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董坤  刘硕 《公安学刊》2008,(2):98-101
在探索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将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置引入侦查学课程体系改革,不仅能够深化公安高等教育体制的教学改革,而且能够培养出适应公安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个性化的侦查专门人才。分析现有侦查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探讨课程模块对侦查学课程体系改革具有的重要作用,建构起由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安专业基础课程、侦查学核心课程和侦查学选择性模块课程的特色化侦查学课程体系模块。  相似文献   

2.
作为培养侦查员的源头阵地──公安院校侦查专业的教学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侦查人员的素质,进而影响侦查工作的效能。而提高侦查专业的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是要面向实战,提高教学的实用性,使教学与公安实践同步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从根本上需要有一支站出来能讲、坐下来能研、走出去能干的侦查专业教师队伍。因此侦查专业的教师必须立足教学,搞好科研,参与实战,走“教、研、战”三位一体的公安教育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侦查工作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一、增强侦查专业教学的实用性 首先…  相似文献   

3.
侦查讯问教学中对学员五个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讯问是当前公安院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传统教学对这一课程过多注重程序性内容,缺少对学员进行独立思考以及自主创新的训练。为更好的适应侦查实践的需要,笔者认为侦查讯问教学应当重点围绕培养学员工作准备意识、确定主题意识、掌控局面意识、沟通协调意识和主动学习意识五个方面开展,使学员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4.
贵州民族地区新建高校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红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5):168-172
本文根据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构建适应教师专业化需要,又适应民族地区需要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师资,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安院校采用模块教学的思考目前,全国大专以上的公安院校有十几所,在办学规模、课程建设、科研、教研方面都各有千秋,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也逐渐稳定了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但从学校长远的发展来看,各院校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很多矛盾无法解决,主要表现在:第一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毕业生就业流向之间的矛盾。学校为了自身发展,比如要升本科、扩规模,需要增加专业,强化专业特点。如我校侦查系除了新分出了刑事技术系,报批了经济侦查专业。最近又报批了国内安全保卫专业;但毕业生很难按照原来学的专业方向自主择业,跨专业工作的比比皆是,即使…  相似文献   

6.
根据公安院校侦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侦查专业主干课程应当建设成为培养适应公安一线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理实一体化10教学体系。通过对公安一线人才培养需求及侦查实践工作分析,研究提出侦查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10的课程体系与推行"校局合作,实现学战衔接"的教、学、练、战一体化训练10以及由认识性实践、验证性实践、模拟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和实战性实践组成的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后的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特色化建设,其特色是注重实事求是、可持续化发展。在专业建设上要依据高等教育规律,以公安工作需求为导向,确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注重实战教学,构建科学的、实用的高标准课程体系;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把“学用研”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培养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发展潜力的“网络警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公安教育的高要求。  相似文献   

8.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章立足于核心素养视角,结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探究发现当前高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学生认知水平不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较差及课程设置科学性不足的现实问题。鉴于此,提出全面提升教师核心素养、革新专业教育教学方法及科学设置教学课程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高校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试论刑警心理素质在犯罪侦查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鹏 《湖湘论坛》2004,17(4):57-58
世界各国已越来越认识到刑警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因为犯罪侦查工作的特殊性与复杂性需要刑警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与支持 ,而且刑警的心理素质必须达到犯罪侦查所需的综合性、专业性与健康性的要求 ,才能适应目前犯罪侦查的需要。目前我国刑警心理素质及教育现状呼唤更应加强刑警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刑事案件侦查》教学根据侦查工作情境培养学生的岗位素质和技能。围绕刑侦工作的需求、着眼于刑侦岗位上最需要学习的知识、侦查破案实战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教学。在课程设计中,首先要明确侦查工作中心任务、梳理侦查工作流程、确定侦查岗位核心能力要素和结构,对侦查工作情境进行分解,并根据工作过程、工作任务设立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的对接。  相似文献   

11.
高职中药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化学》是高职院校中药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高职中药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强调实践,突出应用,重新设计课程体系,优化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职应用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高职财经专业目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中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财经专业课程改革已经提上日程。由于财经类专业工作过程没有十分清晰的操作步骤和固定的运营模式,比较难以标准化和模式化,所以财经专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即是实训教学改革,围绕高职财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训教学应着力于建立科学、创新的立体化模式。模式基本框架包括:实训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体系、必要的实训条件、完善的考核方式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司法警务从业人员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高等职业院校正在加大对司法警察人才培养的力度,并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就安徽警官职业学院而言,目前,司法警务专业课程体系已基本建成,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仍未实现同步发展,实习实训条件仍有待改善。因此,必须不断加强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以优化司法警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当前,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要求不同。文中针对当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以专业应用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并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考核方式和教师队伍建设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侦查学专业历来是公安院校进行公安教育的专业龙头,侦查工作也是公安机关职能的首要部分。文章从公安院校侦查学专业究竟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入手,深入细致地剖析了以侦查学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优化研究内容,探讨了侦查学专业核心能力的层次构建。对提供公安院校侦查学专业较为细致的知识技能和理论模型,解决实践中的难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专业课程设置是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最基本途径。文秘专业人才的素质、知识和技能,都需要通过课程教学得到保障。从高职校企合作及人才培养的实效性需求来讲,文秘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因此,项目课程与学习领域课程建设成为高职课程领域建设应当关注的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公安教育体制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公安院校学生档案的内容已不适应公安教育工作的需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学生档案内容改革的阐述,强调公安院校作为培养现代警官的基地,应该适应新时期向教育要素质、要警力的要求,培养21世纪公安工作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公安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基于传统公安教学训练模式与公安实战吻合度低的现状,通过总结传统“案情简介”训练模式的弱点并结合公安实战和公安教育规律,利用先进的软件与网络应用技术,设计并联合研发出一套高度集成并全程展现体验式、参与式和互动式等多种公安教育方法,同时能够提供自主案例设计、网络教学演示与仿真模拟训练的紧密贴近公安实战的通用型教学平台软件——“公安教、学、练、战一体化模拟演训平台”。该平台的实质就是高仿真模拟侦办刑事犯罪案件全过程,身临其境地体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犯罪案件的各个环节,亲自收集并审查各类相关证据、询问证人、讯问犯罪嫌疑人,并完成各类工作文书和法律文书的使用和撰写工作。实现教学与实战的零距离,全方位提升学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公安工作要求干警在掌握公安业务理论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养成。公安院校实践课程是促进院校学员各项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培养院校学员的警用技能、体能素质、擒敌技术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当今公安院校的教育对实践课程不够重视,造成公安院校学员的能力素质与公安岗位要求不相适应。在公安院校教育中应重视实践课程教育,全面提升学员的能力水平,以适应公安院校学员第一任职的需要,从而造就一支素质全面、能力卓越的干警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