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和伟大意义的会议,是我党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这次会议也是我们党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历史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的认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  相似文献   

2.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历史的“转折点”。对于党的建设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同样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特别是在某些重大理论观点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对党的建设有深远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光辉的起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也是邓小平革命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邓小平领导和主持下召开的。可以说,没有邓小平就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成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起点。可以说,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而陈云在其中是做出过重要贡献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已经整整十年了。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长足进展。当然,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展,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它之所以成为转折点,在于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居统治地位的极左的一套。在“左”的一套统治的那些年,虽然强调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可“左”的一套却恰恰是都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6.
上篇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和相连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出现,则与邓小平提出的“大思路”有着极大的关系。从此,中国在大转折的进程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子。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 1978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  相似文献   

7.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党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 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也就是邓小平提出来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对于解决后来一系列问题起了重大作用。在组织上、人事上采取了重大措施,一些人逐渐退出政治舞台,而另一些人却成为新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中央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龚育之在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报告中,阐述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转折意义时,首次披露了邓小平同志1983年同澳大利亚共产党(马列)主席的一段谈话。邓小平同志在谈话中指出:“我们真正的转折点是一九七八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实际上取代了党的十一大,制定了新的纲领、方针和政策,制定了新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摘自《组织人事报》1998.11.26  相似文献   

9.
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会议,分别成为我党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两个转折点,是我党历史上的两座丰碑.前者在中国革命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成为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后者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处于严峻挑战的时候,果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路线,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具历史意义的转折点.本文拟就这两次会议实现转折的历史背景、转折特点、历史意义等诸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历史背景之比较  相似文献   

10.
千年一遇特大地震灾害的阴影还未散去,百年一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又汹涌而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扩大内需,全力支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注定了今年是我省攻坚克难的关键之年,是奠基和孕育未来繁荣的历史转折点.……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空前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近代中国这一段非同寻常的历史.历来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思想解放大潮的推动下.抗日战争史研究得到了全面发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研究领域得到不断拓展、深入,而且新提法、新观点迭见,呈现出一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本文仅就近年来抗日战争研究中出现的创新观点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2.
中共党史知识竞赛台③竞赛题:一、在1985年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邓小平同志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二是。”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两次重要的会议,标志着党的历史上两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两次会议分别是“”、“”。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80多年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其间曾有过诸多转折点.而称得上历史性转折的只有1935年的遵义会议和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两次历史性转折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使党摆脱困境,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成为夺取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伟业的良好发端。  相似文献   

14.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缕春风吹变了祖国的山山水水。青藏高原在这股热潮中切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正可谓“东风吹来满跟春”。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此前的中央工作会议是我们党和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这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中央工作会议之前,中央起码是中央主要负责人并没有打算开成这样一个会,出席会议的代表起码是绝大多数代表并没有想到会议会开出这样一个结果,这也是大家都已经知道的。这...  相似文献   

16.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各方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重大转变;开辟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次会议是党的路线由错误走向正确的标志;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从遭受严重挫折走向成功的转折点;是社会主义时期党走向成熟、实现历史性飞跃的标志。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1981…  相似文献   

17.
1969年──中美关系的转折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9年──中美关系的转折点王永钦1969年,对于中美关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众所周知,在此之前的20年中,中美之间一直处于敌对状态。这一年,中美两国恢复了接触。此后,中美关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正常化的方向发展。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国政治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它使中国社会主义体制的权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党政不分的经典社会主义体制转型为有了一定程度分离的社会主义体制,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史研究从“拨乱反正”到逐步恢复,从全面展开到繁荣发展。走过了一条既是艰辛探索又是辉煌发展的复兴之路。应该说,党史研究的成果之多、水平之高、影响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当然。在肯定繁荣局面的同时,也应看到党史研究存在的严峻挑战。深化党史研究是时代的要求,是党员干部的殷切期望。党史工作者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当代历史的大潮,现实生活的主调。改革开放,向党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诚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史工作曾经出现过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建立和恢复工作机构;重新组织党史专业队伍;广泛征集史料,特别是抢救“活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