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早在建国前夕,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九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就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全文分序言和七章六十条。这部《共同纲领》在我国建国初期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一九五二年底,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着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上,周恩  相似文献   

2.
王丽丽 《政府法制》2014,(18):12-13
起草临时宪法:历时不足百天 新中国的法制大厦,是从废除旧法统、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开始构建的。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成立,与此同时,由周恩来等人负责的共同纲领起草工作也在抓紧进行。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建国初期行政体制的特征郑传坤1949年9月,在古都德,隆重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经过充分讨论、民主协商,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4.
郭世东 《江淮法治》2008,(21):59-60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参加会议的单位有45个,正式代表585人,候补代表77人。毛泽东致开幕词。他豪迈地宣布:“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22日,周恩来在大会上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的起草经过和特点的报告》。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  相似文献   

5.
对1949年《共同纲领》制定权性质的研究,对于客观评价《共同纲领》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共同纲领》制定权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认为,作为《共同纲领》制定权主体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民主的正当性,并发挥了提供政权合法性的功能。而这种正当性与合法性体现在《共同纲领》的制定经过与程序。作者认为,《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临时宪法,具有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民主性基础。但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共同纲领》尚不足以满足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宪法所需的基本条件,因此它并不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为标志,中国大陆的法律开始采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尽管在此之前的民国立法及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立法也有用白话文的,但它们都或多或少夹有文言,与这之后法律语言状况不可同日而语.从这个意义上说,《共同纲领》标志着法律语言新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1949年9月29日,对全国人大常夕委会法工委原主任顾昂然来说,终生难忘.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新中国的开国盛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北京团市委中学委员会唯一的代表,顾昂然和一些中小学的师生代表们一起来到中南海祝贺共同纲领的诞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宪法学四十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曾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迄今为止,我国宪法经历了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40年的发展历程,与此相适应,我国宪法学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过程。现在,除以宪法为主要内容的普法之外,宪法学的教学和研究有很大发展,表现在门类增加很多,内容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我国检察机关曾有过两次短暂的"垂直"领导,但均半途而废,原因是什么呢?一、第一次"垂直"领导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两个开国文献,后者第5条规定,设立最高人民检察署,以为国家最高检察机关。1949年11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署第二次检委会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试行组织条例》,其中第2条规定:"全国各级检察署均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地方机关干涉,只服从最高人民检察署指挥。"由此确立了检察工作的"垂直"领导体制。但是,不到一年就出现质疑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孙光妍 《法学研究》2006,28(5):150-159
1946年《哈尔滨市施政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为建立国家政权积累经验,在中心大城市实行民主政治、建设管理政权的初次尝试,是对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最早实践。该纲领中提出的“建立民主的、法治的社会秩序”及“建设和平、民主、独立、繁荣的新哈尔滨”的构想,对其后相继建立的各解放区的宪政立法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产生了直接影响,是新中国宪政立法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11.
一新中国国际私法立法工作的创始,早在50年代就开始了.在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中,已经有了关于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规定,以后还不断地颁布了一些单行法规。这些法律中的国际私法规范在对外合作和对外斗争工作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据此,我国法院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保护在华外国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参照国际上的通行作法,合理地处理了大批涉外案件,促进了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但是,到了50年代后期,由于“左”倾思潮的影  相似文献   

12.
一、建国初期建立司法部到司法部被撤销时期(1949-19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的司法行政机关,是在彻底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之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建立起来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司法行政政策之厘定;法院、检察署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干部任命、干部培训、办公楼建设、物资装备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实行的政治制度,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开始了探索和实践.1949年,在作为临时宪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部文献纪录片《毛泽东1949》,其中讲到,1949年9月21日,全国人民渴望已久的为新中国奠基的盛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  相似文献   

15.
建国4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远不是一帆风顺的.1949年2月党中央发布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和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的指示后,为准备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相似文献   

16.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来自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特别邀请代表共计662人出席了大会,在与会的代表中,有14位具有律师资格,并从事过律师职务的代表,其中10人来自5个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4人系特别邀请人士。他们之中大多数都是当时名望颇高的大律师。这14位代表出席了具有划时代伟大意义的盛会,与其他代表一起商讨新中国的建国大计,他们有的参与组织大会的工作,有的则参与起草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起到临时宪法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有过四部宪法,如果把曾经起过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也算为一部,则共是五部。它们是:共同纲领、一九五四年宪法、一九七五年宪法、一九七八年宪法和一九八二年宪法。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八二年共是三十三年,前四部宪法的平均寿命只有八年多,这可以表明我国过去宪法的变动是很频繁的。每次要变动,都有政治的经济的原因,共同纲领没有提出社会主义的目标,而我国自一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设立了人民监察委员会,统一负责全国的监察工作,随后,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相继建立起人民监察机关.从各级监察机关建立到1959年撤销这十年期间,监察机关的体制曾几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意义重大要靠不折不扣地实施皮纯协今年十月一日,是行政诉讼法实施五周年。五年来的实践表明,行政诉讼法的实施充分显示了其深远的意义:第一,我们行政诉讼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新中国成立后,《共同纲领》就规定了"人民或人民团体有...  相似文献   

20.
一、基本权利保障的曲折发展历程 (一)《共同纲领》的规定及其保障情况 《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确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政治类权利、平等权、监督权、文化自由和权利、保护华侨等权利、外国人权利。它有以下特点。一是将权利主体范围界定为“人民”而不是“公民”。二是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没有单列一章,文字表述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