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成为继义务教育之后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现状堪忧.通过对流入地政府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问题的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笔者认为现有政策过于保守,并从政策制定方式之被动、政策本身缺失公平、政策执行效果不确定三个维度对当前的政策进行评价和反思.教育制度改革滞后、户籍本位凸显的高等教育机会分配、高考移民的挑战及高中教育供求失衡是制约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的深层障碍.  相似文献   

2.
《今日上海》2010,(1):54-54
如今在上海,每5个接受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生中,有1个是农民工子女。近两年来,上海加大公校的建设力度、降低农民工子女进入公校的条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校,至2009年秋,共有594280名非上海户籍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或政府委托的民办小学免费就读,占义务教育阶段非上海户籍人口子女总数的92.7%。  相似文献   

3.
在"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办学管理体制下,适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主要由其户籍所在地政府负责。当他们发生流动时,由于流入地政府一般不负担外来人口义务教育的设施和经费等,从而使得农民工子女正常义务教育受到影响。要保障其平等受教育权,要从完善立法、发展经济、政府给予公民平等关切以及提供司法救济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当代广西》2011,(8):59-59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3月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透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升学方案预计“十二五”期间出台。这意味着五年内,打工子弟将有望在就读地参加高考。  相似文献   

5.
外省动态     
《今日浙江》2007,(10):61-61
上海港跻身全球第二,江苏沿海开发,带动全局振兴,福建农民工子女可参加流入地高中招生考试,广东5年反腐挽回损失49亿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新型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城成为"新市民",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民工随迁子女队伍的不断壮大。作为农民工流入地的主要城市之一——广州,其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现状及问题和地方政府的应对策略皆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目前,随迁子女基数大、增长快,同时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构成了广州地区随迁子女教育现状的两大主要特征,为此,必须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落实随迁子女异地中考、高考政策等配套政策措施,并大力改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7.
《当代广西》2008,(11):60-60
高考从“全国统一”改为“全省统一”,出现了“新高考移民”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一些专家认为,首先,高考资格评定要以学籍为主,淡化户籍。目前中国流动人口过亿,约有2000多万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读书。对于数字庞大的在外地就读的务工人员子女而言,户籍和学籍不对称使得他们从高考起跑线上就没有获得公平的竞争机遇。这不但牵涉到教育公平,而且也影响了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在现行的“学籍+户籍”的高考管理体制下,移民二代正在成为没有归宿感的“无根的一代”,这不但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影响孩子融入社会,也不利于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青年探索》2006,(6):91-92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到指定学校就读并享受与城市学生同等教育的政策,仅长沙市先后就有近3万农民工子女涌入城市,开始全新的学习生活。然而,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没有因此告一段落。教育专家指出,农民工子女进城后,如何让他们在全新的环境里适应城乡差  相似文献   

9.
樊卓思 《传承》2014,(1):104-107
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完成义务教育后能否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影响着农民工下一代的成长以及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目前,备受关注的异地升学已"破冰",全国多数省市已出台相关政策,并开始逐步实施。但异地升学考试具有制度创新性需求,同时也有相当的实施难度。运用SWOT分析法对异地升学考试制度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有助于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房呈军 《当代思潮》2012,(11):31-33
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问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2011年3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表示,教育部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2012年3月,袁贵仁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透露,  相似文献   

11.
西安市所辖的户县草堂镇农民戴遵会2010年开始筹划将儿子送到县城读书,让妻子专门“陪读”。在他们村,至少有6户这样的“陪读”家庭离开了村庄,其中就包括自己的哥哥家。据陕西省教育厅近日公布的《陕西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现状调查研究》表明,西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已达14.5万人。最为典型的雁塔区,四成小学生为户籍不在本辖区的外来就读者,其中“农民工子女占绝大多数”。一些城市中小学“人满为患”,已难以接纳更多的农村进城就读学生。  相似文献   

12.
王博 《人权》2006,(2):47-51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民工约为1.4亿人,正处于义务教育年龄段的近1000万孩子跟随父母进城。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新政策在各地各校贯彻落实得怎样?农民工子弟进城后学习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以长沙市五区为解剖点,先后走访了长沙市政府、五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以及部分接受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定点学校,与政府部门分管教育的领导、教育行政干部、一线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78份。一、长沙市接纳农民工子女进城就读的…  相似文献   

13.
袁连生 《传承》2011,(16):38-39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具有跨区域、全国性准公共产品的属性。中央政府制定的由流入地政府承担管理和经费责任的政策,导致各种地方模式的出现和最终责任下移到区  相似文献   

14.
袁连生 《传承》2011,(6):38-39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具有跨区域、全国性准公共产品的属性。中央政府制定的由流入地政府承担管理和经费责任的政策,导致各种地方模式的出现和最终责任下移到区  相似文献   

15.
因为曾屡次呼吁城市接纳农民工随迁子女就读,批评刁难阻挠言行,所以看到各省市推出异地高考方案,我是备感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12]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2年8月30日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现就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本地户籍就业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以下称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北京市8位农民工子女的生命史研究,以他们就读的打工子弟学校教育状况和特点,解释打工子弟学校教育为何在他们阶层流动的过程中充当复制的工具.同时,再从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的角度进行描述和分析,最后得出对于他们每个个体而言,是如何在这些社会环境和政策的影响下被再生产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户籍改革陷阱”的形成及其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建刚 《思想战线》2012,38(5):37-42
我国存在"户籍改革陷阱"问题。推进户籍改革会减少城市建设资金与政府收入,农民工被锁定于低工资且不稳定状态使户籍改革成本居高不下,增加市民人口面临城市综合承载力不足的限制,三个因素共同造成了我国的"户籍改革陷阱"。我国"户籍改革陷阱"在本质上是城市政府的"短期利益陷阱"。要解决"户籍改革陷阱"问题,转变政府认识是关键,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基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是条件。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已然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由于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他们无法得到城市、农村两地政府的有效服务和管理,导致他们对政府的信任感偏低。本文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8年12月在陕西省X市LH区对农民工进行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以政府信任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西部农民工信任流入地政府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高素质、年轻一代的农民工对流入地政府的信任感低;社会资本越丰富的农民工越信任流入地政府;政治活动参与意愿越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农民工则越不信任流入地政府。  相似文献   

20.
美国弱势群体教育计划以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实际运行的结果表明,它在对保障弱势群体家庭子女的教育权益、减少群体间教育的差距以及实现教育的优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实行"两为主"政策以后,内隐于教育活动中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开始显现,目前,就读城市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在教育中还无法和城市学生一样享受平等的教育.美国弱势群体学生教育计划在充实学校教育、完善家庭教育、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