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物权法》在许多方面体现了自主创新,但功能上也存在不少缺陷。《物权法》并不能真正容纳价值形态的财产,相当一部分财产利用关系得不到科学规制,共有关系再也得不到恰当的解释和处理,这些都是值得关注和改进的。  相似文献   

2.
以稳定财产关系和家庭关系为己任的继承公证是公证机构的重要业务之一。其办证依据主要来自《婚姻法》、《继承法》和《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物权法》实施后作为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无疑也应成为办理继承公证所依据的重要法律。因此,正确认识《物权法》与《婚姻法》、《继承法》等在调整财产关系的分工和角色作用,正确认识《物权法》规定的物权登记、物权变动、物权优先效力等对判断被继承人遗产的影响和作用,必然也就成为继承公证实务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夫妻财产归属之法律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莉 《法学》2007,(12):48-54
在夫妻财产关系上,我国《物权法》、《合同法》与《婚姻法》存在着诸多法律适用冲突。相对于我国《民法通则》这一民事基本法,《物权法》、《合同法》和《婚姻法》均为民事特别法。但就物权的移转、变动而言,《物权法》、《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是一般规定,而《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关系的规定是特殊规定。解决夫妻财产争议原则上应适用《婚姻法》,法律应就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夫妻财产归属问题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与《婚姻法》在夫妻财产共有权的取得制度上存在不一致,引起了法律适用的争议。在夫妻财产共有权的取得方面,《物权法》与《婚姻法》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婚姻法》对于夫妻之间财产共有权的取得有明确规定,对此则不能适用《物权法》。但是《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共有权对外效力没有规定或规定不明确,对此,则应依《物权法》,即未登记的夫妻财产法定共有权或未登记的夫妻财产约定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如夫妻约定财产登记簿与不动产登记簿不一致的,除第三人知道夫妻财产约定登记外,不动产登记簿具有优先性。  相似文献   

5.
《物权法》作为调整财产关系的基础性法律,它的出台和实施无疑会对其它基本法律的理解和运用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对婚姻家庭财产法的影响方面也是非常令人关注的,尽管大家都认识到,《物权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家庭财产关系会产生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具体理解、协调好《物权法》和《婚姻法》的关系,如何利用《物权法》为公民在婚姻家庭里的财产权力实现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立法的帷幕即将落下,在中国人大的立法史上,《物权法》起草创下了诸多的第一:起草时间之长第一,审议次数最多第一,社会关注程度之高第一,立法中的争论之激烈第一。之所以如此,与我国的国情密切关联。中国民族工作者开放近40年,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从遍地的无产阶级,到制造出新的有产阶层,人们对财产权关注的程度从未像今天这样。如何分清“私”与“公”的财产关系,如何划出“我”和“你”的财产界限,人们都寄希望于《物权法》,可见《物权法》承载了公民太多的期望与要求。  相似文献   

7.
王蛟  王斌  王红 《天津律师》2007,(3):61-62
《物权法》是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的基本法律.是调整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古语云“有恒产者有恒心”.只有具备完整的财产保护制度.社会发展才会和谐、稳定。有法律专家评价说.《物权法》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构建完善的私有财产保护法律制度.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最终促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相似文献   

8.
张凡 《法制与社会》2013,(30):234-235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5务将夫妻婚前个人财产婚后孳息认定为个人财产。是与物权法的理念相一致的。但基于夫妻关系的特殊性,婚姻法上的财产关系应不同于物权法上的财产关系。本文认为通过对孳息的理解分析,应当区分孳息类型,充分考虑协力原则和配偶方的贡献原则,公平认定孳息的归属。  相似文献   

9.
2007年我国《物权法》规定了物权公示公信原则和物权变动的基本规则,我国《婚姻法》及其系列司法解释规范了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包括法定夫妻财产制和约定夫妻财产制。这两部法律因调整的对象不同、确立的规则不同,所以在适用时产生许多矛盾。在调整夫妻内部的财产关系时,应优先适用《婚姻法》的规定;在调整夫妻与第三人之间的物权关系时,应优先适用《物权法》的规定。随着物权基本法律规范的明确与统一实施,婚姻家庭财产关系在遵守其原本规则的同时也要遵守物权公示公信原则和物权变动的基本规则,以达到两部法律的有序衔接与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一部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千家万户实际经济利益的基本大法。物权法是调整财产支配关系的法律,是对财产进行  相似文献   

11.
高彬彬 《行政与法》2007,(10):121-123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这部法律历经八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物权法》在确认、保护财产归属、保障交易安全和提高财产利用效益四个方面价值的分析进而揭示《物权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物权法》作为调整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对证券市场的繁荣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物权法》的实施确立了资本市场运行的制度框架,适用于证券法律关系的多个层面,同时也为证券业的金融创新提供了充分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善意取得是指财产占有人无权处分其占有的财产,如果他将该财产转让给第三人,受让人取得该财产时出于善意,则受让人依法即时取得对该财产的所有权或者其他物权。我国《物权法》在立法上正式承认了该项法律制度并对其进行了充实和完善,使理论界和实务界长久以来的纷争在立法上有了一个结论,也为今后人民法院审判实践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拟结合《物权法》,对善意取得制度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物权法》的全面实施,也为制定《物权法》司法解释,提供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健全,财产性收入逐渐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应当为财产性收入的取得创造制度条件。《物权法》作为调整财产关系的一项基本法律,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意味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财富观念和财富创造方式的变革,《物权法》对此应当有所反映并做出必要调整。运用法律经济分析的思路,揭示财产性收入和物权法之间的关系,提出完善我国《物权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法法上的财产所有权分为两大类,单独所有权和共有所有权。财产的单独所有不仅为社会生活之常态,亦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但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两人以上同时共同享有一物所有权的状态也有存在,即财产的共同所有,简称共有。共同不仅是《物权法》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也是物权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有鉴于此,加强对《物权法》有关共有制度的研究,明确共有制度中的诸多概念与特点,明晰共有权发生原因与分类,准确把握各类共有,尤其是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之间的关系,对公证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物权法(草案)》的合宪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洪昌 《法学》2006,(3):39-41
《物权法(草案)》对公有财产(包括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和私有财产的平等保护的原则与我国宪法的公共财产和私有财产的差别对待具有本质区别。《物权法(草案)》贯彻平等保护原则不违宪。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包括明确国家、集体、私人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和对物权的保护。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充分认识依据宪法和法律对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给予平等保护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依法平等保护和正确行使财产权利的物权观念。物权法虽然是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法  相似文献   

18.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上的一件大事。物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物权涉及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千家万户的具体利益。物权法作为民事基本法律,从民事基本法的层面为巩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果奠定了法律基础;为调整财产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物权法的功能与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物权法的功能与价值是物权法的基本理论问题。我国物权立法以定分止争、物尽其用作为立法目的,却又采用物权法教科书体例,致使《物权法(草案)》在功能与价值上产生了不可自解的矛盾。立法如何认识社会生活与物权法的关系,在物权法的价值与功能上起着决定性作用。一部以财产归属为中心的物权法,对中国社会而言并无多大价值,传统的物权法和物权理论必须变革。我国物权立法应按大陆法系民法的思维方式以物权法为主体整合英美财产法的内容,使中国物权法真正成为现代社会的财产基本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财产学说,兼具解释与建构的价值。在我国民事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和现实中,宗教财产立法都没有能够摆脱目的财产学说的影响。在民初的近代私法转型中,目的财产说成为屡次寺庙财产立法的主流学说。在当前的宗教财产立法中,《民法通则》所规定的社会团体(宗教团体)所有说已经被《物权法》和《宗教事务条例》所抛弃。《物权法》对宗教财产规制的策略性回避立场,为对宗教财产法制的整体反思与建构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宗教事务条例》开创的宗教财产的法制正在沿着目的财产学说的轨迹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