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8 毫秒
1.
胡键 《东北亚论坛》2004,13(3):31-35
普京执政第 1任期已满 ,4年来 ,俄罗斯彻底告别了“叶利钦之乱” ,迎来了“普京之治” ,俄罗斯的转型也进入到了一个理性的政治发展周期 ;在这 4年中 ,普京逐步形成了一种“适应”俄罗斯文化性格特征的执政理念 ,确立了强力政治与自由经济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俄国人满意的成就 ,使俄罗斯看到了振兴大国地位的希望。但是 ,俄罗斯的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仍然是不成熟的 ,要真正重振俄罗斯大国地位的目标 ,普京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俄罗斯的复兴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
作为俄罗斯在渐进改革阶段的主要产物,"普京主义"适时应对了叶利钦末期上演的经济转型危机与社会转型危机,逐步建构起大众支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使国家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的政治能力有所增强,同时致力于实现安全稳定、运行秩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多重转型目标。借助国家治理的理论视角,有助于超越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固有争论,化解俄罗斯转型时期难以回避的威权色彩与民主因素之间的内在张力。在普京当选俄罗斯新一届总统之后,"普京主义"继续折射出多种国家治理要素间的互动关系,处于渐进改革时期的俄罗斯必须寻求一种基于传统政治文化价值与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均衡。  相似文献   

3.
"主权民主"概括了普京执政八年的治国实践,符合俄罗斯中央集权的政治文化传统,也符合俄罗斯民族的大国心理特点。主权民主中的主权和民主是两个并列的概念,互为修饰语,主权是民主实现的前提条件,民主是主权的内涵。主权民主的核心是为俄罗斯现行的集权政治体制辩护,是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格鲁吉亚、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实施"颜色革命"而进行的一种意识形态宣传。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在某种程度上为实现稳定和秩序而牺牲了国内的民主进程,但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主权民主还强调国际关系,尤其是俄美关系中的平等和民主。总之,主权民主体现的是普京的大国理想。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以来俄罗斯推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路径,俄罗斯国内对此存在分歧。在对内经济政策方面,俄罗斯高层的主要分歧是关于市场经济主体——国有公司还是私营经济在俄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出路问题;对外政策上的分歧是关于俄经济发展是否需要依赖西方。"新普京时代"是俄罗斯发展与变革的时期,普京提出的俄罗斯新经济政策要点是以创新带动俄罗斯经济发展,俄罗斯既定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路径能否发生变化,普京的新经济政策能否得以实施,需要给予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普京计划”和俄罗斯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京计划"是俄罗斯议会和总统大选前出台的一个政治概念.它既是2000年以来俄罗斯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政策的总和,又是保证最高权力平稳过渡和交接的一系列措施,更是俄罗斯"强国富民"的大国发展战略."普京计划"是"统一俄罗斯"党和总统正式结盟的纽带:政权党把"普京计划"作为最高政治纲领,确保普京离任后的"国家领袖"地位,普京则领导政权党参加议会大选实现一党占据绝对优势席住的目标."普京计划"使俄罗斯渡过"权力交接"困境,保证了俄罗斯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的可延续性,保证了最高权力交接的合法性以及精英阶层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对于俄罗斯而言,叶利钦时代与普京时代的转型既是一个延续的过程,但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体现出一定的断裂性。自上个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开始,俄罗斯改革的目标,至少在口头宣示上,与其说是从极权体制向民主制度以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不如说是要从叶利钦时代转型形成的制度陷阱——非效率制度均衡中脱离开来,试图通过增加国家能力的途径建立新的效率制度均衡。运用“第二次转型”的理论范畴有助于全面认识发生在俄罗斯的由传统体制向现代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转化以及与此相伴的社会转型进程,能够对叶利钦时代俄罗斯之所以败、普京时代俄罗斯之所以兴提供一种新的解释,同时,这也表明原社会主义国家转型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梅德韦杰夫以其"全面现代化战略"为指针,坚持民主与自由价值观,试图在俄罗斯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推进带有浓厚自由化色彩的全面现代化进程。这一进程在俄刑事法领域即体现为俄罗斯刑事政策的自由化——具体表现为当代俄罗斯刑事立法的自由化趋势。梅德韦杰夫近两年内提交国家杜马的三个刑事立法修正案则进一步推动了当下俄刑事立法的自由化进程。普京继任总统后,俄刑事立法自由化趋势将植入新的要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0年来俄罗斯政治转轨为背景,结合俄罗斯政治转轨的进程,对民主问题进行了反思;描述了俄罗斯民主进程的潮起潮落,剖析了在民主问题上存在的种种误区.在对政治发展和政治衰退等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转轨国家必须正确处理民主、秩序和效率相互关系的问题.文章还对普京执政以来的政治整顿作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是普京连任后的第一年,也是近年来俄罗斯最平稳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普京以国家稳定和长远发展为目标,政治上继续完善联邦制、加强中央权威,力求从制度上保障国家统一;经济上在保证较高增速的前提下,逐渐放弃"纯粹自由市场经济"的理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以政府引导性投资带动民间资本向国家鼓励的领域投入,提升俄经济竞争力;外交上强化对美国在独联体策动的"颜色革命"的防范和反击,以提升东方外交促进与西方外交.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经过叶利钦时代的阵痛 ,走进了以重塑中央权威、振兴俄罗斯为目标的普京时代。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生活中 ,维护国家利益是俄罗斯治国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正是对国家利益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中 ,俄罗斯进入一个由乱到治的新时期。分析俄罗斯国家利益有助于理解俄罗斯政治现实。另外 ,利益集团是多元民主的主体 ,在对国家利益的考察中作用很重要。俄罗斯总统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从政治市场上经济人的角度考察俄罗斯总统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会带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税制改革的政治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伟 《东北亚论坛》2006,15(1):99-103
普京上台伊始,即把发展经济、建立强大的国家确定为俄联邦的首要任务。普京认为,使俄罗斯失去其国际强势地位和独立性的很大原因是国家税收乏力,因此俄罗斯当务之急是尽快改革原有的税制结构和税收制度①。在普京的大力推动下,俄罗斯进行了大规模税制改革。以简化税制、减少税种、降低税率、减轻税负为核心的税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使俄罗斯“成为一个建立了良好税收制度的国家”。在此基础上,普京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税改,在今后两年内全面完成税收改革的新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2.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欧洲安全政策可以称之为"回归欧洲"政策。尽管普京执政期间该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新的领导核心"梅普组合"形成后,对其欧洲安全政策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未来俄罗斯的欧洲安全政策将以追求国家安全和欧洲安全事务平等发言权为目标建构其欧洲安全政策,从战略退缩走向积极防御,将重建"俄控区",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对欧洲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新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于2008年5月7日宣誓就职。他与前任总统普京关系密切,是普京把他扶上了总统宝座。梅德韦杰夫提名普京为总理并获得通过,“梅普组合”正式成立。梅德韦杰夫的治国理念与普京具有一致性。中俄两国关系是高度信赖的关系,是保障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不需要过渡期,可以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俄蒙关系与东北亚区域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和蒙古国双边关系的真正改善是在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之后。普京总统意识到蒙古国战略地位是俄罗斯远东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后开始加强与蒙古国的关系。梅德韦杰夫进一步升级两国关系。俄罗斯和蒙古国良好关系的现状和优势有助于东北亚在各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Can military reform in Russia become a reality, or is it doomed forever to the status of oxymoron?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will have as much to do with US-Russian relations as with internal Russian politics and finance. Despite a warm personal friendship between Presidents Putin and Bush, polls show the Russian people remain highly ambivalent about US policies and intentions toward Russia and the CIS. Many inside and outside the military believe the United States will use the war in Afghanistan and its foothold in Central Asia to encircle and weaken Russia. This thinking has spilled over into attacks on Putin for his attempts at military reform, particularly his decision to de-emphasize the strategic nuclear forces. While Putin has made some courageous moves to stem corruption and bring the military to heel, in other cases he has been forced to back off in order to avoid a political backlash. As a result, military reform continues to proceed in fits and starts, still more oxymoron than reality.  相似文献   

16.
社会交换域中传统影响和民众对民主的渴望导致了专权风格的叶利钦宪法,进而为普京时期的威权政治模式打下了基础。普京执政后,推行的这一整套相对集权的政策并不是普京的创造和发明。这种选择其实在1993年已经作出,千年以后的发展只是战术层面的一个调整,是对叶利钦时期政治遗产的整体性继承和局部性调整。原因在于,普京的作为都是在1993年宪法的框架内进行的。从法理角度看,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和他的连任,是完全符合宪法准则并按照这些准则实施的,宪法制度为俄罗斯总统权力的集中提供了法律保证。俄罗斯知识界和自由民主派对普京的一系列作法颇有微词,但普京在俄罗斯社会的支持度居高不下,这种状况可以用亨廷顿的一句话来诠释:可以有秩序而无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无秩序。[1]普京做了人民希望的事情,而不是普京自己想作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普京担任总统后 ,俄罗斯对外政策开始转向以国家利益为目标的实用主义外交。在朝鲜半岛政策上 ,改变了过去“重南轻北”的方针 ,积极发展俄罗斯与朝鲜的关系 ,实行南北朝鲜等距离的平衡政策。普京通过加强与南北朝鲜的关系 ,提高俄罗斯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力。俄罗斯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 ,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核危机 ,反对使用武力和各种制裁措施。建议通过对朝鲜提供安全保证的方式使朝鲜放弃核计划。俄罗斯的原则立场对于解决朝鲜核危机无疑具有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