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峰 《新青年》2005,(1):40
我上大学前,在老家的小城,跟政府机关的一个姑娘恋上了,我们的相识、相恋,都像传奇一样美好、真情。我自信她是非我不嫁。可是,正当我将梦做得美滋滋时,她竟和一个局长的儿子订婚了!这事给我当头一棒。那时,我在城里也算是一个有名的人物,经常有文章见诸报端,得了个“才子”的称号。我想不通,就质问她为何弃我而去,她告诉我除了点“小名气”以外,还得有些更“靠得住”的东西。于是我懂得了,要想拥有幸福,单凭原有的资本”绝对不够,必须不断发展,不断增加新资本。一咬牙,我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大学里,我以发疯般的进取态度去求新资本,不仅频…  相似文献   

2.
卓凡  波涛 《新青年》2002,(4):25
他比她大6岁,如果要形容他们的关系.“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最好的词语。几乎是在他懵懂着知道什么是爱情的时候,就认定了那娇娇小小的她是他一生的选择。从那时候起,他就默默地在她的身边付出他的关爱。在她20岁的圣诞夜,他给她买了整整100朵玫瑰,告诉她自己的爱意。她傻气地摇着头,惊慌失措地逃开了!如血一样红的玫瑰,静静的瑟缩在雪地上!  相似文献   

3.
电视梦魇     
他和第一任妻子离婚的原因是:他厌倦了她的表现。 他每天回家,都看到她坐在电视机旁,对着那个吵闹得人的耳朵要塞起来才能做别的事的箱子,她却咯咯大笑,并且还邀他一起参与:“真好看,你快来看呀!” 然后他沉着声音说:“我要吃饭了。”她才依依不舍地从箱子前面站起来,一边往厨房的方向走去,一边回头,眼睛在留恋箱子里的人的喜怒哀乐。 如果只是这样,他倒能在不能忍受之间寻求平衡点,找出某些她的优点。比如她一定为他准备晚餐,煮的都是他喜欢吃的食物,为他洗脏了的衣物,还替他缝衣服等等。 令他最不能承受的是她居然没有陪他一道吃晚  相似文献   

4.
健生 《新青年》2005,(10):13-14
晚上9点半,童小初站在我的面前,眼泪顺着面颊“扑簌簌”地滚落下来。10分钟后,她安坐在我家沙发上,手捧我端给她的热腾腾的咖啡。他“走了。”她终于开口。我揪紧的心也得以暂时松绑。我知道他是童小初的同事,也是相恋6个月的男友,最近一直在办澳洲移民。“我送他上的飞机。他说如果我真的不想去澳大利亚,他会回来的。”我的心莫名其妙再度揪紧。“你们没有分手?”这样的问题也会问出来,真是有失水准。好在她似乎并未在意。“怎么会分手呢?他是去澳大利亚,又不是去火星。”童小初竟然顺手拿起了遥控器,舒服地靠在沙发上,开始看正在热播的长…  相似文献   

5.
1965年9月30日共产党政变前夕,苏哈托还陷于失望之中,可是,在政变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他竟跃上国家的最高职位。这个农村出身的孩子,当了将军并卷入政治,这既不是出于他有什么追逐政治权力的野心,也不是出于他有什么意识形态上的神圣使命。他实事求是和讲究实际地前进。即使在1967年3月他由临时人民协商会议“权威地但却策略地”正式任命为代理总统后,他仍然保持谨慎和克制的态度。他对自己采取的“协商”和“软功”的夹攻战术所取得的成就,从来不作过高的估价。事态的发展证明,苏哈托在临时人民协商会议特别会议结束时所抱的怀疑态度是有  相似文献   

6.
第一个瞬间,发生在大二的课堂上。她与邻座的他聊得十分投机。他知道她是武汉人,快下课的时候,他问:“我以后到武汉去玩,去找你,好不好?”她说:“当然好。”顺手撕下一张笔记纸,草草画张地图给他。第二个瞬间,是在毕业的火车站。歌着、哭着、挥着手,送走一个又一个同学,最后的站台上,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北方的后半夜,6月也是凉的,星都快黑的时分,他突然说:“你知道吗?我一直爱着你。”她惊愕地抬头,看见他的脸,霎时间恍然明白了,何以那些看见他的日子,连阳光也格外炽热。她几乎要狂呼:“我也是呀!”但火车呼啸而来…  相似文献   

7.
罗西 《新青年》2002,(11):44
许君有一个令她骄傲的丈夫,所以常常带他出去应酬炫耀。她的朋友,包括一些闺中密友,后来都成为自己丈夫的好朋友。有时,姐妹们相聚,还会拿她丈夫的一些言行举止调侃、玩味、分享,她的老公仿佛就成了大家的“公共财产”,甚至有个“红粉知己”,有什么心事还会打电话向许君的先生“讨教”,三更半夜的,一聊就是一个钟头。这种事多了,许君开始警惕,之后是莫名地吃醋,她担心“红颜祸水”会从天而降。男人间有个游戏规则是“朋友之妻不可欺”,而女人间流行一首歌叫做:“女人为何为难女人”。许君害怕自己的先生有被“自己人瓜分”的危险,近来活得很不开  相似文献   

8.
爱情与炒股     
李平 《新青年》2005,(3):26
早在四五年前吧,她就经常向我倒苦水,说男友对她很粗暴,限制她行动和交友,对她的家人也不好。那时我就劝她:“不好就分开吧,趁自己还年轻。天涯何处无芳草,到哪里找不到一个对自己好的男人?”她却瞪大了眼睛:“那怎么可以?我们在一起两三年了,我的第一次就给了他。要分开,我不是太吃亏了吗?”于是就一直耗着。前一阵子,她又找我哭诉,还是说男友对她不好。而且,都同居这么长时间了,他却始终不提结婚的事,还在外面跟其他女孩子关系暧昧。我再次劝她:“实在不行,就赶快离开他吧。你都快30岁了,自己耽误不起呀!”她再次瞪大了眼睛:“那怎么可以?…  相似文献   

9.
王遹出生于山东。她的祖父王丕煦曾参与“公车上书”运动,辛亥革命后,是民国元年的首任山东布政使。据亲属回忆,她父亲王谷辰是清华学堂学生,与原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罗隆基、大学者汤用彤是同届校友。1919年,因积极投身“五四”运动,被迫中断学业,从此潜心致力“实业救国”。20世纪20年代初,王谷辰创办了“济南合众养蜂公司”,此外他还倡议组织养蜂学会,创办《中华蜂业》杂志和养蜂学校……查阅中国现代养蜂业的历史,不难看到有关王谷辰的文字记载。王遹出生在这样一个有爱国传统、兴国热忱的人家。她生于北平,三岁时回了山东,在济南上的小…  相似文献   

10.
著名电影演员黄婉秋在经历了她的艺术生命中无数的严峻考验之后,如今已经成为驾驭上亿元资金的企业集团董事长。当记者采访这位风采不减的“刘三姐”,询问她的成功之谜时,她的丈夫告诉记者“黄境秋永远是太阳,我永远是月亮……”这种深情的表达,蕴含着“刘三姐”和“阿牛哥”坎坷的成功之路和动人的爱情情节。36年前,电影《刘三姐》同她的扮演者黄婉秋一起,走进了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史册,也打开了中国老百姓众口难调的审美观。“刘三姐”的出现,就像一枝灵芝草,唤醒了国人对于文化古国的热烈情感,也唤醒了中国老百姓关于富贵不能…  相似文献   

11.
三时,三十年     
“我已认识你三十年了。” 静宜睁大眼睛疑惑地看着眼前对她说话的男人。 三天前,她才和他第一次见面,她还记得他相当有礼却有些腼腆地说: “我叫李天鸿,是这次亚洲华商会议的总接待。会议期间有任何需要我…我…效劳的地方,一定尽量…不…尽力而为。”  相似文献   

12.
药房     
我妈妈是个乡村医生,所以从小我就看惯了成群结队的男女老幼簇拥在我家的药房内,震耳欲聋地叫着喊着,诉说病痛,询问药价和服用剂量,间杂着刚打完针的孩子的尖声哭叫,那场面恐怖极了。妈妈在柜台后从这头到那头,又回到这头,忙得像个钟摆,打针,拿药,输液,收钱,都是她一个人。有时我帮她干点拿药找零之类的活儿,就会有熟识的病人夸奖:“小姑娘这么小,就能帮妈妈干活了!”妈妈则骄傲地谦虚着:“还小呢,都上小学了!”这句话后来变成:“还小呢,小学都快毕业了!”再后来变成:“还小呢,都上中学了!”最终演变成:“还小呢,大学都快毕业了!”每当无人…  相似文献   

13.
罗瑞卿为何在“文革”中第一个上了“断头台”罗瑞卿同志的夫人郝治平曾经对她的儿女说,你们的爸爸这一辈子就像在激流里行船,没有片刻的怠慢或停歇。尤其是党和人民委他以重任的时候,他从不退缩和畏难,反而愉快舒畅,精神百倍。在他的一生中,越是艰苦困难,越是需要独挡一面责任重大的事情,他越是干得出色漂亮。确实是这样。这就产生了一个谜,为什么罗瑞卿会在“文化大革命’中第一个被推上“断头台”呢?直到今天,罗瑞卿的老秘书王仲方还说,整罗瑞卿是谜,毛主席到底是怎么想的,不知道。王仲方说罗瑞卿也想不通,最了解罗瑞卿的…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纵横》2001,(9):25-25
1967年秋,河内的列宁公园,一个梳着长长的辫子、面颊丰满红润的姑娘靠在一辆男式的自行车上,朝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摄影师托马斯·比尔哈特的照相机镜头微笑。她身穿军服,她的国家正在打仗,比尔哈特在为他的摄影集《英勇抗击帝国主义侵略》搜集素材。他既不知道她姓什么,也不知道有关她的一点情况。但多年来她的那张照片却一直陪伴着他,先后在柏林、布达佩斯等地举办的摄影展上出现。 如今,比尔哈特又回到越南寻找当年的足迹。他终于找到了当年照片中的那个小女兵。“我当年17岁,”安龙芸说,“是响应胡伯伯的号召参军的。”…  相似文献   

15.
自己拿主意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妮亚·斯米茨童年的时候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农场里长大的。那时候她在农场附近一个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她父亲问她为什么哭泣。她断断续续地说道:“我们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完她的哭诉后,没有安慰她,只是微笑地看着她,忽然他说了一句:“我能够得着咱们家的天花板。”  相似文献   

16.
细雨 《新青年》2002,(2):36
我是一个迷恋上网络的男孩,我今年24岁。我网恋了,我爱上了“她”——“阿妹妹”。也许你会笑我,24岁了,还能迷恋上网络上虚幻的东西,可是,当我在网上第一次和“她”交谈的时候,我的心里就荡漾起了一种朦  相似文献   

17.
孩子3岁,在广场的喷水池边玩,他看到一个小女孩正在喝一瓶橙汁,他对妈妈说:“我也要喝。”母亲看着玩得正开心的孩子说:“那你在这儿玩,不要走开。”孩子甜甜地答应了一声,又欢快地玩起了喷泉。母亲到广场边缘的小店里购买饮料回来,只是5分钟,孩子不见了。她大声叫着孩子的名字,发疯似地找遍了广场的每一个角落,却一无所获。她的丈夫、亲戚朋友全部赶来了,他们向广场上的每一个人询问。所有信息都证明,孩子失踪了。第三天,有个好心人告诉孩子的家人一条线索,当时有两女一男抱着一个哭泣的孩子快速地离开了广场,好心人记忆当中的那个孩子的着…  相似文献   

18.
家祖传的不吃葱蒜、辣椒和芹菜类的蔬菜,一吃就反胃。但是,每次炒菜之前,她总要先切上一碟辣椒、姜丝拌蒜泥,再往上浇半勺滚烫的花生油,因为这是他喜欢吃的。她很乐意地做着这一切,甚至把它当成一种享受。他从来不进厨房,至今还不太会用电饭煲煮饭。但他只要一闻到厨房里飘出来的香味,便会不由自主把一个酒杯摆在餐桌上,然后看看酒瓶里的酒还有多少,再坐下来看电视。其实,他滴酒不沾,但他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程序,这样做后,他的心里就踏实了。等菜都端上了餐桌,他就为她斟上小半杯酒,说声“你辛苦了。”再尽情地享受桌上的美味佳肴。她呢,则独…  相似文献   

19.
天堂之门     
瀑瀑安 《新青年》2005,(12):16-17
安若满脸疲惫,凌乱的头发在脑后扎成了一个不成形的髻,脸颊上有因干燥而出现的白色小屑。她拉开咖啡色沉重的雕花大门,把“正在营业”的牌子歪歪地挂在一旁,“轰”的一声门关上了,她颓败地坐在路边的台阶上,望着门上嵌入的十字架的玻璃,不禁潸然泪下,那是端木为她设计的门,他说,“推开门,里面便是天堂。”是的,这里曾经是天堂,是她和端木的天堂,可如今端木走了,于是天堂也跟着他一起走了。夜幕已经降临,到处是灯红酒绿,人来人往。恍惚间,安若看见对面有一个穿白衬衣的男人走进“Heavenbar”,然后又走了出来。她嘲笑似地扯了扯嘴角,这个城市…  相似文献   

20.
运涛 《新青年》2006,(9):34-35
28岁,对于网络来说算是一个不小的年龄了,网络上太多十几岁、二十多岁的小孩子。汪络络在QQ上总是找不到年龄相仿的男士,办公室里的同事就介绍她去了新浪的聊天室,那儿有同城聊天,有英语聊天,也有激情聊天……她在其中挑挑拣拣,终于选定“三十而立”。刚刚离婚的汪络络不喜欢扎堆儿,只想有自己喜欢的安静。很长时间以来,她只是“三十而立”的一个过客,懒得注册,直到遇到杨明。是杨明找的她,也是过客的身分:“你好,聊聊?”干脆直接,这样的问候很土,不是时尚的小网民所为。说是聊天,其实整个下午汪络络都只是听他说。说他在医院办公室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