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市微更新项目中会遇到非常多的挑战,包括错综复杂的历史遗留,涉及制度、产权、经济利益,还有居民的社会关系矛盾等问题。近年来,上海以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为对象,在用地性质、建筑高度或容积率等用地指标不改变的情况下,开展了一系列经济实用和易于维护的社区微更新治理,形成了一种小规模、渐进式的宜居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作为政治设计范畴的"十二五"改革顶层设计,是上海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登高望远,研究和设计系统性重大改革,为上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发展谋篇布局提供翔实思路和对策,增强改革发展的总体性、体系性、层级性和互动性,是这项顶层设计的精髓和灵魂。上海的改革要围绕上海"十二五"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  相似文献   

3.
石油危机的传导有两条路径:从实体路径而言,主要呈现出的是"石油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的传导路径;从心理路径而言,主要呈现出的是"石油危机—心理危机—行为失范—社会失序"的传导路径。在行政层面,日本从弱化、规避、分散、稀释、转嫁等不同取向的角度,为构建稳定的社会"心理定势"设计并实施了"新能源开发政策""多元化能源进口政策""能源多样化政策""节能政策""石油储备政策"等。在法律层面,日本从"长期性""强制性""战略性"和"全民性"等不同取向的角度,设计出了"石油二法"(《石油供需合理化法案》《国民生活安定紧急措施法案》)、《石油替代立法》《石油储备立法》《节能法》等。此外,日本为使顶层设计的政策体系能顺利贯彻实施并起到良好效果,在资金、税收、奖惩等方面,相应地进行了激励政策设计。从经验事实而言,行政层面、法律层面与激励层面等3个层面的政策体系及其互动耦合,分别从"稳心""安心""放心""省心"和"宽心"等不同角度,为渐次形成沉着、冷静和有序的"心理定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经济利益协调机制的建设进程中,政府是推动区域合作的组织机制,具有内生动力功能的是市场机制.在泛珠三角和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处于初始阶段的约束条件下,评价和激励机制对象应该主要针对区域合作中的地方政府,如果缺乏政府间的协调机制,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和资源配置规律决定双方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结局可能是差异性发展和掠夺性竞争.促进泛珠三角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必须注意避免无序竞争,扩大区域市场范围,确立利益协调机制与政府规制的边界,从而降低区域交易成本.与此同时,尤其需要制定与实施带有路径依赖性质的制度安排:规则约束机制、信息合作机制、绩效激励机制、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世界从来都是一个世界观多元的世界。我们可以将世界观在世界关系实践——包括历史实践与理论实践——中带来各种问题的现象,称之为世界观问题。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一个很少提出并得到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中,世界观问题一直没有成为一个问题?如果不从理论上对这个问题予以回答,那么中国学术界热议天下观或和谐世界观的意义将得不到彰显。本文从文本和逻辑研究相结合的角度,以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与建构主义三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代表人物在世界观问题上的态度为例,研究它在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中之所以没有成为一个问题的原因。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天下观和新近提出的和谐世界观的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冷战,创建和塑造了一个“政治的西方”,同时它也成为1945年建立的以联合国为基础的国际宪章体系中最重要的次级秩序之一。1991年冷战结束时,人们认为与之相关的机制、实践和机构(尤其是北约)也会解散,从而产生积极和平的新实践。然而,“政治的西方”却以胜利者自居,其实践和意识形态也变得日益激进和具有扩张性,声称自己具有某种普遍性,从而导致冷战所特有的消极和平卷土重来,引起了2014年“第二次冷战”和后来的乌克兰热战。但是,“政治的西方”只是特定时间条件下的西方。另有一个根源于古代的“文化的西方”,今天依然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和科学属于这个西方。俄罗斯当然是“文化的西方”的一份子,并且在过去的一千年里为之贡献良多。还有一个形成于过去500年间的“文明的西方”。这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时代,但也可以看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繁荣。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往往有些暧昧,既不断发现自己在现代化模式上落后于西方,又一直在自己的价值观上模棱两可。后共产主义时代的俄罗斯全情投入了“文化的西方”,却与“文明的西方”渐行渐远,与“政治的西方”彻底敌对。俄罗斯引领了大欧亚的构建,也为“政治的东方...  相似文献   

7.
马骏驰 《欧洲研究》2020,38(4):71-94
西方国家对匈牙利非自由的民主批评过于片面,忽略了已有制度为政治和经济组织提供的激励以及这些组织对制度的影响。转轨后匈牙利的政治制度为政治组织提供了进一步维持集中化的激励。经济制度则给组织带来了推动制度变迁的激励。最终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逐渐相互促进和兼容,形成了稳定的制度体系。由特定政治和经济组织组成的联盟则从这一体系中获得收益。总之,非自由的民主体制是制度与组织、制度与制度的互动结果,而非欧尔班在任十年的个人功劳,因此,有必要以制度演化的视角来解析匈牙利的制度体系及其起源与演进动力。  相似文献   

8.
在17-18世纪的日本,“复古”成为当时的主要思潮,其中又以荻生徂徕之学说最为新锐,影响也最广。梳理徂徕学的理论构建过程可见,荻生徂徕吸收王世贞等人的古文辞学与“六经皆史”说,并对其予以阐发,最终构建了“不需训诂、六经直读”的学问方法。这不仅为江户儒学贡献了新的研究范式,还促进了东亚世界对日本儒学的接受与认可。  相似文献   

9.
姜志达 《当代亚太》2023,(4):71-93+167
冷战结束后,区域合作兴起,东盟在亚太区域合作中居于“中心地位”。随着中国的持续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美国为了维持自身的霸权地位,对中国发起战略竞争。美国推出“印太战略”,建立竞争性的地区合作制度,制造地区对抗,对东盟的“中心地位”构成严重挑战。文章尝试构建“制度对冲”理论,解释大国竞争背景下东盟护持自身地区合作“中心地位”的路径选择。研究发现,东盟通过“疏离”和“接触”对冲中美各自主导的区域制度,并以“结网”和“引领”对冲高度不确定的地区秩序。这些发现丰富了国际关系学界有关对冲理论的研究,还有助于中国理解中小国家集团应对大国博弈的行为逻辑,提升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2019年3月,欧盟在《欧盟—中国:战略展望》文件中将中国列为体系性对手,这是中欧1975年建交以来首次做出的定位。在具体实践中,欧盟如何打造中国是对手的逻辑,又如何构建中国是对手的话语体系?针对这一重要问题,本文使用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以中欧关系中的西巴尔干问题作为案例,详细分析在欧洲的政治、舆论场域中,视中国为对手的语境形成的具体内涵、逻辑,以及关系、资本、惯习要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有关一带一路在西巴尔干建设问题上,欧洲政治和舆论场域形成了较为集中的中国是对手的话语表达,无论欧洲议会还是智库都形成了相对一致的观点。文章通过对比中国和西巴尔干舆论场域的情况,指出欧洲舆论场域的自主性发展日益受到惯习、资本等限制,更加倾向于基于意识形态的敌我观而非基于事实的是非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改善中国在西巴尔干问题上国际舆论话语表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与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取得的丰硕的实践成果相比,对该政策机制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直到近年来才出现繁荣的迹象。本文对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理论研究中的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视角——"欧洲化"和政治社会学进行评介:首先从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的"欧洲化"研究与一般"欧洲化"研究的区别、分析框架、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介绍"欧洲化"视角;其次从欧盟安全与防务场域及其发生学、防务超越民族国家三个方面介绍政治社会学视角;最后讨论在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理论研究中出现的不同于传统一体化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为引人注目的一对大国关系。在谈论中美关系时,习近平提出中美要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美国的一些学者则提出中美关系难逃历史上大国关系的悲剧,大概率会陷入冲突与对抗的“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是以传统思维解决当今世界的新问题,是把中国等同于历史上搞霸权的大国和苏联,中...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欧关系虽取得长足发展,但始终受到西藏问题、人权、市场经济地位、武器禁运以及非洲、伊朗核等问题的干扰,波折不断。中欧关系甚至在2008年陷入历史性低谷。原因固然错综复杂,但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美国相继爆发大规模的左右翼社会运动,这种现象在美国社会运动史上十分罕见。从国内层面看,"占领华尔街"运动与茶党运动相继发轫于美国,主要是由于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给美国社会酿成的恶果、2007年底开始的金融危机、政治极化等因素所致;从国际层面看,近几年社会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涨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继茶党运动之后发生的助推器。比较而言,茶党运动比"占领华尔街"运动更强势,这不仅延续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左右翼社会运动力量对比的特点,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局面也很难改变。  相似文献   

15.
伍斌 《美国研究》2020,34(2):141-160
香港大学徐国琦教授近期出版多部著作,对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的国际化和国家认同等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徐国琦教授对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重新定位。同时,徐国琦教授通过中国对国际体育的参与,透视中国的国际化进程。他提出的“共有的历史”,在推动中美关系史、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研究的同时,对中国处理未来同美国乃至世界的关系富有启发。不过,要更有效地发挥“共有的历史”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其概念、内涵、边界等方面需加以界定,其与国际史、跨国史、全球史等学术理念的关联与差别也需详细澄清。  相似文献   

16.
袁正清  董贺 《当代亚太》2023,(5):4-34+166
东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和重要伙伴。世界政治的关系理论能够为理解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逻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在关系性合作的视角下,关系因素建构了中国与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基础和条件。通过对中国—东盟间政治、安全、经济关系网络的分析可知,中国与东盟及东盟国家的关系基础赋予中国—东盟显著的关系亲密度优势,为其合作进程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在中国—东盟关系网络的复合结构下,中国与东盟在各领域的关系水平决定了双方合作的空间,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关系网络中的不同位置也决定了合作条件的差异性。中国—东盟的关系基础使双方得以在理念层面相互融合,基于东盟地区合作的本土理念以及中国的国际发展合作理念建立起深厚的共识,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合作的具体实践。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中国与东盟需进一步强化中国—东盟关系的韧性与弹性,提升双方的关系水平;同时,也需不断巩固理念共识,通过实践完善双方的合作模式,使“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关系性合作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7.
2011年4月22至23日,中国欧洲学会第八届年会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欧洲学会主办,南开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承办,会议主题为未来十年的欧盟与中欧关系。本届年会参会人数约150人,提交论文50余篇。与会者主要围绕中欧关系、《里斯本条约》之后的欧盟政治与对外关系、欧洲经济发展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大家发言踊跃,亮点频现。年会期间,中国欧洲学会召开第八届年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国民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泰国确立了"充足经济"哲学的国家发展原则.本文首先探讨了"充足经济"哲学的理论内容,而后分析了"充足经济"的两项重要实践,即普密蓬国王的农业"新理论"和前总理他信的"双引擎战略".同时指出,由于利益需求的不同,泰国各派政治力量在"充足经济"哲学的政策解读方面产生了分歧与矛盾,并因缺乏有效的政治协调机制,甚至引发了既得利益集团与革新同盟之间的政治冲突.文本最后探讨了泰国"充足经济"哲学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随新民 《法国研究》2004,(1):136-143
2003年11月3~4日由外交学院和南巴黎大学联合举办的"中法暨中欧关系国际研讨会"在外交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召开,来自中国外交部、商务部、中联部、欧盟驻华使馆、法国驻华使馆、法国财政部、巴黎政治学院、巴黎第一大学、巴黎第十一大学、马赛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和世界史所、中国现代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外交学院、法中委员会和工商界代表、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的高官、学者、记者等3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张昕 《俄罗斯研究》2012,(6):85-105
在上世纪90年代两轮大规模私有化结束之后,过去十多年内俄罗斯"国家-资本"间关系呈现两个冲突的趋势:一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直到2008年危机前达到高峰的"国家资本主义"体制;二是持续不断的"第三波私有化"浪潮、尤其是在2009年以后俄罗斯政府的新私有化动议。分析这两个貌似冲突的趋势背后的动因,以及2008年的金融危机如何成为两个趋势冲突形态变化的重要转折点具有重要意义。这两组政策选择的背后,是俄罗斯政治精英阶层内部对于实现俄经济结构转型的两种不同路径选择。在这样的精英冲突背景下,新私有化动议在2017年前如期完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