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周海燕  张晓东 《思想战线》2001,27(4):125-128
我国最早的监狱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随着夏朝的建立而产生,经过商、西周、春秋各时期的发展,形成了古代监狱的雏形,并逐步向成熟完备的狱制发展.随着唐朝进入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监狱制度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宋、明、清的监狱承袭唐制,并进一步完善.但是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君主专制统治趋于极端,明清时期的狱制具有了封建晚期特征.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历史上的司法制度源远流长,也极为浩繁和驳杂,这给司法制度史的研究带来了相当的难度,研究的路径总难以寻觅。然而,近读张兆凯教授编著的《中国古代司法制度史》一书,觉得它非常巧妙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研究路径,避免了陈旧研究方法的流弊。《中国古代司法制度史》扬弃了传统史学著作编排体系,不再绝对以时间为经,而是把整部著作分化为五个专题,即司法机构与职官演变史、诉讼制度演变史、审判制度演变史、监狱制度演变史和监察制度演变史。这很类似于军事上“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术思想。采用这一编排体系后,整个研究路径通畅分明…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监狱工作成就的取得、民警队伍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狱政治工作。监狱政治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狱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起于毛泽东政治建军思想和解放军政治工作经验,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创建完善阶段和改革开放与时俱进阶段。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坚持党对监狱工作的绝对领导、强化监狱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顺势而为创新思政工作。  相似文献   

4.
曹强新 《理论月刊》2010,(10):72-74
五代时处乱世,后人对其司法制度负面评价颇多,监狱管理也有涉及。然仔细梳理和研究五代监狱管理相关史料和记载,可见其在立法、改善系囚环境、提高囚犯处遇和加强吏治等方面皆有可取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代监狱管理的某些文明和进步。研究五代时期的监狱制度,对于做好现代监狱管理工作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史话江西民政职官与民政机构罗文兵民政乃国政,它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的产物。历史地看江西民政职官与民政机构共经历4个发展时期。(一)明清时期的布政使和户房江西专司民政的职官产生于明代初年。明洪武九年(1376)6月,朝廷改江西行省设江西承宣布政使司,为...  相似文献   

6.
第十一届监狱学论坛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狱制度”为主题,针对社会犯罪结构、犯罪种类、犯罪群体等犯罪现象的新变化,新时代社会背景下,监狱关押的罪犯结构也呈现出新的样态,对罪犯矫正教育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新的问题,因此,要求监狱在教育矫正罪犯的过程中,要站在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高度,以法治化监狱建设为核心,对监狱关押罪犯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审视,在监狱整体发展理念、发展目标、队伍建设、突发应急事件应对等方面作出新判断,寻求适合于新时代发展的新路径,建构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特质的监狱制度。  相似文献   

7.
监狱法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从监狱法治化视野看,监狱法治文化是监狱法治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对监狱法治化内涵的补充和完善。中国监狱法治文化的理论基础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法律文化。亦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研究中国监狱法治文化必然要立足于中国监狱特色。对监狱法治文化本质的解析,有利于理解和弘扬监狱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8.
浅谈中国古代人事档案的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的人事管理源远流长,人事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之一是人事档案。人事档案的主体是选官活动的产物。纵观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原始贤能制和禅让制、夏商周时代的宗法血统世袭制、春秋战国时期的招贤养士和军功吏进制、两汉时期的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的科举制。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会形成不同形式及内容的人事档案。夏商至隋唐这一时代,是中国由奴录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并达到鼎盛的时代,是中国的选官制度形成发展并日趋完善的时代,是中国的人事档案萌芽产生发展成熟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监狱企业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更好地规划监狱企业发展和优化监狱企业资源配置以及实现内控监督及考核评价。但在实际操作上,还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制度体系不健全、管理过程不完善和考核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在监狱企业管理和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促成了监狱的改革、改良与变革,并在不断的改革、改良与变革中更加趋于理性和具有人文属性。尤其是现代监狱制度的构建,更是文化的产物,换句话说,是文化激活了监狱的现代性,当然,监狱的现代性又促成了文化尤其是监狱文化的培育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监狱文化和现代性具有互动和互补关系。以近代以来世界监狱制度的变迁和中国监狱的改革改良为视角考量,便可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民政府时期监狱官制的探究,即监狱官员的建置、任职以及考核方面相关规定的研究,可以看出其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为了解整个中国监狱的官员制度打开了突破口。但与此同时,关于监狱官员的任用、考核方面的制度未被真正地落到实处,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对于监狱官素质的要求过多地偏重于知识、学历,而对于其内在的素养却不予重视,这种现象是值得反思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正步入全面的转型期,当代中国监狱也随之进入了转型期,监狱的转型本质上就是监狱文化的转型,而监狱文化的转型首先出现的是监狱文化的冲突。当代中国监狱文化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本土与外来的冲突;人治与法治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监狱制度是实施监狱管理的重要工具。国民党政府时期,湖北监狱管理沿用清末旧制,继而又大量沿用北洋政府的监狱管理制度。司法行政部、湖北高等法院及其所属监狱也都制订和颁布劳役、收监与戒护、分管分押、教诲教育等管理制度。国民党政府时期的湖北监狱制度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专政独裁工具,体现了国民党政府统治的黑暗与腐朽。  相似文献   

14.
《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八》)的颁行实施,必将对我国监狱工作全方位产生现实而深远的影响。新的刑法立法精神确立必然带来监狱行刑理念的创新;新的刑法制度确立和实施必然要求监狱行刑制度的创新和重构;新的押犯结构必然促进监狱改造手段的创新;新的职能定位必然催生监狱运行机制的创新。以《刑八》实施为契机,推动我国监狱管理的全面创新:确立现代监狱的核心价值体系,凸显社会主义刑罚文明;规范现代监狱的职能设计,科学履行法律惩戒和社会防卫职责;改革传统监狱管理模式,创设中国特色的监狱管理制度;客观审视传统改造手段,构建科学的改造罪犯手段体系;回归监狱工作理性,使监狱行刑从理想走向科学。  相似文献   

15.
监狱作为监禁刑的主要执行机构,是刑法适用中刑罚执行环节的直接承担者。《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八》)的颁布实施,对我国监狱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将直接触及现行监狱行刑制度的改良和监狱工作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因而,以监狱为本位,以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根据,领悟和分析《刑八》对监狱刑罚执行方面的立法本意,在此基础之上,树立中国特色的现代监狱行刑理念,实乃监狱法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反驳了把"惩罚改造"作为监狱基本价值的观点,认为"惩罚改造"和"罪犯人权保障"的有机统一,才完整构成中国监狱的基本价值,才符合依法治国和依法治监的要求.罪犯的人权保障不仅只反映罪犯和监狱的关系,它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全体成员相对于国家的法律地位.注重人权保障才能使监狱法制具有良法的品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既是一本法律史书,亦是一本社会史书。它清晰而明确地论证了法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法不只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道德、伦理和信仰等价值观念,也调整和维护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结构。《中国法律与社会》一书第五章第一节的主题为"神判"。瞿同祖先生引经据典,依据大量个案和判例,以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古代法律中的神判在社会上的实施情况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揭示了中国古代的神判与法律功能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监狱工作面临着理念、法制、体制、机制等诸多挑战,要实现“首要标准”的新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狱法制,树立新的行刑理念,推进体制改革,提升执法素质,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文关怀与政治关怀,是监狱文化的二重命题。监狱人文存在的意义.在于它的文明与进步。构成监狱的诸文化要素体现了文明性、进步性,则监狱便是人文的监狱。反之就不是人文的监狱。监狱人文所着意关怀的便是监狱内的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前景,这种关怀以现代文明为尺度.以监狱的人文精神重塑为当下诉求.以使不同文化群体实现共同发展进步为建构目标。监狱文化的政治关怀体现在监狱的文化政治向度之中。监狱文化政治既是把监狱的文化和政治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理论立场和理论方法.也是监狱以政治为考量和指向的文化实践路径。当代中国监狱的文化政治在监狱意识形态、监狱文化认同和监狱文化的多元融合的互动、同构中展现内在要素、结构和运行机理,表征了中国式的“规训与惩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