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艳 《各界》2009,18(12)
生态城市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交互作用的高级阶段.它的目标是:城市社会功能整体性--和谐生态--平衡发展.城市生态系统构成,即城市生态区、农业生态区和特定功能的半自然生态区(生态敏感区),构建一个简洁清晰的生态结构体系.城市生态分析落脚点在于城镇的污染控制和理性发展,城镇生态环境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区域生态能否良性循环.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乡镇少量且集中的工业点源较易监控, 传统的煤烟型污染得到明显扼制,所以要建生态城市,要以生态理论为指导,以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为核心,必须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作出长远规划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3月,曹妃甸新城正式动工。一年来,各路建设大军发扬"敢于承担、敢于超越"的曹妃甸精神,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新业绩。目前,曹妃甸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公建项目、商住项目开发建设取得新进展,新项目谋划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更是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的战略关键点。资源型城市因建立和发展的特殊性,逐渐形成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优势下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以大庆市为例探讨资源型城市在城乡发展中显现出来的各种矛盾关系,提出在统筹城乡规划的基础上调整土地户籍制度、加强小城镇建设以及均衡公共服务等对策来协调城乡关系,以期为我国其他资源型城市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显现,生态城市的理念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生态城市的本质是通过建设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同步协调的资源配置机制和合理布局,最终达到以人为本,改造自然,优化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重庆肩负着实现中央"314总体布署"的重任,在城市发展方向选择上必须走生态城市的新路,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以人为本,合理规划,提升重庆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的保值增值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陈琳 《学理论》2012,(16):24-25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而生态城市建设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依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生态城市作为人类理想的人居环境,不仅要求人和自然和谐共处,也要求人与人和睦相处,每个市民都能够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城市应当和谐地发展,理性地发展,全面地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岩 《学理论》2013,(6):63-64
煤炭资源一直是鸡西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煤炭产业也一直是鸡西市的支柱产业,煤炭对鸡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多年来对煤炭资源的强力开发,形成了产业结构过分单一、初级产业比重过大、后续替代产业弱小的不良发育状态,急需寻找一条转型成功之路来破解这些难题。以鸡西城市转型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寻找鸡西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实现鸡西作为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这是我们党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  相似文献   

8.
长乐,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厚实的文化底蕴熔铸出“大爱暖千秋”的城市品质,彰显着“大爱开明、能拼会赢”的城市精神。近年来,长乐市以“挖掘、盘整、弘扬、创新”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公共文化建设。今年5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3,(6):51-51
电影里,一个男人蹲在高高的石柱上。他一只手掐着腰,另一只手平伸出去,上下摇摆,全身也跟着那个节奏摆动。镜头是静止的,他就只是不停地重复着这个怪异的动作。  相似文献   

10.
未江涛 《学理论》2015,(7):22-23
城市总是处在动态的演化进程中,与经济发展周期伴随而行。当经济进入繁荣或衰退期,城市发展也会随之发生转型。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城市职能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在做出历史贡献的同时,也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在对资源型城市内涵和特征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科学发展观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系,本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目标,世界各国的城市均在致力于这一目标建设。作为资源型重工业城市,其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并影响了经济发展及人居。因此,必须借鉴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打造生态城市,建设秀美宜居城市。本文以资源枯竭城市黄石市为分析对象,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建立生态宜居城市需要突破的重点以及需要走出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王昆 《学理论》2013,(24):140-141
西柏坡时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战场发起了全面进攻,解放了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如何接收和管理城市"成为一个全党亟待解决的全新课题。但是中国共产党是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他们不畏困难,在接管城市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培训几十万接管干部,维护了城市经常地生产生活秩序,保障了城市接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理论》2014,(25)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是逐步实现城乡文化有机融合和城乡居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根本途径。在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思想认识不到位、规划水平不高、政策不配套、建设用地难、建设资金匮乏等困境。需要通过采取转变干群思想观念、科学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元化筹措建设资金、强化产业支撑、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等措施加以突破。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0)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旧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城市二元结构却日益突显。城市二元结构主要表现为:农民工难以实现身份转变融入城市,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悬殊,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缺失,城市公共服务的差别待遇。"城市二元结构"的日益强化,将导致严重的城市贫困问题,加大城市管理的难度,影响城市的更好发展,甚至诱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在城市二元结构短期内难以消除的现实面前,现阶段缓解城市二元结构问题,需要尽快废除不合理的城乡分治各项制度,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包容共享。  相似文献   

15.
根据宁波市等37城市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城市可持续科学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总量发展能力、社会服务发展能力、生态改善发展能力、内涵提高发展能力和城乡统筹发展能力共5个评价维度22个评价指标,并以宁波市为中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是在深圳经济特区创办3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和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大会议。党代会通过的“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战略目标,对于深圳未来长期发展将会产生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党代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将有力地带领全市人民焕发激情、干事创业,再创深圳辉煌。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和自然关系的深入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在进行社会发展的同时,须将生态文明建设贯彻到方方面面,我国已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四个方面的文明建设中,尤其在进行城市建设中更应将生态文明贯彻始终,实现构筑"五位一体"的建设框架和目标。当前,成都正处于城市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何能够探索一条成都特色生态城市模式,显得极为必要。而成都所具有的先天的自然环境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生态基础,为成都建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从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和人文生态环境建设两个方面去分析成都在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探索特色生态城市模式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加快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建设是实施国家战略和推动湖南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方略。针对当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的支撑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坚持生态优先,构建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体系;二是坚持大局优先,构建科学的法规政策支撑体系;三是坚持民生优先,构建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四是支持协调优先,构建适宜的产业支撑体系;五是坚持职能优先,构建适应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支撑体系;六是坚持文化优先,构建文化品位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朱英睿 《党政论坛》2010,(17):44-46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济、社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日益扩大的城市规模、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相对滞后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持续弱化的城市生态,使得上海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逐渐增强,制约着上海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充分把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体现的城市发展的生态价值和理念,探索出一条符合上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新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哈尔滨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一些区、县(市)河湖水系不畅、水域面积萎缩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高度,明确提出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并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