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司法》2004,(6):1-1
国务院最近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纲要》明确提出要经过1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纲要》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要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纲要》还从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制度建设、法律实施、科学民主决策和政府信息公开、纠纷解决机制、行政监督、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和措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不仅是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建设法治政府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各级行政机关必须遵循的工作准则。  相似文献   

2.
余智明 《中国司法》2005,(7):109-109
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是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的共同主题。法制建设是依法行政的前提,依法行政是法制建没的归宿。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政府组成部门,其法制工作的质量,直接标志依法行政的水平。那么,如何加强司法行政法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社会》2008,(5):8-9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政府施政的基本准则。多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继1999年颁布《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后,2004年中国政府又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提出了此后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目前,中国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权力已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规范政府权力取得和运行的法律制度基本形成,依法行政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4.
一、公证介入行政领域的理论基础 200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最近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在我国法治建设蓝图上添加了一个关键链接。《纲要》以致力于解决现实的行政问题作为制度变革的逻辑起点 ,旨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意在经过 1 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 ,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纲要》视野开阔 ,几乎覆盖了行政法治建设的所有主要领域 ,在精雕细刻未来中国法治政府形象的基础上 ,通过全方位链接行政法制度体系创新 ,以期在有效解决依法行政现实问题的同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通过矫正行政法制度结构失衡的方式全面走向法治政府 ,实现我们的法治理想。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设法治政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转变政府职能 ,改变行政管理体制。只有科学界定和依法规范职能 ,才能真正建设“有限”和“有为”政府 ;只有改变行政管理体制 ,才能为依法行政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周继军 《政府法制》2008,(19):50-51
2008年5月1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出台,该决定指出,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提高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紧迫任务,依法行政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进程。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审查及强制执行工作在这一进程中将承担重要的作用。笔者基于自身的基层工作实践,就关于加强人民法院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审查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治国方略。同时,伴随着2004年3月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发布,中国的"法治政府"建设有了具体的"时间表"。法治政府的实现,从根本上取决于行政机关要切实做到依法行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贯彻实施《行政强制法》,5月30日上午,山西省人民政府举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暨贯彻行政强制法专题报告会”.省委常委、副省长高建民主持会议,并就山西省进一步贯彻实施行政强制法、加快推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0.
刘行  明文 《法庭内外》2014,(10):2-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到2020年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可以说,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行政审判与法治政府建设联系最为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堪称依法治国进程的晴雨表,如何有效预防、化解行政争  相似文献   

11.
宪法的法律属性是宪政制度的价值所在,宪法的一切价值及其制度设计都以宪法的法律属性为基础和中介。本文从价值、规范和实践三个层面上剖析和回答了宪法的法律属性所关涉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从功能上而言,传统行政法通过依法律行政原理和行政救济的保障机制来防止行政权侵犯个人的自由,可谓自由防御型行政法。但随着社会变迁和国家任务的变化,行政机关越来越多地与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形成三方乃至多方行政法关系,就其间的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公共利益依法展开调整。与此相伴而生的行政法可谓利害调整型行政法。这种新型功能下的行政法以公益私益共存论为基础,通过对传统行政实体法、程序法、救济法等制度的深刻变革,在复杂的利害关系中实现对第三人公权利的保护。这种行政法可以充分整合行政信息,优化行政的决策与执行,实现秩序性和持续性的调整,可以提前解决纠纷,同时也能将行政法与行政现实、政策需要、行政法各论有效地衔接起来,增强行政法的灵活性、动态性、广域性和实效性。如此复合型的行政法方可谓现代化了的行政法。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不当行为,立法者是选择民法还是行政法进行控制,一般需要考量四个要素:当事人与行政主体掌握的行为风险信息方面的差异、加害人的赔偿能力、索赔威胁大小和行政成本。对于损害小、损害集中且发生率低的日常行为,应选择民法进行规制;对于发生率高、损害大、发现率低、损害分散的风险行为,行政法进行控制的社会效果更为明显。当同时选择两种控制机制时,遵守行政法规一般不构成加害人对抗受害人诉求的抗辩事由。  相似文献   

15.
公私法的划分对冲突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外国公法是否可以作为准据法?对于这一问题在国际私法学界是有争论的。本文在分析了公私法的划分在实体法和冲突法上的不同表现后,重点论述了外国公法作为准据法的可行性,和实现外国公法成为准据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国际私法中的比较法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晓 《法学论坛》2003,18(3):103-106
自清末以降 ,国际私法学在中国蹒跚而进。中国入世 ,对国际私法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吸纳西学之精华 ,融入中华之国情 ,化解实践之难题 ,为国际私法学者锲而不舍之追求。而本土化的根基之一就是构造有自身特色的研究进路。晚近对国际私法研究 ,宏观大论者有之 ,探微求证者有之 ,但唯独深究国际私法研究方法者罕见。本专题不期毕其功于一役 ,但若得抛砖引玉之功效亦足矣。  相似文献   

17.
《政法学刊》2016,(3):5-13
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法学承担着重大的使命,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围绕保障"十三五"规划有效实施,以中国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在分析论证现代化经济治理创新和硬法、软法基本定位的基础上,对经济领域软法的引入应用及其与硬法的有机结合,提出了较为前卫和实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准据法这一国际私法特有概念和专门用语的内涵,强调它是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实体法规范所属国家的法律体系,是冲突规范所指定的、最终适用于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法律体系.本文还就现有的国际私法著述对英文the proper law的译法进行了评析,并指出:准据法这一国际私法术语本身就含有"适当的所适用的法律体系"的意义,故不宜夸大"适当准据法"的作用,也不宜照搬于中国国际私法.  相似文献   

19.
黄群  刘颖 《中国司法》2008,(1):61-66
《物权法》担保物权编与《担保法》有诸多不同之处,具体制度之差异源于两者立法宗旨之异同。公证业务涉及担保物权较多,《物权法》的正式实施对公证实践必然带来影响,公证执业人员该做何应对,此为本文之重点。笔者将以《物权法》与《担保法》之不同为线条来展开本文之论述。《物权法》第178条规定:《担保法》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法。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两部法律将同时适用,它们的不同之处自应成为我们的关注焦点。经笔者初步梳理,主要有以下方面。一、增加了担保物权的实现条件《物权法》规定两种情况下可以实现担保物权:一是债务…  相似文献   

20.
《现代法学》2017,(4):134-149
刑法的修正需要考虑变动的社会经济条件,而在变动的社会经济条件之中,国际关系的变化当然也需要考虑。刑法的修正需要国际法视野,国际法视角之于刑法修正的重要性,在于其既会影响我国外交战略转型所需的国内法制的配合,又会影响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民利益的有效保护,还会影响我国在参与国际法治建设方面的正面形象。我国当前刑法,无论从所确立的管辖权体系而言,还是从刑法目的和犯罪定义的角度而言,抑或是从分则具体罪名的角度来看,国际法视野都不同程度地缺失,因此需要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