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相继推出发展创意产业的政策,将其视为对未来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有重要贡献的经济增长领域,掀起了一股全球创意经济的浪潮.上海部分专家学者建议,我国对创意产业的发展应加以规划和扶持,从战略高度上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赵建英 《前进》2012,(9):40-42
产业转型是经济转型的核心,离开了产业转型,经济转型就失去了载体。我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其路径就是要培育和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使其代替资源型产业而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实现产业转型从而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3.
创意经济的国外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创意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一个新的产业概念被提出以来,得到很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带热了以线上消费、线上娱乐为主体的居家经济产业链,促进了相关的业态创新、流程创新、组织创新,让人们重新发现家庭空间的生活价值与生产价值。但同时,居家经济在发展中还面临政策、管理、技术、人才等一系列问题,在推进居家经济常态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发挥其监督、管理、引导职能,助力居家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去年12月上旬,我在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研究所与中国大陆问题研究中心主办的“两岸交流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了我的论文:《从台湾产业升级看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主要阐述海峡两岸经贸关系与台湾产业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其中淡到:“台湾产业升级已在进行,但升级进程似乎太缓慢、零散。”会上,台大经济系教授陈博志评论时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认为“台湾产业升级非常的快”,“出乎一般人意料之外”。返厦后,薛琦教授特地寄来他的《总体失衡与个体调整:台湾在80年代的经验》一文,并附一信,表达他对台湾产业升级的看法,监对我的观点提出与陈博志教授类似的意见。在  相似文献   

6.
台湾经济能否在廿一世纪以前实现产业升级,是决定台湾经济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当前国际和台湾内部的经济环境,已使台湾劳力密集产业没有多少生存的空间,如果不能实现产业升级,台湾经济的衰落命运是不可避免的。台湾当局也早已意识到这种情况,在80年代前后就提出工业升级问题,以后又制定了《促进产业升级条例》来代替《奖励投资条例》。但是,由于对工业升级、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的涵义理解不一,学术界和新闻界对台湾产业升级状况的评价不一致,岛内外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贾耀斌 《政策》2005,(8):25-25
党的十六大以来,武汉市东西湖区立足于办大工业、上大项目、促大发展的思路,实施发展产业集群战略,建设新型工业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突出重点,着力培育三大产业。根据东西湖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重点建设食品、机电、物流等三大产业集群。为此,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我们先后编制了《东西湖区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二是整合工业园区资源。我们按照园区的功能定位,将全区原有的22 个工业园区逐步调整为3个产业特色鲜明的工业区,从而较好地发挥了产业聚集效应。三是盘活闲置土地。我们对存量土地的面积、权属、使用权类型、分布位置进行清查,采取回购、置换等手段依法收回,重点用于发展食品、机电产业。四是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用于效益好的项目。  相似文献   

8.
周敬民 《新东方》2002,11(4):85-87
港口产业由单一的水运经济向开放的市场经济转变,必须调整企业经营结构,实施港口投资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积极推进并最终完全实现港口产业全面升级。这就要深化改革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完善港口企业管理机制,准确定位港口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已进入一个不经过大幅度结构调整经济将难以获得进一步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十五”时期面临的新一轮结构调整,与以往大的结构调整相比,在发展阶段、体制条件、外部环境等方面都有了显著不同。为此,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原则要有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0.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未来保证经济健康持续增长的良方。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碳产业模式的现状及其困境,认为我国高碳产业模式转型升级的路向就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产业体系,并从示范带动高端产业发展、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低碳产业支持体系等方面探讨构建低碳产业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中观经济的中外定义进行考察,概括出中观经济的主要形态,提出创新的中观经济定义和扩展的中观经济形态.目的在于建立基本概念,明确研究对象,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阳小华  李莹 《理论月刊》2012,(2):124-127
特色经济是基于某种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势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色就是品牌,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湖北要实现跨越发展,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特色资源,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壮大特色经济。本文通过对湖北特色经济发展的研究,深入分析了特色产业发展是湖北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出实现湖北跨越发展、壮大特色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静 《前沿》2006,(6):81-83
教育作为获取知识和人力资本的主要手段,意味着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作用,随着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教育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被日益重视。由于教育能够提高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的提高又促进研发能力,从而产生持续的内生经济增长。本文分析了教育产业通过提高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教育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现代理论,进一步阐明教育体系发挥先导作用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石。  相似文献   

14.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各城市间产业的过度竞争、内生经济力量较弱、环境一定程度的破坏等,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的未来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城市间产业协同发展、培育本土产业和企业、实现产业的低碳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面临着以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特征的经济转型。本文从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环境约束、工资成本约束以及世界经济发展驱动机制转变的共同特点等方面提出了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中国经济转型路径的必然选择;依据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十余年的数据,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规模、进出口、新增就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及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等方面,具体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对中国经济转型的驱动作用;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找出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四低”问题;最后,从培育技术创新体系、重构多元化投入体系、建立自主创新的制度体系等六大体系,探讨了基于高技术产业的转型驱动措施。  相似文献   

1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产业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少儒  闻源 《新东方》2002,11(4):73-77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的支持,其转变的实践要求我国现行的产业政策诸如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区域结构政策、产业调整扶助政策等等要加以全面调整与优化。同时,也应加大产业政策的实施力度,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  相似文献   

17.
杨鹏飞 《求索》2013,(9):47-49
产业转移在带来产业结构变化的同时也改变了区域金融市场结构,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化。本文选取产业转移中具有代表性的广东省和湖南省为对象,采用2001年-2010年的相关数据,分产业比较研究了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银行业集中度对不同产业的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差异.在产业转移时期.广东省降低银行业集中度对促进二、三产业经济增长效果显著.湖南省提高银行业集中度对促进第一产业经济的增长效果显著,这为中部地区承接珠三角经济圈产业转移的提供了银行业结构战略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18.
白和金 《半月谈》2004,(4):30-31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兼顾。在经济领域内部,在各个产业、行业间,同样存在着如何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的问题。去年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保持良好态势,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部分  相似文献   

19.
县域主导产业可以是特色产业,可以是优势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引擎。县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培育主导产业。要实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进而实现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就必须有相应的内生动力机制做支撑,即通过创新实现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人力资本的使用、灵活可行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最近,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甘肃、陕两等省出现的重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经查实,2000年以来,甘肃、陕西两省一些地区的酿酒、水泥生产和造纸等行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复建设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如不尽快加以解决,不仅会影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而且会制约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影响全国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通报如下:一、甘肃省永登县原有水泥生产企业77家,近几年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清理整顿小玻璃厂小水泥厂意见的通矢u》(国办发[1999]49号)要求,对61家土立窑小水泥厂采取了关闭措施。由于关闭不彻底,随着2001年水泥市场好转,有23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