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网络短视频平台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了新的环境,网络短视频平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链条延长性、犯罪数额累积性、犯罪手段隐匿性、犯罪对象广泛性等新特征。上述新特征与犯罪机会紧密相连,应借鉴新机会理论中的犯罪模式理论、理性选择理论与日常活动理论来探寻网络短视频平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生成机制。针对网络短视频平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应在减少新环境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机会的前提下,强化网络短视频平台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责任,提高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主体的犯罪成本与风险,营造安全规范的网络短视频平台环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此同时,网络犯罪日益频繁,犯罪形式不断升级,传统犯罪也在网络上出现了新的犯罪形式。面对网络犯罪的高增长和蔓延趋势,加强对网络犯罪的研究,不断强化和完善各种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的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数字网络技术迭代更新加速,数字综合体持续完善,智慧社会初具模型,网络犯罪滋生蔓延,涉网络犯罪日益增加。当前我国犯罪治理政策、有关立法、司法实践不足,亟须调整犯罪治理政策和网络犯罪司法治理方式,建立一体化刑事执行法律体系,探究涉网络犯罪罪犯改造规律,创新矫正技术手段,科技赋能实施智慧矫正,依托综治平台和数字平台建立系统完善的涉网络犯罪行为矫正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网络的普及程度迅速提高,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案件也呈上升趋势。据对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等地的调查,青少年网络犯罪比例越来越高,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青少年网络犯罪种类非常丰富,可以说除了杀人等直接侵犯人身的犯罪外,其它几乎所有犯罪都可在网络上进行,如电子盗窃、网上诈骗、网上恐吓等等。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恐怖主义犯罪相比,在互联网环境下孕育的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在组织形态和行为类型方面具有重大变化。在组织形态方面,恐怖组织的金字塔等级式结构向网络节点式结构转变,“独狼式”等个体型恐怖主义犯罪崛起;在行为类型方面,工具型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和目标型网络恐怖主义犯罪,是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两种主要类型。伴随着恐怖主义犯罪新特征的出现,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纷纷通过颁布新的法案或修订刑法的方式对网络恐怖主义犯罪进行防控,在惩治网络恐怖主义犯罪方面积累了许多颇有成效的立法经验。《刑法修正案(九)》和《反恐怖主义法》的通过,为我国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提供了更为全面、坚实的法律保障,填补了以往对恐怖主义犯罪进行规制的诸多空白。但是,我国刑法对于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规制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网络传销犯罪是传销犯罪在网络时代的变化,虽然和传统传销犯罪在本质上相同,但呈现出智能化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等异于传统传销犯罪的鲜明特点,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更大,并给该类案件的侦查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在针对网络传销犯罪特点采取侦查措施予以打击的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网络传销犯罪防范机制,消除网络传销犯罪萌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网络犯罪正呈现出蔓延之势。通过网络犯罪成本分析,低廉的犯罪成本与丰厚的犯罪收益的反差揭示了罪犯实施网络犯罪的动力。降低犯罪收益,提高犯罪成本是控制网络犯罪的良策。技术和法律的结合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网络金融犯罪治理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实现金融刑事法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现有网络金融犯罪的治理实践存在治理模式混乱化、治理方向单向度和封闭性、治理效果与治理目标之间弥散化等问题,一定程度阻碍了网络金融犯罪治理目标的实现。为了推动网络金融犯罪治理的效能取得“质”的突破,有必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从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理念出发,构建网络金融犯罪综合治理的范式,将网络金融犯罪的行政监管、刑法治理、被害预防、社会治理、效果评估等构成要素有机协调起来。由此,真正实现网络金融犯罪治理的生态化、系统化、多元化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网络空间为网络赌博提供了温床,网络赌博的出现,意味着赌博已走出了传统形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网络赌博既有传统赌博犯罪专业化、组织化程度高,作案手法隐蔽、手段多样等特点,又有互联网跨地区、跨国界、便捷快速的技术条件。由于刑事法相对稳定的特性,导致刑事法的发展落后于高科技的发展,在规范网络赌博犯罪方面存有不足,给现实的立法、执法和司法机关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只有尽快完善网络赌博犯罪的立法,提出规制我国网络赌博犯罪的刑事对策,才能使刑法真正成为震慑犯罪的利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犯罪日益猖獗,其危害性也远远高于传统的暴力犯罪。根据我国网络犯罪的特点,我们必须以政府为主,辅之以司法机关及相关部门的合作,才能有效控制网络犯罪的进一步蔓延。公安机关必须建立专业的反网络犯罪小组,加强基础建设,提高民警素质,才能进一步提高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犯罪,着重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一方面是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种类,包括通讯犯罪、网络色情、网络赌场、恐怖活动、商业犯罪、电子洗钱、电脑梢等;另一方面是计算机网络犯罪常用的方法,包括口令入侵术、特洛因木马术、活板门术、连续攻击术、监听术、电子邮件术、电脑蠕虫术、恶意病毒术、饵兽术等。  相似文献   

12.
网络犯罪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犯罪形式,由于其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且犯罪手段比较先进,因而较难防控,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防范网络犯罪严重的破坏性,应完善立法体系,加强防范网络犯罪的法律宣传力度,加强计算机防范设施和侦查技术设施建设,并加强国际合作及对国际犯罪的侦查力度。  相似文献   

13.
网络犯罪数量在我国犯罪类型中已跃居首位。网络普及与网络犯罪成正比,防控网络犯罪的难度逐渐加大。面对网络犯罪的新情况、新问题,应该用网络犯罪的概念取代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将其界定为所有发生在网络空间的触犯刑律、应受刑事惩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网络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以网络为工具的网络犯罪、以网络为攻击目标的网络犯罪,以及发生在虚拟网络空间的传统犯罪。网络犯罪主要具有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行为即时化、社会危害巨大等特点。网络犯罪刑事政策的制定应建立在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减少犯罪激增、打破传统犯罪思维定式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狭义的网络犯罪的分析,论述了我国网络犯罪表现形式和特点,以及公安机关采取何种措施来预防此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对近年来Y省33个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例的分析显示,Y省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化、隐蔽性特征显著。这是共同犯罪与犯罪明知认定困难的重要原因。对共同犯罪进行认定,涉及诈骗犯罪关联犯罪行为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行为的定性问题,情形较为复杂,视具体情形具体裁判。犯罪明知的认定应明确的是,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具体犯罪类型,只要其认识到自己在为犯罪提供帮助、支持,即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明知进而认定其应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网络犯罪产生的因素有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生理原因及贪利、逆反、侥幸、猎奇、孤僻和寻找社会归属感等心理因素是青少年网络犯罪产生的个体因素;放纵和关爱缺失的家庭氛围,过度关注应试的学校教育,社会上大量不良的网络信息和对网络的监管不力是造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从利用BBS犯罪分析网络内容服务商的不作为刑事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服务商包括网络连接服务商和网络内容服务商。网络连接服务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成为互联网中不作为犯罪的主体。从不作为犯罪的构成原理来看,网络内容服务商如BBS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完全符合不作为犯罪的构成条件,并且其罪过形式只能是故意犯罪。然而,我国现行刑法却对这一犯罪主体及相关罪名没有明确规定,无疑会放纵此类危害甚大的犯罪。  相似文献   

18.
网络犯罪是一种犯罪的新形态,网络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机制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文中从建立网络警察队伍、建立网络犯罪的防范机制、防控网络犯罪的对策、网络犯罪的防范技术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重点阐述了网络犯罪的防范技术。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青少年团伙犯罪以财产犯罪为主,故意伤害案件、性犯罪逐渐增加;团伙组织形式松散,但开始呈现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趋势;团伙成员文化水平低;团伙犯罪与网络关联密切。我省青少年团伙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缺失;畸形情感、物质需要;青少年个人势单力薄;“黑”、“黄”网络文化的腐蚀。应该注意家庭教育科学性,学校教育全面性,青少年自我教育、保护的主动性,社会防范广泛性,法律处理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传统观点认为可以将网络犯罪分类为纯粹的网络犯罪和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通过对100个涉网络犯罪案例的类型化分析,发现有必要将以网络为犯罪空间单独列为一种类型,然后可划分出三种类型,即以网络为犯罪对象、以网络为犯罪工具、以网络为犯罪空间。但是,这三种类型的网络犯罪中涉及的若干构成要件要素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定性困境。解决上述困境的出路是对网络犯罪中涉及的若干构成要件要素进行扩张解释而不是重新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