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刑事诉讼法“诉讼”一词的含义,是指诉说和争讼的意思。在法庭上争辩是非曲直,就叫诉讼,通俗地说,就是打官司。诉讼有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之分。民事诉讼主要解决财产争执、遗产继承、婚姻家庭纠纷等问题,刑事诉讼是解决国家追究犯罪、惩罚犯罪的问题。它是世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揭露和证实犯罪,确定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依法给予犯罪人应得惩罚的活动。刑事诉讼法就是指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时应遵守的法律。它的内容包括:哪些国家机关有权追诉犯罪以及它们在诉讼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参加诉讼的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诉讼的原则和制度,以及进  相似文献   

2.
民事公益诉讼的特殊性导致在民事公益诉讼中存在着原告的利己本能与利他行为相冲突,原告与实际利害关系人信息隔离,原被告力量对比失衡等困难。为防止公共利益遭受损害,提高公益保护的效率,应当借鉴诉讼担当说及诉讼管理说,并引入法院职权主义。其适用的度量因素包括原告的内部资质、外部环境,以及民事公益诉讼的请求类型等,且法院职权的适度强化贯穿于民事公益诉讼的各个阶段,具体体现在职权干预主义、职权探知主义及职权进行主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侦查是在一定诉讼制度与理念之下对犯罪行为的处理,因此,侦查的产生与发展以犯罪的出现与存在为前提,与特定的诉讼形态密切相关。侦查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弹劾式诉讼模式下侦查行为的产生与存在,纠问式诉讼模式下专门侦查阶段与侦查机关的出现,到现代刑事诉讼模式下侦查制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支持起诉在法律文本中虽然始终被表述为基本原则,但在私益诉讼阶段其实已经丧失了实际效用。随着公益诉讼程序的建立,这种状况得到了转圜,支持起诉得以在公益诉讼中复兴。从宏观、中观、微观维度考察支持起诉的历史可以发现,其经历了一个从私益诉讼到衰落和公益诉讼再到复兴的历史。以支持公益诉讼的主体为标准,其类型主要包括:行政机关支持公益诉讼、社会组织支持公益诉讼和企业事业单位支持公益诉讼,这三种类型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检察机关支持公益诉讼的特别规则主要包括:检察机关是支持公益诉讼的第一责任主体,检察机关支持公益诉讼的范围不受限制,检察机关支持公益诉讼的主体身份具有双重性等。  相似文献   

5.
董妍 《行政论坛》2015,(2):53-58
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中可以推导出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行政主体具有对信息进行分类的义务。这种义务体现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和诉讼过程中两个阶段。这是由行政职责、行政效率、权力分工三方面的理论基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防止行政主体滥用例外规则、保持法院在司法审查中的中立地位、保证行政主体行使信息权力的完整性等重要价值。违反信息分类义务,行政主体将承担行政责任、败诉的风险,严重的还有可能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6.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如被害人不得滥用控告的义务与不得作伪证的义务,因为它们都分别涉及被害人程序启动权与程序参与权的正当行使,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督促被害人履行相应的诉讼义务,才能有效地维护其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7.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正式运行后,诉讼效率整体上呈现出提升的态势,但是在各个阶段的提升率不同.某地四家基层法院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18个月内作出的232个盗窃罪刑事判决表明,认罪认罚案件在法院阶段的诉讼效率有着显著的提升,而在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的提升并不明显.该制度在侦查阶段的作用有限;审查起诉阶段适用该制度减少的审...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重整实践中产生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折射出重整中的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问题,即控制权人的信托义务、债权人和中小股东的监督制衡机制、诉讼机制以及法院在重整中的上市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未来的破产法修订或者司法解释应该从这四个维度切入,完善重整中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刘晓巍 《学理论》2010,(19):151-152
安全保障义务的理论依据包括危险控制理论、信赖关系、收益与风险相一致原则、现代公司法社会责任理论及世界民事立法实质平等的理念;论述了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即危险的预防义务、危险源的消灭义务及救助义务。  相似文献   

10.
告知制度是现代刑事诉讼法律中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有效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推动诉讼活动的民主化进程,求得诉讼结构的平衡,实现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刑事诉讼中关于告知制度的规定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国外法律制度中有关告知义务的介绍,可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告知制度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知情权相关问题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法学界对知情权的权利主义,义务主体和行使方式的认识不同,所以对它的概念解释也就不一致,知情权的权利不发只包括公民个体,知情权的义务主体包括机关和个人,其内容包括权利主体的知晓,申请,获得帮助,救济,更正等权利,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承担与之相应的义务。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2)
诉讼规律要求强化法律监督,而诉讼监督又是基本前提,诉讼监督是检察职权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诉讼监督具有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诉讼监督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和要领,并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应当抓核心、抓重点,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同时,诉讼监督也应当接受监督,既包括内部的监督,也包括外部的监督,既包括业务的,也包括队伍的,唯有这样,诉讼监督才能摆脱被弱化和边缘化的命运,才能长久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也才能不断为法治进程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杨丽珍 《理论导刊》2007,(11):99-101
安全保障义务是指经营者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组织者对在其经营场所或者参与社会活动范围内的人负有保障其人身安全不受损害之义务。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为法定义务。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之责任构成包括过错、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人身损害事实及因果关系。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之责任类型为直接责任与补充责任。  相似文献   

14.
殷武 《行政论坛》2005,(3):67-71
经理义务的内容包括经理在职义务和经理离职义务两部分。前者具体有忠实义务、注意义务、保密义务、签名盖章义务、计算义务和不得滥用经理权或越权行为的义务;后者具体有保密义务、竞业禁止后契约义务、不得策反公司员工、高级职员的义务、不得使用离职前所埋伏的商业机会的义务和不得与公司从事特定财产交易的义务。针对我国公司立法中的缺陷,建议在完善经理的忠实义务、增加经理在职注意义务、规范经理离职后应对公司负担的义务及违反上述义务法律责任的规制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马平 《学理论》2013,(24):113-116,135
行政行为侵害公共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我国现有的行政权力内外监督制约机制不能有效解决此问题。因此需要有一个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代表社会公众对侵害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在我国,公诉权是法律监督权的应有之义,检察机关作为行政公诉人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是其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应尽义务。笔者拟通过分析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角色争议,探讨其作为行政公诉人的可行性,对构建中国特色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了一些粗略的想法,以期推动对这一制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华法系是以义务承担为核心组织起来的,是义务本位的典型范式。权利本位和义务本位这两种法律思想和范式,对当代人类所遭遇和面临的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某些法律部门,如环境法应该是义务本位的,而非权利本位。环境法的义务本位之回归,对于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深远意义。人权法的义务本位,意味着国家要承担保障人权的义务,这正是今天作为人权保护主要法律渊源的国际公约强调的重点。以上正是中华法系义务本位、和谐理念的当代价值之所在的二例。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14)
作为一种新的制度设置,裁量性失权制度还存在若干问题需要予以深入研究。在适用要件上,应根据当事人违反诉讼促进义务的不同,区别规定强制性失权效果与裁量性失权效果。在适用后果上,应通过对不同的制裁措施设置差异性的适用条件。在配套措施上,应与强制答辩制度相协调,并加大费用制裁力度,以实现实质上的"武器平等"原则,保障当事人免受不必要的失权制裁。  相似文献   

18.
汪元军 《学理论》2010,(19):100-100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专业理财、独立托管和分散风险的投资方式,属于信托性质,其基本当事人有受益人、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作为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其主要义务有信赖义务和信息披露义务,其中信赖义务主要包括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信息批露义务包括基金募集过程中的信息披露义务和基金运作中的信息披露义务。  相似文献   

19.
翟风  郭蕊 《学理论》2010,(8):85-86
弱势群体就业法律培训援助是针对弱势群体所进行的有重点、有体系的普法式的培训的援助。在实践中,完整的法律培训援助过程,包括预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总结三个方面。这一法律援助模式,克服了旧的法律诉讼援助模式受益面窄、成本高的弊端,使受援对象由个体扩大到群体,具有更加普遍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所谓鉴定人,是指由公安机关、检察院、人民法院指派或聘请,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自然人。由于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等的不同,导致了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包括中国)法律制度的差异。鉴定人制度作为诉讼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大法系国家的法律规定中,其资格、地位、权利、义务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之间交流与合作将更加密切,为了减少冲突,减少交易成本,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国外有关鉴定人制度方面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的鉴定人制度已成为必须。本文拟以比较的方法介绍英美国家和中国有关鉴定人的主要法律制度,旨在从比较中能够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