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外腐败行为基本特点比较分析金书娟《辞海》中关于"行为"一词解释为:行为是生物以其外部和内部活动为中介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的行为有其自然前提,但基本上是受社会制约的。纵观不同社会制度下存在的腐败行为,不难发现,由于受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习...  相似文献   

2.
腐败成因探究柏良泽若干年前,当人们觉得使用“不正之风”一词已不足以恰如其份地概括一种社会现象时,有人开始使用“腐败”一词。当时曾引起不小的争议。如今“腐败”一词已被广泛使用,而且腐败也不再是一种个别的社会现象,它不仅发生在党政机关,而且发生在各行各业...  相似文献   

3.
经济开发的一般界定黄信一、经济开发的涵义说到开发,人们自然想到过去原始自然状态下的情形,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开发出一个领域,以供人们生活和生产之用。这种开发,与开垦或垦荒没有什么两样。查查字典,"开发"一词的意思是指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  相似文献   

4.
理性与迷信     
我们大多数人使用"理性"一词是非常随意的。它的本意是指人类认识能力的三个环节之一,即感性、知性到理性。而我们广泛应用"理性"一词似乎是指那些遇事冷静,不作过激反应,所谓能做到唾面自干的人的表现;我们还习惯将理性同科学精神等同,那些臆想、狂妄的言行,我们叫它非理性;  相似文献   

5.
什么叫“专利”?编辑同志:请问:什么叫"专利"?怎样才能申请国家专利?李军李军读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专利"一词出现得越来越多。其实,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专利"一词有不同的含义:第一是指专利权,即由国家专门机构依照法律...  相似文献   

6.
龙太江  盛欣 《求索》2010,(6):72-73
腐败"零容忍"倡导即使是轻微腐败也要严厉打击,它被证明为一种成功的反腐策略。为了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我们有必要实行腐败"零容忍"政策。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多管齐下来实现腐败"零容忍"。腐败"零容忍"政策是实现廉洁政府和廉洁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筑巢引凤”与“作茧自缚”任重庆"筑巢弓凤"是目前在诸多开发区内流行的一个很时髦的词。所谓"筑巢",指的是改善投资环境。"弓凤"寓指引资招商。俗话说,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要想引来"凤",必先筑好"巢",这道理非常简单,人人皆知。但因为筑巢不得法...  相似文献   

8.
腐败黑洞:公开披露各类腐败的经济损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大敌 ,给国家和广大人民造成十分惊人的巨大经济损失。估计腐败的经济损失是一项十分困难的研究 ,通常人们把它称之为“腐败黑洞” ,这是指可能是无人知晓的“无底洞”。为了搞清楚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 ,哪些领域和部门最腐败 ,为什么这些领域最容易腐败 ,如何确定防治腐败的重点领域 ,哪些领域反腐败可以明显减少经济损失。有必要对腐败的经济损失作初步估计 ,尽管是比较粗糙和不太准确的计算。根据我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四种主要腐败类型———寻租性腐败、地下经济腐败、税收流失行性腐败、公共投资与公共…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指出,人们较多地关注官员腐败,而实际上我国现阶段的隐性腐败更可怕。隐性腐败有四类:一是“寻租性腐败”,具体表现为价格双轨制、经济特权和经济垄断权、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以及政府对某些地区或集团的“优惠政策”。二是“地下经济腐败”,指未向政府申报和纳税,其产值和收入未能纳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所有经济活动,如走私贩私、毒品生产运输、黑市等非法活动,及私下交易、现金交易、劳务交易等一些未统计的地下经济。三是“税收流失性腐败”,指违反公平竞争的各种合法性税收减免与海关…  相似文献   

10.
李平贵  张素园 《前沿》2011,(1):36-39
如何治理腐败,防止和减少其对自身健康机体的侵蚀和损害,是中国共产党巩固长期执政地位所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基于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新世纪新阶段的反腐倡廉建设实践在遵循"改革创新、惩防并举、统筹推进、重在建设"的工作思路之同时,要注意防范和克服"腐败民俗化""制度迷恋症"两种倾向。走出"腐败民俗化""制度迷恋症"的误区,使反腐倡廉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根本的出路在于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这段时间,有两件腐败案成为舆论焦点。 一是赵仕永案。此案以"温和腐败"引发热议,成为舆论焦点。云南省麻栗坡县原县委书记赵仕永,于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  相似文献   

12.
张锋 《理论月刊》2002,(1):57-58
腐败是政治之癌。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公共权力的异化和扭曲成为腐败产生的温床。本文从腐败的定义入手,就腐败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作一分析论述,试图提出反腐败的一些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民主的反思     
民主的反思蔡国斌在人们看来,民主是孜孜以求的理想,是完美无缺的,是与真理相等同的。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民主并非绝对完美,民主也不等于绝对真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把"人民"和"权力"两个词合并组成了"民主"一词。从此,"民主"作为人...  相似文献   

14.
时下,在社会上,甚至在某些政府机关单位里,有的人一开口,总是离不开“腐败”二字,好像腐败是光荣的事儿。无论谈论什么事,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不忘套用上“腐败”一词。在一些人看来,腐败的人,都是一些有职有权、有脸有面的官员,手中无职无权的平头百姓,哪有机会腐败。没有权力去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传统安全(non-traditional security,简称NTS)一词已较多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国际安全问题的战略报告中。确切地说,非传统安全目前仍无公认的定义,但可以有的一个基本认识是,这是指"区别于传统安全的,来自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文化、信息等更宽泛领域的新安全威胁"。1由此产生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在传统的军事、政治两大领域之外,  相似文献   

16.
腐败一词,从字意上解释,就是形容食物的变质。通常指思想陈旧、作风糜烂。目前,我们所提及的腐败现象,是指在党政机关和各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的干部、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取私利,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党的纪律和国家  相似文献   

17.
“微腐败”是腐败的一种亚形态,是由小微权力蜕变为公权私用的寻租行为而来。“微腐败”的存在场景集中,大多发生于基层治理场域,涉及面广,民生领域是高危易发领域。“微腐败”是人民群众身边的腐败,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同时,“微腐败”具有长期性、潜伏性的特点,不断侵蚀政治生态,易导致整个政治生态的腐化变质,其危害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8.
“腐败”这一概念是反腐败理论中最基本的范畴,是构建反腐败理论体系的“细胞”和“纽结”,也是我们制定反腐败原则和对策的理论始点之一。当前对于什么是腐败的界定,可以说不是十分明确和清晰,造成一些边角腐败缺乏打击的依据而任其泛滥。理论界对腐败的定义有以市场为中心的界定,有以权力为中心的界定,也有以利益为中心的界定。角度不同,解释也不同。一是从经济学特别是以市场关系为取向来界定腐败,认为腐败实际上就是一种寻求经济租金的活动,即以较低的贿赂成本获取较高的收益或利润。该定义的合理性在于揭示了资源分配过程中不…  相似文献   

19.
古今多少兴亡事成由廉明败于奢沙市市社科联刘柏芳在《毛泽东反腐倡廉的思想永放光芒卜文中认为:从严治党、严惩腐败是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伟大实践。文章写道,"古今多少兴亡事,成由廉明败于奢"。毛泽东以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特有气魄和政治敏感,把在党内反对和清除...  相似文献   

20.
谭斌 《现代领导》2001,(4):22-22
公权腐败的主体和客体 准确地定义“腐败”,对于反腐倡廉不仅有显然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各国专家学者为此却大伤脑筋,莫衷一是。笔者以为,既通俗又较严格的表述,应当这样讲:腐败是公职人员为了谋求私利而利用职位便利滥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不够严密的简化的说法,就是“以公权谋私利”。这个定义表明:第一,腐败行为的主体是公职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