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奥运应急体系建立的前前后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雪 《刑警与科技》2007,(4A):126-128
2005年,中国科协优秀建议奖一等奖颁给了北京科协的《关于做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全保障工作的建议》。记者从报奖推荐书中看到,建议促使北京市建立了应急体系和奥运应急体系,促进了北京市和奥运安全减灾体制、法规建设和减灾科研的发展,并促成奥运会会期后延两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中国重大工业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简况,论述了城市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关系,作者提出城市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是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并建议在城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应将重大危险源监控、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社区安全建设、应急救援规划等有机地统一起来,加强安全科学和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将公共安全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等。  相似文献   

3.
社会救援体系是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职能分为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后恢复,或按美国的做法分为缩减、准备、反应和恢复,其中的救灾或反应的职能便是社会救援体系主要承担的职能。目前,我国的社会救援体系尚未形成,理论和实践证明以消防部队为主力.构建我国社会抢险救援体系不但可行而且必要.我国构建消防社会抢险救援体系主要从制定和完善有关消防社会救援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高效、协调的社会救援管理模式、建立集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等六个方面着手。[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需求将持续扩大 随着城镇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国家经济建设将保持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人们对安全更加重视;为满足安全管理的需求,“国家应急体系”、“平安城市”、“平安建设”、“科技强警”等重大项目工程在全国展开,以及“大运会”、“青奥会”等重要国际活动在中国举办,必将会促进中国安防市场需求的持续升温;加上全球性的恐怖活动日益频繁,在世界范围内极大地刺激了对安防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中国重大工业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简况,论述了城市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关系,作者提出城市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是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并建议在城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应将重大危险源监控、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社区安全建设、应急救援规划等有机地统一起来,加强安全科学和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将公共安全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中国重大工业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简况,论述了城市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关系,作者提出城市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是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并建议在城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应将重大危险源监控、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社区安全建设、应急救援规划等有机地统一起来,加强安全科学和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将公共安全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等.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8.0级大地震以来,学校安全一度饱受非议和重视.近年来我国大学城建设蓬勃开展,文章以广州大学城为例,反思了我国大学城的公共安全现状,并分析了当前大学城在公共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管理体系不健全、公共危机意识不强、危机认知水平滞后、应急预案不完善、安全防范技术薄弱、机制建设不成熟等.最后,在安全管理、教育、应急救灾和信息发布等方面给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以期望能有助于推进我国大学城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日本防灾减灾法律对策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  秦锐 《法律适用》2011,(6):115-117
一、日本防灾减灾的法律对策体制(一)防震减灾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健全完善.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因此政府十分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灾害对策基本法》是该国防灾抗灾的根本大法,有“抗灾宪法”之称,对防灾理念目的、防灾组织体系、防灾规划、灾害预防、灾害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9.
建立我国消防社会救援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援体系是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职能分为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后恢复,或按美国的做法分为缩减、准备、反应和恢复,其中的救灾或反应的职能便是社会救援体系主要承担的职能。目前,我国的社会救援体系尚未形成,理论和实践证明以消防部队为主力,构建我国社会抢险救援体系不但可行而且必要,我国构建消防社会抢险救援体系主要从制定和完善有关消防社会救援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高效、协调的社会救援管理模式、建立集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等六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区域性消防应急救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区域性安全和防灾减灾问题,也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议题,但目前缺少应有的关注和研究。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点,通过宏观和微观这两个层面的系统分析,对区域性消防应急救援的需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高发的国家,主要灾害有洪水、地震、飓风与龙卷风等。由于经济发达物质财富高度集中,每一次严重自然灾害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尽量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各种灾害对策研究及其立法。本文作者从美国灾害救援体系、灾!言对策立法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美国的灾害对策模式,最后论述了美国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城市公共安全系统是涉及到生产、生活和生存安全的各个领域的安全系统。对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研究包括七个方面,分别是城市工业危险源、城市公共场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城市自然灾害、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恐怖袭击与破坏。城市公共安全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风险理论,通过对可能发生的城市公共事故灾害进行风险分析;制定保障城市安全和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安全规划;实施风险减缓对策措施的风险管理;建立城市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及公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建设和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相关国家紧急状态和常规状态下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法律体系进行了简要介绍,对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体系的组成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建议重视食品安全危机管理预案的作用,并从组织机构、信息发布、以及应急管理机制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廖原  傅强 《政法学刊》2013,(2):28-31
我国属于自然灾害及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国家,而近年来我国为了有效预防以及应对自然灾害及安全生产事故订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规范的订立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有效的预防及控制灾害提供了法律依据及法律手段。作为防灾减灾的法规范需要依托一个有效的法律体系来相互支撑,形成基准法和特别法之间的配合,法体系构建中需要注重法的有效规制功能,以及法体系之间的配合与衔接。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是建立在稳定的信用关系之上的法治经济。转型期中国社会领域信用普遍缺失有其多方面的复杂原因。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入世后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使得在我国重塑信用、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统一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已经变得刻不容缓。我国政府在信用重塑系统工程中将面临着严重地挑战,必须肩负起其不可或缺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际私法的萌芽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其后经历了一个从分散立法到单行法典立法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际私法的体系逐步建立,但是其仍然不能够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在立法范式上,我国应当制定国际私法法典,完善区际冲突法规定,并且在价值取向上兼顾国际社会本位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票据无因性之经济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秀春  胡海涛 《河北法学》2005,23(5):122-127
票据无因性包括外在无因性和内在无因性。票据无因性的坚持与否端赖其流通性如何。通过对票据无因性的含义及采无因性的经济逻辑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票据法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从而使我国的整个票据制度更趋合理,与国际票据法接轨。  相似文献   

18.
Counterdisaster planning for mass fatalities begins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types of disasters likely in a given area and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area to those disasters. Mass-fatality disasters can be classified as man-made or natural. A historical list of the major man-made disasters in Australia is provided. Potential natural, disasters in Australia, such as bush fires, floods, cyclones, and earthquakes, are discussed. The Australian Bureau of Meteorology provides warnings in many of these situations. Counterdisaster planning in Australia is primarily a state responsibility. The Natural Disasters Organisation of the Federal Department of Defence operates an Australian Counter-Disaster College.  相似文献   

19.
《Science & justice》2022,62(1):30-42
The use of drones has rapidly evolved over the past decade involving a variety of fields ranging from agriculture, commercial and becoming increasingly used in disaster management or humanitarian aid. Unfortunately, the evidence of its use in mass disasters is still unclear and scarce. This article aims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drone feasibility projects and to discuss a number of challenges related to the deployment of drones in mass disasters in the hopes of empowering and inspiring possible future work. This research follows Arksey and O'Malley framework and updated by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Framework for Scoping Reviews methodology to summarise the results of 52 research papers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from 2009 to 2020, outlining the research trend of drone application in disaster. A literature search was performed in Medline, CINAHL, Scopus, individual journals, grey literature and google search with assessment based on their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drones in disaster are broad. Based on articles identified, drone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ar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 (1) mapping or disaster management which has shown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 (2) search and rescue, (3) transportation and (4) training. Although there i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on use of drone in disaster within the last five years, there is however limited discussion to address post-disaster healthcare situation especially with regards to disaster victim identification. It is evident that drone applications need to be further explored; to focus more on drone assistance to humans especially in victim identification. It is envisaged that with sufficient development, the application of drones appears to be promising and will improve their effectiveness especially in disaster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20.
廖艳 《政法论丛》2014,(1):91-97
自然灾害给健康权的可提供性、可获取性、可接受性以及质量保障方面带来了风险。健康需要与权利的密切关系以及国家的契约义务决定了国家必须化解灾民的健康权风险。国际人权条约和大量软法性国际法律文件为自然灾害下国家保障健康权提供了国际标准,中国自然灾害立法基本符合健康权保障的国际标准,但是仍有一定差距。为更好保障灾民的健康权,中国应该将人权保障原则作为灾害立法的基本原则,增加反歧视和照顾弱者的规定,明确宣示灾民的健康权,并制定《灾害救助基本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