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田宏莉 《党课》2012,(20):65-66
冯友兰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一生致力于哲学与哲学史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受到世界哲学家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赞誉。关于人生境界,冯友兰提出了四种境界之说。  相似文献   

2.
文学家高尔基曾言:“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读书本质上是人的精神灵魂与书的思想生命的一种不期而遇。这种人与书在生活这片绿地的“相遇”.呈现出不同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艾迪 《党课》2008,(3):103-104
据说,著名探险家利文斯顿在非洲各部落旅行时,只要有空闲,总不忘记打开手边的书来阅读,而且常常一读就是好几个钟头。 部落居民常觉得莫名其妙,以为那些“白纸黑字的怪物”里,一定藏着什么神秘的“好东西”。  相似文献   

4.
王全 《学习论坛》2004,20(1):40-41
经营活动中是重义轻利还是重利轻义 ,是义利对立还是义利统一 ,是见利忘义还是见义忘利 ,是经营者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目前 ,在经营活动中普遍存在着重利轻义、见利忘义、义利对立等问题。要在经营活动中实现义与利的辩证统一 ,就要坚持利不伤义原则 ,坚持以义生利的经营理念 ,坚持以利助义的经营之道。  相似文献   

5.
付秀宏 《学习导报》2013,(16):45-45
我曾看过一个故事:有三个人去买饮料,第一个人说他要喝果汁,因为果汁是甜的,味道从头到尾都是。第二个人说他喜欢咖啡,咖啡刚入口是苦的,等咽下肚后,嘴中却有一股甜甜的味道。第三个人说他喜欢矿泉水,味道虽然平淡,但平淡之中另有玄妙。  相似文献   

6.
刘鼎新同志的入学专著《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东西》认为“人”的本质、本性是精神,而人的精神又主要概括为“七心”,即“上进心、正义心、责任心、自尊心、虚荣心、嫉妒心、自私心”,且“自私心”也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对待“自私心”的不同态度是划分不同社会的重要特征.笔者认为这些观点是错误的.其主要错误,一是把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形成的社会关系排除在人的本性之外而单纯从精神角度界定人的本质、本性;二是简单、片面、肤浅化地把人的精神概括为“七心”;三是把“自私心”看作人类永恒的精神现象和混同于个人利益;四是全书的论证方法是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7.
"成功人生"并非专指做出轰轰烈烈事业的人生,而是泛指人不管能力大小只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圆满地完成所担负的工作、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人生,就是成功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语丁 《奋斗》2007,(11):62-62
现代人活得不容易.担子空前沉重.压力八方来袭:“世界大着呢,孩子小着呢,事情多着呢,钞票少着呢,别人笑着呢,老婆骂着呢.日子长着呢,俺正忙着呢……”磕头碰脑.顾此失彼,.社会与家庭,支出与收入.理想与现实……几乎全都拧着劲儿.归根结底一句话:不和谐.  相似文献   

9.
人们的行动,往往会促成个人习惯形成。习惯不但能够体现人的素质,改变人的性格,更能决定人的命运。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那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相似文献   

10.
"孔颜乐处"一词出于周敦颐,孔子颜回所"乐"之处是儒者追求的人生理想,此语表达了儒家的人生境界所在。孔颜乐处是以道德修养为基础,以诗、礼、乐为展开的一种生活方式。"逍遥"一词出于庄子,表达的是道家的人生境界。"逍遥"是一种顺应自然的、与物无对的、无待的境界。这两种境界都是建立在人的精神追求之上,超越了人世间功名利禄的生活方式。在被物质所奴役的世界里,这两种生活方式仍然有其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何亮 《学习导报》2014,(12):57-57
一个人在没钱的时候,把勤奋布施出去,钱就来了;当有钱的时候,把钱布施出去,人就来了:当有人的时候,把爱布施出去,事业就来了:当事业有成的时候,把高尚人品布施出去,喜悦就来了。第一句话:天道酬勤。第二句话:财散人聚。第三句话:博爱领众。第四句话.德行天下!:  相似文献   

12.
马希 《理论研究》2012,(5):51-53,63
针对18世纪盛行的封建宗教和专制王权的禁锢,霍尔巴赫积极探索,努力构建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和谐"思想,从人的本性是理性的、趋利避害的预设出发,认为要达成社会和谐就是在有理性的政治和有限度的自由的前提下,人们主动追求幸福。其社会和谐的思想是从自然法权理论阶段向天赋人权理论阶段的过渡,对当时的启蒙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13.
人是万物之灵。芸芸众生,七情六欲与生俱来,谁不想追求满足?但是,易于满足,则又是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4.
人生四镜     
人生必须配备几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远;二是放大镜,看透;三是太阳镜,看淡;四是哈哈镜,笑看人生. 望远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看远,意思是做人目光要放得长远一些,不要拘泥于眼前的利益得失,不得意于暂时的成功荣耀,也不被现实的困厄窘迫囚禁住心灵。因此,我们行走人间,不要鼠目寸光,眼光要往远处看。这样,顺境时会留几分谨慎和警醒,逆境时存几分旷达和淡泊。  相似文献   

15.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93年金秋10月的一天,由于中组部一位朋友的帮忙,我得到了曾志同志家里的电话。本来,我想请这位朋友带我去采访曾老,没曾想,他开口就说:“曾老那儿,用不着引荐,你可以直接联系,只要她在,肯定不会拒绝作。”这样,我从内蒙古宾馆所住房间拨通了曾老家里的电话,接电话的正是她老人家。听我说明身份和采访的内容后,她立刻用带湘味儿的普通话说:“可以,你看明天下午三点怎么样?你坐地铁到万寿路站下车,出站后找万寿路甲15号中组部宿舍,我住X楼X门X号。”放下电话,我高兴得差点跳起来。此前,我已从报刊…  相似文献   

16.
读书、藏书、著书.是历代文人毕生之快事.书自然成了文人最心爱的东西。读书人多了,就有了层次或日境界之分。窃以为,读书有四种境界—— 一曰书奴。古人谓之寻章摘句者也。评介书籍.多从修辞造句、谋篇布局、华章美文角度去考虑,似在森林中寻佳木,抚其根干,赏其枝叶.啧啧称奇,至于书之内涵几何.观点成否.则退居其次,概不深究。再者,对世事无洞察之功,心无定见.书云亦云.心随书走.终被书所虏.恰似肓人摸象.惊叹之下而未窥书之全貌矣。  相似文献   

17.
人生四如     
孟芸 《廉政瞭望》2005,(11):1-1
人生如茶。只要你投入沸腾的生活,就能显现出生命的绿色。人生就是拥抱生活,就是品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人生的诀窍,就是你有多大的脚,就穿多大的鞋;你有多大的能耐就做多大的事。做人、交友、行事都是这个道理。做人交友要立言、立行、立信。以诚交之。以心换心。做工作,办事情,要有计划、有步骤、有轻重缓急,要三思而行,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也不可顾此失彼,关键时候走错一步,就可能无法挽回,全盘皆输。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以天人关系的思想模型解释人的生存状态。其中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终极理境成为思想关注的焦点,然而,人的精神发展途径的起点——现实人性的局限性更应该成为研究的对象。以天道为终极标准反显出人的局限性,儒道佛三家各有其独特的标准和系统,通过人性和动物性(儒家道德性修养标准)、道心和人心(道家艺术性超越标准)、明和无明(佛家宗教性解脱标准)指点了人生的局限性。人的动物性是人的自然性存在天然具有的,应该对之有一合理的认识。在礼仪等观念性规范中安排现实生存的途径,指向终极理境,才是真正的精神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9.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努力践行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要求,"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但有些同志认为,过去条件差、国家穷,没办法才需要艰苦奋斗,而现在我们条件好了,再讲艰苦奋斗不合时宜。这种把艰苦奋斗只是当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管理者或多或少都行使着领导者的某些职能。但作为一个小企业的管理者,只需要知道授人以鱼,因为他并不能称为领导。甚至如果连鱼都舍不得给,估计就没有人为他做事了。而要想成为领导,起码要会授人以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