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棋高一筹──毛泽东和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理论的比较研究黄修荣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革命后曾多次指出:无产阶级只要稍微认真地提出革命的问题,就不能不提出农民问题,不能不提出与广大劳动农民结成坚固联盟并使自己成...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邓小平都充分认识到解决农民问题,争取、动员农民的极端重要性。因此,他们都重视农民问题,都把解决农民问题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邓小平的农民观是在继承毛泽东的农民观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的新特点形成的,克服了毛泽东农民观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党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三农”问题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充分说明了“三农”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农业新闻工作者,要心系“三农”,关注“三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干部群众解决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竭诚服务。这既…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 80年的历史充分表明 ,党中央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最高代表 ,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一、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维护党规党法的必然要求  早在一百多年前 ,恩格斯就在《论权威》一文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客观状况 ,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 ,论述了权威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恩格斯明确指出 ,社会的发展“有一种使各个分散的活动越来越为人们的联合活动所代替的趋势” ,“联合活动、互相依赖的工作过程的错综…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邓小平都充分认识到解决农民问题,争取、动员农民的极端重要性.因此,他们都重视农民问题,都把解决农民问题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邓小平的农民观是在继承毛泽东的农民观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的新特点形成的,克服了毛泽东农民观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左和右的概念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在当时的国民代表会议中.比较保守的人都坐在会场右侧的席江上,比较激进的人都坐在左侧的席位上.于是,人们就把比较保守的派别叫右派,比较激进的派别叫左派。到后来,马克思、恩格斯从这一含义引伸出右派即资产阶级反动派,左派即无产阶级革命派.从那时起一直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左和右都是指政治派别而非政治错误。 本世纪初,列宁和斯大林就开始用左倾的概念来指代无产阶级内部的激进派,因为当时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还比较薄弱.激进派常给刚刚萌芽的无产阶级革命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激进派是极端错误的.为了表示…  相似文献   

7.
似曾相识燕归来——访我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我国“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概括性比喻。提起中央“一号文件”,人们不由想起自1982年起,中央连续五年以“一号文件”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强调农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人们不会忘记,国庆35周年庆典上,农民方队在经过天安门时,打出了“中央一号文件好”的  相似文献   

8.
张勤  柏桦 《理论建设》2007,(3):42-44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开始对农民问题有所关注,其中陈独秀较早的分析了农民的阶级性,指出领导农民参加革命的策略。他重视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从多方面支持、指导农民运动,并且前瞻性地提出了一些对农村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基本实践告诉我们:要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除了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必须有正确的路线和纲领之外,还必须要有坚持正确理论和正确路线的坚强领导核心。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激剧蜕变,党的历史上由于“左”、右倾机会主义一度在党内占统治地位时给革命事业带来的严重损失和危害,都充分说明了领导核心问题题的极端重要性。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党一贯十分强调党在革命事业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早在成立之初,党就提出了要在工人、农民和士兵中起领导作用,核心作用;在大革命时期,提出了坚持党对军队的领…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阮啸仙是我党较早认识这个问题重要性的领导人之一,是我国农民运动早期的理论家和先行者。 早在1922年春,阮啸仙就对浙江“萧山县衙前农民协会”表示了极大的重视,向广东人民积极进行了介绍。他一直关注着彭湃同志在海丰所领导的农民运动,并在实际工作中将其经验加以推广运用。国共两党合作后,阮啸仙是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是最早关心农民问题、最早提出农民问题重要性的党的领导人之一。1926年9月,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这篇重要文章中,开篇就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因此他号召,要有大批的同志,立刻下决心,把农民问题开始研究起来。要做到夏天晒着酷热的太阳,冬天冒着严寒的风雪,搀着农民的手,问他们痛苦些什么,问他们要些什么,从他们的痛苦与需要中,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向土豪劣绅争斗。  相似文献   

12.
庄友刚 《唯实》2002,(11):3-6
“回到马克思”的口号正确坚持了解释学的客观性原则 ,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重视不够 ;“让马克思走入当代”的口号宏扬了生存世界的生活旨趣 ,却将文本作者的本意搁置一旁 ;“马克思仍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的口号虽然凸显了马克思学说中具有当代意义的思想资源 ,但却无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走向了极端相对主义。它们失误的共同根源 ,在于分裂了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新闻宣传舆论工作,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毛泽东、邓小平新闻思想的基础上,对新闻宣传舆论事业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践开拓和理论创新,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宝库,把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推向新的阶段,成为我国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新闻宣传舆论工作的理论指南。一、强调新闻宣传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关于新闻宣传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中常用“党的阵地”、“党的喉舌”、“政治中心”、“舆论中心”、“舆论工具”等来表述。列宁指出…  相似文献   

14.
一、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问题是实现对农民的领导。能否实现对农民的领导,历来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早在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就非常关注农民问题。他们认为,在任何一个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度里,农民的态度如何,直接关系着革命的成...  相似文献   

15.
杨岭 《前线》1963,(18)
一如何认识和对待农民,在革命和建设中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我国,这个问题特别显得重要。毛泽东同志说:“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刘少奇同志说:“农民同盟军问题的极端重要性,革命时期是这样,建设时期仍然是这样。无论在什么时候,政治上犯错误,总是同这个问题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理论。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贯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总结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和19世纪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明确指出:“生产力当然包括科学在内”。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中有一句名言:“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毛泽东同志多次论述过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早在1940年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的讲话…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传播到中国,迄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①因此,回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成为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一百年来的历史,深深地铭刻着马克思对人类进步事业所做的伟大贡献。正如思格斯在悼念马克思的时候所说:“现代运动当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的理论和实践的活动;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马克思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思想遗产。他艰苦卓绝地从事理论研究和  相似文献   

19.
冯燕芳 《唯实》2011,(1):53-55
西方马克思学是一个意义与局限的集合体。西方马克思学在中国的升温与中国的历史语境密切相关,正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让它获得生命力。在学术研究上,西方马克思学也对中国学者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冲击,在问题域和方法论上给予中国学者不少启示;但是西方马克思学对马克思的解读并非终极真理,其观点和结论是有待考察的,对此进行认真审视将促使我们重新阅读马克思。西方马克思学作为一种思想镜像与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以及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没有直接的关系。对待西方马克思学应当避免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两种极端。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毛泽东同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论述过这个问题。他在1963年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