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利用自然并逐步改变自然。可以说大自然的秀美山川孕育了人类,启迪了人类的智慧。然而,人类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必然会遭到大自然报复。而且随着科技飞速进步,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索取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大自然的报复力度也就越来越强大,报复周期也越来越密集。“十年九旱”、“水土流失与荒漠化”、“沙尘暴”、“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说明人类发展经济的同时,经受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挑战。人类只有根据自然平衡规律,标本兼治,使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才能使经济长足发展,国泰民安。一、资源的…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的恶化 ,尽管有复杂的因素 ,但人口增长、人类活动的不良影响 ,却是被国内外历史和现实证明的一个难以回避的原因。在我国的西部地区 ,生态极其脆弱。面对这样的生态现状 ,党和国家把加强生态建设、有效改善植被 ,进而全面改善生态环境 ,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显然是明智之举。而西部地区以“退耕还林还草”为“切入点”的生态建设工程 ,能否有效地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预期目的 ,并获得“远期效果” ,本文认为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有效控制地区人口增长 ,而且现在有必要在这一问题上形成共识。一、人口过多同生态…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环境产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造福全人类的重大战略任务。近期江泽民同志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不从现在”起,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在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会落空。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指示,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新疆环保产业,促进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将物质流动方式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线型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闭合循环模式。通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贯彻“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简称3R原则)的减物质化原则,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从而达到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循环经济使人类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使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这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5.
当前,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问题是当务之急,但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传统人类中心主义难以走出旧的发展困境,而自然中心主义面临“反客为主”的非合理性。因此,要想解决人类的“生存困境”,使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就必须确立一种科学合理的主体性原则,即建立“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6.
李维祥 《奋斗》2001,(11):17-18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做好环境保护工彳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7.
词义     
绿色GDP 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即所谓“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其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8.
当今,人类面临生态危机已成为共识,而全球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仍在继续。追问其原因,许多人认为,形成生态危机的罪恶根源是“人类中心主义”。本文则认为形成生态危机的原因错综复杂,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人类中心主义”。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探析生态危机性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对于人类及人类社会的优先地位的科学论断。然而,人们从事的物质资料生产实践活动,确实会破坏由自然条件决定的自然生产力,使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并且,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补偿不了自然生产力的下降,使得总体生产力并不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提高。  相似文献   

10.
杨寿堪 《新视野》2002,3(4):53-55
当我们欢呼人类进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的心灵却被一种沉重、焦虑的阴影笼罩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艾滋病在全球急剧蔓延,人们越来越多地陷入“恐艾症”之中;恐怖主义的猖獗,成为当今世界人们的“公害”;核武器竞赛,把人类推向生死存亡的险境,如此等等。面对严酷的事实,如何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阐释人类生存的问题,显得特别重要。一科技发展的悖论 科学技术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但科学技术又可能使人类生存与发展陷入危险之中,这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悖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农业生态环境也遭到恶化。为了提高维持人类生存的食品卫生质量,我国“八五”期间决定开发“绿色食品”,当然,“绿色食品”并非一定是“绿色”,而是指“无公害、安全营养的食品”。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南岳作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全国4A级旅游区,必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走发展生态旅游之路,全面建设生态南岳。一是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是风景名胜区的生命线,是旅游经济发展的立身之本。南岳区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按照“严格保护…  相似文献   

13.
努力开创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文明发展道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把环境保护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党长期奋斗的一项历史任务,明确要求:“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环境保护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党的环境保护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新世纪环保工作的重要指南。一、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论述是对环境保护理论…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1,(4):F0002-F0002
地处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的鄂托克旗,曾因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劣被生态专家称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时事测试     
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早已今非昔比,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空气污浊、水质下降、耕地减少、森林被毁……人类正在品尝自己造成的恶果。 去年,在欧洲西部,“威望号”油轮的燃油泄漏使西班牙西北部350公里的海岸受到严重污染,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治理被污染的海滩至少需耗资4205万美元,而且整个治理过程需要至  相似文献   

16.
加快林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湖北省恩施州多年来坚持把加快林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全  相似文献   

17.
陈都 《世纪桥》2008,(3):78-79
科技迅猛的发展及应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危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当代的人文主义劲旅一法兰克福学派对此予以了十分的关注。该派开写了许多救助“良方”,但其基调是“科技决定论”。批判地分析该派的“科技决定论”对于解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元芳 《当代贵州》2022,(28):70-71
<正>今年的贵州省生态环境月以“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同心走向绿色未来”为主题,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唤醒公众生态环境意识,普及相关专业知识,使公众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者、监督者、践行者。乘坐“生态专列”到“生态新地”打卡,到“零废铺子”以“废”换新,戴上耳机朗诵一首环保诗歌……借六五世界环境日“贵州生态日”契机,贵州省生态环境厅以“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同心走向绿色未来”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参与度高、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态环境月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9.
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立统一 生态系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自然体系。除了自然因素对其产生影响外,就是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 在生态经济学研究中,出现了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随着人口、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达到了极限,不能再发展了,并提出了所谓“零度增长”论,认为社会必须实行“冻结”方针,停止一切发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停止发展就意味着人类将自生自灭。这种观点认为:现有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是可以通过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和高新技术手段解决的。矛盾的产生,主要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应当从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  相似文献   

20.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作出“八个着力”重要指示,其中,“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指示,是我们建设山川秀美新甘肃的基本遵循和重要指引.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论断,原因就在于:纵观世界生态环境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生态环境的演变史,虽然追求经济发展在短期之内有助于改善人民生活,但从长远看,任何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必然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沙尘暴肆虐、雾霾笼罩……这些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超过或者没有顾及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必将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也必将毁灭经济增长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