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思南县全面启动村级集体经济"破零行动",围绕扩源增收做足文章,盘活农村沉睡资源,打通同步小康"主路径",培育出一大批村强民富的美丽乡村。"三三四"分配,村社一体实现抱团发展。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党支部将深化农村改革与精准扶贫全面脱贫相结合,探索出集体与村民共同入股开办村企的"村企村社一体化"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实现群众创收与集体增收"双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石桥市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全市近三分之一的行政村没有经营性收入,村级组织为农民服务普遍感到力不从心。针对这一现象,大石桥市委组织引导行政村与企业之间结成互助对子,以共同富裕为目的,以优势互补为切入点,本着自觉自愿、量力而行、互利互惠的原则开展了村企互助活动。  相似文献   

3.
《江淮》2010,(7)
<正>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夯实"法治安徽"建设的基础,切实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改进地方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努力建立起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与建设"法治安徽"相适应的地方法规和规章体系。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结合社会矛盾化  相似文献   

4.
包旭东  梅英 《实践》2021,(2):46-47
2020年,通辽市库伦旗积极探索实施产业融合、项目带动、村企“联姻”等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嘎查村集体经济扩量提质增效。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领增收。在8个苏木乡镇全部成立了合作社联合社,187个嘎查村党支部领办了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基地(公司)+农牧户”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集体经济增收、农牧民致富。六家子镇小南京洼村党支部领办的丰饶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飞地抱团”争取九家子村中央扶持资金125万元、镇级联合社资金200万元、集体和村民入股资金42.5万元,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购进基础母牛130头,实现净收益6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39万元,全体村民通过股金分红实现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通过合作社带动,实现全村黄牛存栏200头,村民增收138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禹城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积极整合社会力量,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工业反哺农业,村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6.
建立健全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破解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难题的必然需求。资源型地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要以生态价值理念为基础、以绿色发展理念为统领、以多元共治理念为保障,坚持以激励与约束并重、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整体效能四大原则为指导,以制度同构促进人与自然在辩证统一中实现双向建构,从而为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铁岭,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共有89个乡镇、1176个村,乡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六成。乡村兴则铁岭兴。2020年5月,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铁岭市委组织部探索出一条扶贫新路——采用“村企共建”模式,激发乡村自我“造血”功能。两年里,124家非公企业与12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结成了共建对子,通过产业帮扶、公益帮扶、党建帮扶等形式,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村企发展“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人》2010,(2):20-21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近日,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实施依法治理方略,实现长治久安,立足于治本,必须充分发动和依靠各族群众夯实依法治疆的基础;确立长治久安的战略思维,切实加强以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为核心导向的现代文化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坚信党的宗教政策的正确性;统筹推进依法治疆和长治久安及社会管理与治理创新的各项工作;强化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法治理念与措施;健全街道社区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体系,强化依法管理、治理和服务效果;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加快法治新疆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人》2012,(19):60-61
吴忠市利通区板桥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突出改善民生这条主线,狠抓两大任务,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年、创新社会管理年"活动,创先争优,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全乡呈现出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7.8亿元,增长8%;完成二三产业产值16.4亿元,增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郧县县委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深深认识到,经济职能的弱化,必然动摇基层党组织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因此县委十分注意从两个方面入手增强村级党组织在经济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收到了很好效果。 一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改变无人办事、无钱办事、办事搞摊派的状况。全县52个后进村党支部,经过整顿后都在县乡工作队的帮助下选准了全村经济发展的路子,制定了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并都在着手兴办项目。梅铺镇党委针对王家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实际,帮助该村理顺发展思路,指导兴办了鸭场、挂毯厂和百亩西瓜基地。仅养鸭厂1994年产值就达11万元,纯收入1万元。在帮助后进村的同时,对先进村也进一步做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典型示范作用。全县24个小康村,1994年以来更上一层楼,新建高标准林特基地3900亩,建庭院经济340多个,新办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企业70多个。曾被授予“楚天明星”村的城关武阳岭村,不满足全县“首富”的位置,去年党总支决定把全村18家企业联合起来,组建成立了武阳企业集团,实行了村企合一体制,促进了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1994年全村产值达4177万元,实现利税773.7万元,人平纯收入1904元。为谋求更大发展,今年四月底又成立了小汽车出租公司。从1993年起,该村就全部免除  相似文献   

12.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面对当前一些农村集体经济以资源资产出租、经营为主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以地方产业发展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即:要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深挖潜力,推进多种模式;针对人才缺乏问题要完善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为推进产业带动集体经济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以来,乌拉特后旗为适应城乡群众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的新情况,在继续深化"双链双推"活动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了以村企党组织结链共建为主导的"村企互助链"活动,即农村牧区、非公企业、机关单位、街道社区四类党组织以"经济建设统筹、社会事业共建、文体活动互通、精神文明联创"为目标,以村企结链为主导,以推动工农牧互帮互助为重点,联创联动,共建双赢,着力推进"三化互动",促进城乡各项事业发展,构建起多种组织资源相融互动、统筹发展的党建新格局.这一活动的开展,对于统筹城乡党建工作,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邓大才  卢丛丛 《求实》2023,(2):69-80+111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囿于国家治理视角相对抽象化与社会治理视角相对表层化的局限,基层治理视角理应回归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然逻辑。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自主实践,乡村治理共同体实践样态体现为目标一致的公共事务、“一核多元”的协商共治和责权利一体的分类治理。该实践基于“行政激活自治”机制,通过利益关联、责任网络与动员结构构建,实现自治动力激活、自治能力提升与自治行动促成,保证乡村治理共同体有效运转。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基层政权的重心下沉、组织嵌入与权威嵌入,形成“嵌入型政权”,而从“悬浮型政权”向“嵌入型政权”转型,蕴含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与基层治理的基本逻辑,增强了基层治理韧性。  相似文献   

15.
一、发展村级集体经资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农村社会矛盾的基本途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至今已运转了14年,其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突破了单一经营粮食的格局,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自给半自给的农村经济逐步向商品化经济发展;多种经营和开发性生产的发展,丰富了城乡供给,农副产品日益丰富,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三中全会关于农村问题的决定极大地释放了农村生产力,取得了极大的实践成效.但是,一种政策,一种体制不可能长久地、全部地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在肯定双层经营体制对旧的人民公社体制具有革命性的变革意义之后,对实行这一体制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必须设法加以解决,使之更趋完善.当前农村社会矛盾虽说是五花八门,错综复杂,但是其主要矛盾或者说基本矛盾是村一级集体经济薄弱所带来的.突出表现在:首先,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主要的生产资料如土地、山林、水面等在理论虽然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但事实上,经济权已转移到农户个人手中,集体经济主要基础消失或者减弱,从而导致村一级基层组织失去号召力和凝聚力.平原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乡镇企业起步较早,集体的经济总量大于个体总量,情况还比较乐观,而全省相当大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6.
正去年以来,日照市东港区着眼破解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结合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探索实施了以"产业联合促抱团发展、资金联动促互助发展、经营联抓促高质发展、资源联管促统筹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四联四促"行动,通过村村合作、村企"联姻",将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高效整合,实现跨区域、跨时空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为解决部分村集体收入增长难问题趟出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思想,不仅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村集体经济思想的影响,而且出于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解决社会主义工业化同农业个体经济之间矛盾,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和巩固工农联盟等问题的考虑。毛泽东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探索主要包括:建立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改革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体制;推动农村工业化,巩固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强化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治保障等。毛泽东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路向是正确的,但又有许多设想和做法未能很好地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导致了一些失误。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几点启示:集体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能模式化,要积极探索多种实现形式;农村集体经济要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  相似文献   

18.
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债务负担沉重、自我发展能力较弱,是当前影响和制约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突出问题。我们按照“输血”与“造血”结合、增收与节支并举、强村与富民同步的发展思路,建立五项机制,全力破解村级组织运转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时期,在党的领导下,苏区政府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创新生产关系,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创新政策措施,着力破解农业发展中的难题;创新经济组织形式,积极发展集体经济、苏区贸易和金融事业;创新制度体系,加强经济监管,在贫瘠的土地上结出了经济建设的硕果,保障了革命战争的供给和革命政权的运转。回顾和总结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对加强和改进当前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14,(2)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青壮年外流,导致农村社会出现了空心化。空心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在新的条件下重建农村社区。重建农村社区,必须将经济、政治、文化、服务各要素协同,政府、社会、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发展农业生产,壮大集体经济;培育自主力量,强化村民自治;加强社区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增强社区意识,重建社区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