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胜利  孙艺年 《奋斗》2010,(4):39-40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北大荒精神是几代北大荒人用青春、血汗和生命培育和锤炼的一种被党和国家认可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其基本内涵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北大荒精神鼓舞北大荒人将茫茫荒野建设成了举世瞩目的 "战略大粮仓"。在这个过程中,它以其自身强烈的感染力和巨大的影响力跃身跳出了北大荒的  相似文献   

2.
和谐精神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和而不同"为核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基本取向,以推进和实现人的和谐发展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为着眼点的价值理念、社会理想、人生追求、精神境界和行为方式。和谐精神是和谐文化的核心精神,具有价值引领、经济发展、社会整合、人才培育等功能,能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价值共识、社会氛围、人才支撑,是和谐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西柏坡精神是党和人民精神宝库中的一块奇珍瑰宝,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中的一朵绚丽奇葩,也是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精神航标。西柏坡精神是集"两个敢于"的革命精神、"两个善于"的建设新社会精神、"两个体制"的建国精神和"两个务必"的执政党精神于一体的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是坚持"两个务必",根本在于发扬人民民主,实质在于弘扬赶考精神,关键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和谐精神,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和而不同"为核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以推进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为基本着眼点的价值理念、社会理想、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中国当代和谐精神具有价值引领、经济发展、社会整合、人才培养等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价值共识、物质基础、社会氛围和人才支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一种全新的道德。张思德精神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形势下,党面临"四种考验"和"四个危险"。因此,重温和实践这一道德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弘扬张思德精神,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为人民服务的关系、社会主义的义与利的关系;同时还要正确理解公与私的含义。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完成这项系统工程,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牢固树立全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二是要充分发挥干部在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的领导表率作用;三是充分发挥舆论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和监督作用;四是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既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五是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6.
"甘肃精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为核心,以"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崇尚实干、不甘落后,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奋发有为"等为丰富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对于激发官兵战斗精神,做好以执勤处突反恐各项作战准备,有效履行使命,有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之一。兵团精神中的"热爱祖国"和"开拓进取"最为充分地展示了这两点。  相似文献   

8.
马兴瑞 《求是》2012,(1):52-53
建设先进文化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光荣传统。在55年发展历程中,中国航天不仅取得了以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还孕育了伟大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以下统称"航天精神")。航天精神生动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航天领域的具体体现。践行航天精神,必须牢固树立以国为重、忠  相似文献   

9.
苏锐华 《奋斗》2010,(10):27-27,37
<正>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延安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胜利篇章。同样,黑龙江人民也在极其艰苦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创造出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为代表的优秀精神资源财富。它们与延安精神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不断鼓舞着龙江人民克服困难,指引着龙江儿女奋勇开拓,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继承延安精  相似文献   

10.
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孕育了以"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坚持"、"两个善于"为基本内涵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传统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本文科学地探析了新时期弘扬西柏坡精神的重大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赋予了时代特征,迫切需要更好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彻底胜利,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由革命战争到和平建设时期所铸就的一种代表历史转折和时代要求的革命精神,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光大与升华,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精神上的一次伟大重建与飞跃。  相似文献   

13.
论北京精神     
正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实践的基础上概括出了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主要内容的"北京精神"。"北京精神"是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成果。"北京精神"不断深入人心2011年11月2日,"北京精神"正式发布。"北京精神"是北京这座伟大城市的精气神,是全市人民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伦理习惯和道德规范。爱国反映了北京市民的理想信念;而爱国、创新、包容和厚德又都是价值追求;伦理习惯方面,北京人讲礼儿,包容和厚德都是伦理,有礼貌、讲  相似文献   

14.
王京生 《求是》2012,(1):54-55
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先锋城市,在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也形成了弥足珍贵的价值理念。在特区建立之初,深圳就以"敢闯敢试"的精神领全国风气之先;1987年,深圳将特区建设的"拓荒牛"精神概括为"开拓、创新、献身"的特区精神;1990年,又提炼出以"开拓、创新、团结、奉献"为核心的深圳精神,并在2002年将其扩充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集中体现了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15.
车霁虹 《世纪桥》2010,(10):33-36
<正>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夺取一切胜利的动力源泉、精神支撑和根本保证。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的艰苦斗争中孕育和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它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的爱国主义精神,对黑龙江省边疆文化大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建军80周年之即,总结和提炼"八一精神"有很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可以使我们整个的社会形成价值认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开拓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培养有南昌特色的人文精神,使全市人民在新时期丰富精神世界,为建设协调发展的经济社会示范提供精神力量和思想基础。同时,如何进一步挖掘、研究新时期"八一精神"的内涵,广大市民如何用实际行动丰富发展新时期"八一精神"内涵,也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正>毛泽东有一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要有精神,它是国本;一个民族要有精神,它是脊梁。什么是中国精神?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相似文献   

18.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理论自身、主体"人本身"和实施目标等因素。当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前提,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以人的精神存在为主体根据,重视主体精神因素的分析和作用发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具体化地方化为实施目标,厘清并彰显达成目标之可行性要义,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确定的首要任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和感召人们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形成全社会奋发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赵桂英  刘晓华 《世纪桥》2013,(3):64-65,76
大庆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是大庆油田与大庆市发展前行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是人本理念的时代观照。为弘扬和传承大庆精神,本文建议尽快推进"石油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构建大庆石油工业旅游的"根据地";尽快推进"工业遗产文化园区"的建设,使它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建设以工业废品雕塑为主要景观的主题雕塑工园,给大庆的子孙万代留下一份精神遗产;尽快推进"石油景观带"项目规划落实,以参与的方式让新时代的大庆人和外来观光客,切实感受大庆精神的传承、创新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