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立洲 《求实》2015,(3):46-52
作为我国先进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依托于文化世界。建构主体性文化教化模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而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性文化教化模式,首先必须明确其内在要求;其次要形成文化教化关联现实生活的良性机制;最后要形成文化教化"多维辐射"的组织运行系统。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认同就是价值观认同,对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实践中提炼的,有先进性、开拓性和创新性以及深刻的文化属性,和文化认同有着不可分裂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当前国内多元价值观碰撞和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根基,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推动力。文章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文化认同的原因,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是人们对本民族文化表现出来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念,它是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深厚的文化涵养构成了文化自信的核心.分析当前人们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逐步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主体性就是我国人民的类本质特性。本文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与立足点,功能,内容与传播四个方面阐述人民主体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尺度和原则。并在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主体性建设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主体性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主体性就是我国人民的类本质特性。本文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与立足点,功能,内容与传播四个方面阐述人民主体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尺度和原则。并在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主体性建设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主体性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刘亚平 《湘潮》2015,(2):83-84,86
自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文化的软实力在社会发展、国际交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如何丰富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关系着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在全球化越演越烈的今天以及现代化的冲击下,如何保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性需要不懈的努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引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加强文化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的大繁荣。  相似文献   

7.
价值观自信是比文化自信更为深层的自信,是文化自信得以形成的根本前提。文化的根本功能在于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之所在,是所载之"道","化人"的过程就是培植人的价值观的过程。价值观自信,内蕴着文化自信的核心要义,是文化自信的精神实质之所在。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具有内在关联性,培育和增强文化自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切实夯实文化自信的价值观基础。  相似文献   

8.
廖志诚 《探索》2015,(2):155-15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是引领人们日常行为的价值指南。应当通过构建科学的文化认同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使其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这种机制必须优化整合文化传播过程的四个要素,即"文化传播者可信度和专业性、文化传播的艺术、方式和方法、接受者原有的态度和各种人格因素及当时的传播环境状况",最终构建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说服力为前提、满足人民群众自身的价值需要为目的、活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为媒介、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社会氛围为条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机制。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源泉。红色文化融入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为其指引方向及提供前进动力。因此,培育核心价值观要弘扬红色文化,丰富教育资源;推进文化创新,激发红色活力;融入红色内涵,借节日传播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滋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契合。三大文化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了文化路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觉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大学生是文化自觉的重要主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文章以文化自觉为视角,阐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从理论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从实践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精神内核,引领道路选择、理论发展和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国传统优秀价值体系的精华,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我们党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取得的又一丰硕理论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价值自信。  相似文献   

14.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大报告提出从"三个倡导"中"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引领社会思潮的主流价值导向的现实需要;也是应对西方敌对势力价值观冲击波的客观需要;还是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信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概念,它是在不断的丰富其时代内涵的过程中形成的。我们要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等方面来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视角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此,本文提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价值维度,即价值的主体性、价值的实践性和价值的具体历史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基础,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时空条件,表达了人民主体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列入当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首要任务。笔者以为,在信息网络时代,网络文化对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加强教育和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不断形成和实施价值观教育的新理念,才能克服网络文化给人们带来的负面作用,并使之健康发展。网络文化中的思想教育也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三个倡导"理念,是党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契合国家和社会各个层面的价值理念,但仍需要我们加强传播并提高民众对其的认可度。民众认可以知晓和了解为前提,而知晓和了解又离不开我们地宣传。新媒体地兴起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其具有快捷性、自主参与性、主体多样化、受众细化和定向化、碎片化等特点。同时,新媒体对传播的载体、方式、效果等均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在政治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新媒体环境下,我们应该多措并举,净化新媒体传播环境;建立契合不同主体需求的新的传播机制;糅合新旧媒体,宣传、发挥典范化人物的模范作用,形成认可合力。最终为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5,(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的本质体现和理念形态。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设计和建构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观念之上,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对社会整体和具体个体的价值判断产生引导和规范作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所有制,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它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内在源泉和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的建设成果必然反映到精神层面上并形成相应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国家意识是公民对国家的认知、认同等情感与心理的总和。国家意识教育理应成为高校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分析了对大学生实施国家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梳理了国家意识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形成机理,提出了实施国家意识教育的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20.
微文化是一种基于数字信息、数字通信和相关技术的亚文化现象,以微博、微信等为发端和主要传播平台,以个体化和微观化为显著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与微文化的双重变奏中,其社会整合、社会动员和精神导向等社会功能日益凸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功能,理应探索其在微文化语境下的建构路径:其一,针对微文化的社交化和部落化特征,及时匡正网络舆论导向;其二,针对微文化的大众化和平民化特征,推进微创作微传播创新;其三,针对微文化的碎片化和快餐化特征,构建新媒体监管体系和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