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义桅 《当代世界》2014,(12):19-21
<正>自一个世纪前孙中山先生感叹"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到三十五年前邓小平同志断言"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改革之于中国成为融入主流国际社会、抓住全球化机遇来释放制度活力和人民创造力的不二选择,也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中国改革,通俗地说就是围绕"太阳"公转。这个"太阳"就是世界大势,现在讲就是全球化。如今,这种情形正在发生改变。全球化不再是一个既定条件,本身具  相似文献   

2.
2020年以前的十来年,被中国官方定位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作为一个上升中的大国,中国如何定位自己?如何看待世界?历史上大国兴衰和霸权更替的经验已经证明了,一个国家的国运,不仅取决于自身实力的增长,也取决于它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和互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崛起是一场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大的政策转变一个大国正在这个星球上快速崛起。一位观察家写道:"中国的崛起就像另外一个太阳进入了太阳系,她影响着这个系统的重力以及磁场,也影响着周边的每一个小星球","中国崛起之后,每个人都要重新计算自己的政策得失"。这是笔者看到的对大国崛起最恰当的描述。"和平崛起"是中国的回答。确实,这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政策转变。  相似文献   

4.
南方朔 《南风窗》2013,(25):92-92
经济力作为一种力量,当然比军事力好了太多,但经济力在本质上乃是一种支配的形式,用经济力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国际秩序仍有极多破绽。近年来,由于中国的崛起,在世界范围内其实已出现了一种权力的大转变。对于这种新局面,中国当然也展开了它的合纵连横。但可能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大国的时间仍短,它对国家的手段运用略显粗糙,比如有时往往以经济力为手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个正在成长中的世界大国,她应该有自己的世界战略。目前,中国的世界战略目标应该是:打破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建立一个各大国真正平等的多极世界体系,中国在其中应该作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发挥作用,为中国在21世纪中叶成为现代化的强国而提供一个和平和对中国有利的世界环境。这将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又一次以强国面目出现在世界的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6,(21)
正以南沙为地理中心的珠三角将是中国经济转型以及中国参与世界经济新一轮竞争的核心地带,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很少能够找到广州南沙这样的一块"宝地"。它位于世界制造业中心—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几何中心,面朝珠江口,连接大洋。地理版图的重要性,也决定了它未来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版图的无限可性能。现在,这种可能性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在60平方公里的自贸试验区范围  相似文献   

7.
媒体     
《南风窗》2016,(12)
正01通向西藏新铁路英《经济学人》5月21日"它就是一个巨型过山车",一位高级工程师这样形容中国正在建设的川藏铁路。川藏铁路起于中国西南部的盆地,跨越世界上最令人望而却步的地形,直入西藏。在中国近年来所有铁路建设伟业中,它将是最引人注目的。这条长达1600公里(约合1000英里)的铁路线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6,(10)
正一个统计数据说,现在中国"网红"影响力第一名仍然是王思聪,最近崛起的说唱艺人"papi酱"是第二名。实际上,从他们身上,越发体现出中国"网红"圈子的封闭化,乃至"阶层固化"。"网红",并不一定是贬义词,也不一定只局限在演艺界。它代表着中国正在崛起的,一种新的权力、名望和财富的"分配方式"。谈"网红"之前,先向各位提个问题:在时尚界,为什么女模特的收入要比男模特高得多?世界上最顶级的女模特,年收入可能超过男模特的20倍。  相似文献   

9.
正给宝宝讲故事,顺便重温了《海的女儿》,让我不经意间走进了世界上最纯美的境地。小人鱼的故事,虽然是个悲惨剧,可是它告诉了我们,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去寻求的。在小人鱼的身上,我们能够看见单纯坦率的品质。这种单纯,在我们的脑子里久久地回味着。小人鱼有5个姐姐,姐姐们都用那沉船中稀奇古怪的东西装饰她们的花园,而小人鱼却喜欢一个像太阳的花朵和一尊  相似文献   

10.
石勇 《南风窗》2011,(23):36-37
以经济实力去改变世界仅仅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在"卷入"世界时的一部分内容,中性地描述的话,它是一个大国在发展过程中的伴生现象或效应。但是,政治考量让它失去了这种中性色彩——尤其是,中国与西方还具有不同的政治特点和文化观念,只存在以"双赢"这一利益驱动为基础的政治妥协,可以像西方内部那样整合经济利益冲突的政治认同并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11.
2025年的世界将是什么样子?这一问题主要有三种答案。第一个答案说,美国将继续称雄。第二种回答是,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第三种回答是,世界将变成一个无政府和相对不可预测的多极化混乱无序的舞台。美国继续称霸?有三个理由怀疑这一点。第一个是经济上的,即美元作为世界经济惟一储备货币的脆弱性。美元目前依靠日本、中国、韩国和其他国家购买债券带来的大量资金注入得以维持。这一点将很难继续下去。当美元急剧下跌时,暂时可能会扩大制造业产品的销售,但美国将失去它对世界财富的控制,并丧失其扩大赤字而不立即遭受严重惩罚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大国。它拥有的土地占世界第三位,人口占世界第一位。中国不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具有悠久的文化和历史,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上,中国雄踞于世界的东方,汉、唐盛世,是世界瞩目的辉煌时代,那时,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大国和强国。 但是,历史发展到近代,中国的大国地位却受到了产重挑战。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外国列强的入侵,使中国这个东方巨人一步一步走向衰弱和落后。泱泱大国,任人宰割;东方雄狮,惨遭蹂躏。  相似文献   

13.
理想不死     
石勇 《南风窗》2013,(20):40-41
在今天,理想已然是一种隐痛,但它并没有死。或者,它收藏在人们的心中,梦中,继续潜伏。或者,它写在一张张年轻,但在世俗层面上过早成熟的面孔上,以"梦想"、"目标"、"愿望"、"价值"等替代性方式说出。指责今天的年轻人没有理想也许是错的。只要一个人不拒绝未来,他就难以放弃理想,至少理想是他在残酷的世界中往前走的拐杖。不同的只是,理想的内容变了,它的指向,它的表达变了,正如社会变了。我们不会一直呆在一个没有变动的世界中。当现在的社会结构,离过去已经很遥远的时候,理想和它的经典意义,也拉开了很大的距离,甚至彼此之间显得陌生。这正是理想在今天的本质:它已经世俗化、生活化、利益化。人们无法有一个好的社会背景,好的心态去仰望天空,而只能关心脚下,随时担心生活的地基是否不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外交"三不"原则是指"不干涉内政、不结盟、不当超级大国"."三不"是中国几十年来实行的外交基本原则,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体现,也是推动构建"和谐世界"的前提因素.在国际形势动荡多变和中国同世界关系发生很大变化、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国际事务上发挥更加积极主动作用的现今,是坚持还是要修改甚至放弃"三不"原则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突然之间,中国成了一个显性的世界经济"霸主"。如果不是经济实力上实际已经达到这样的水平的话,那么至少关于中国经济的讨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界和投资界的"霸主话题"之一。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信息提供商之一,布隆博格的专栏作家威廉·波谢克在他的专栏中毫不犹豫地写道:"中国,是最新的世界经济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致力于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不仅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而且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制度的多元化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系统的支配因素,中国对外战略逐步实现了从"三个世界"到"一个世界"、从"敌友外交"到"伙伴外交"、从"意识形态外交"到"经济外交"、从"低层次对外开放"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从"和平共处"到"和谐共处"的适应性转变。中国对外战略的转变是中国与世界在三十年互动中完成的,是世界系统的支配因素作用与中国自觉选择的结果,它体现了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实现了中国国家利益、国家发展目标和国际行为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两者间的协同,推动着中国和世界沿着繁荣稳定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6,(13)
正华为过去的成功,在于它最大限度地组织和利用好世界上最大规模出身寒门、却充满出人头地欲望的聪明工程师的大脑。但是,它却没有足够利用好这个国家数量惊人的低廉资金,这是过去的遗憾,也是未来的机遇。华为公司,现在已经成了中国经济乃至"政治经济"领域的最大热门之一。从公众到高层,一片叫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未有一家公司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相似文献   

19.
郭巍青 《南风窗》2010,(22):8-8
<正>"社会企业"对国人来说,毕竟是一个很前卫的概念,就算在香港,也是最近这三两年才开始较多人知道。所以包括报道"社会企业在中国"的记者在内,都不能简单地把它完全掌握。作为我国"社会企业"的一员,我觉得有责任澄清一下。首先,它不是一般所谓"企业社会责任"。不然的话,任何一家企业,只要它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没有作奸犯科、巧取豪夺,也算得上是社会企业了。其次,它也不是一般概念中的  相似文献   

20.
爱德基金会突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每年支出六七千万元用于中国大陆公益事业的非政府组织,爱德基金会的工作可以说是非常低调的。很多人眼里爱德基金会有一种颇为神秘的色彩,而不少略有了解的人往往会把爱德基金会当作一个宗教团体。确实在中国它的地位有些特别,它和基督教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由中国大陆基督徒在1985年创立的,主要发起人丁光训先生则是基督教协会的会长和三自爱国委员会的会长,而它所募集的善款更是主要来源于港台和欧美的教会组织就是这样一个机构,当你和它的工作人员打交道时,似乎这个问题非常敏感,他们会随时纠正你,告诉你爱德基金会绝不是一个宗教组织,而是一个"绝不涉及传教"的公益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