攻经济,32岁获台湾大学经  相似文献   

13.
焦点人物     
《瞭望》2004,(51)
陈水扁:"台独"路上遭"雷劈" 由于在11日举行的台湾地区第六届"立委"选举中受挫,迫于压力,陈水扁14日在民进党中常会上辞去党主席职务。陈水扁是于2002年开始兼任民进党主席的,他辞职后空缺暂由民进党中常  相似文献   

14.
严峻 《瞭望》2001,(27)
近一段时期,李登辉似乎耐 不住退休后的寂寞,不断 跳出来公开支持陈水扁和民进党。继李登辉在《虎口的总统》及《李登辉执政告白》两本书中,一方面大力攻击“泛蓝军势力”(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另一方面为陈水扁执政以来造成台湾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开脱责任,并为其鼓劲加油后,6月8日及13日,李登辉与陈水扁两度晤谈,共谋所谓的“政党重组”。6月13日,李登辉公开向民进党进行信心喊话,称“民进党在  相似文献   

15.
王升 《瞭望》2001,(20)
去年5月20日,台湾首次实现"政党轮替",民进党以不到40%的得票率取代国民党上台执政,陈水扁就任台湾当局的新领导人。一年来,由于陈水扁的权力基础薄弱和执政能力不足,导致台湾在"变天"之后一片混乱,民众"痛苦指数"不断攀升,既看不到愿景,也看不清未来。而且,陈水扁基于"台独"立场,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致使两岸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台湾民众更加忧心忡忡。岛内舆论普遍以"乏善可陈"和"不及格"来评价民进党的执政,更有民进党内部人士承认,陈水扁上台一年"让人民度过了惊爆的365天"。陈水扁陷入四大困局综观一年来台湾政经…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2,(33)
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公然声称“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鼓吹“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在台湾社会引起强烈震动,受到舆论和各界的质疑。 《中国时报》评论说,陈水扁已经“变脸”了,他的“一边一国”论,其实就是李登辉“两国论”的另一说法。陈水扁从承诺不介入党务,到兼任民进党主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08,(18):28-28
5月20日上午9点20分,陈水扁与马英九交接完毕,正式下台,当即失去了所谓“刑事豁免权”的保护伞。上午10点钟,台湾“最高检察署”特侦组马上签署“2008年特侦字第三号”,将陈水扁列为“国务机要费”案的被告,进行侦办,案由是贪渎罪。  相似文献   

18.
看了贵刊的《专家谈台湾“3·20公投’,》,一时难以平静。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不顾台湾人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9.
董辉 《团结》2009,(3):41-45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陈水扁及其家族成员的一系列重大贪腐弊案.在岛内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司法风暴。随着扁家两批弊案先后完成侦查并进入审理阶段,负责侦办这些惊天大案的台湾“高检署特侦组”成为岛内各界持续关注的焦点。“特侦组”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相似文献   

20.
方政 《瞭望》1994,(31)
本期专题改毕付排时,记者在中国青基会见到刚从香港回京的(中国)天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宁.王律师系中国青基会所聘的三位法律顾问之一.这一次,他和天达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大进律师首先接受中国青基会的正式委托,负责处理这起香港《壹周刊》出版有限公司对中国青基会及希望工程的诽谤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