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思考与运用》2005,(3):F002-F002,i001
直辖以来.全市林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严格遵循“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方针,以“绿山富民活行业”为已任.认真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初步构建起了与大城市、大农村相适应的框架。全市累计完成营造林1990万亩.年均造林速度为直辖前的3倍;森林面积由直辖前的2593万亩增加到3356万亩.增长294%.  相似文献   

2.
樊茹慧  吕向阳 《实践》2011,(2):47-48
东胜区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中东部,是鄂尔多斯市经济、交通、信息中心。土地总面积33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52.8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6%。截至2009年底,东胜区森林总面积达到141.97万亩,其中乔木林地19.0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73%,灌木林地88.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6.7%;活立木总蓄积量28.9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2.56%。未成林地33.56万亩,宜林地110.90万亩。  相似文献   

3.
《红岩春秋》2014,(11):75-75
石柱自治县是全市七个森林资源大县之一,全县现有林业用地311万亩,占幅员面积的68.8%,拥有森林面积232万甫,森林覆盖率53.8%,活:立木蓄积1131万立方米。境内物种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保护植物53种,国家级保护动物42种,是被誉为“活化石”的孑遗植物水杉、银杏、珙桐的原生地之一。  相似文献   

4.
《思考与运用》2005,(3):80-81
近年来,在秀山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林业局的指导下,秀山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县森林面积达到104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8.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时秀山林业也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深入了解秀山林业的发展现状及其中远期发展规划,近日,本刊记者走访了该县林业局局长唐太成。  相似文献   

5.
永川作为渝西经济走廊上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幅员面积1576平方公里,总人口107.2万人。现有林业用地46.99万亩,森林覆盖率26.96%,活立木总蓄积97.13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0,(6):F0004-F0004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总土地面积33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52.8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6%。截止2009年底,全区森林总面积达到141.97万亩,森林覆盖率32.56%,与2000年相比,东胜区森林总面积净增加了8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5.43个百分点,生态环境实现了由过去的“整体恶化、局部治理”到“整体遏制、区域好转”再到“整体好转、局部优化”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省林业局透露,2008年全省投入林业建设资金9.2亿元,完成造林、封山育林任务100.91万亩,推动了全省林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史纵横》2012,(9):67-F0003
关宝文从事林业工作30余年,在林业建设上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利用节假日多次深入各乡(镇)进行技术培训,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认真的讲解,使广大农户掌握了实用造林技术,每年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几年来完成退耕地造林1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万亩。工程封山6万亩。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造林2.7万亩。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妻子身患肺癌的情况下,仍然忘我工作。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1.5万亩。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实践》2002,(2):20-21
昌图县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三北防护林建设示范县,退耕还林重点县。2001年,结合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林业大开发,转变了林业增长方式,加快了林业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当年全县造林整地的总数14.7万亩,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标准之高、质量之好,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10.
《当代党员》2010,(2):78-78
武隆林业坚持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努力提升战略高度,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全局,林业发展业绩喜人。2009年,林业投入成倍增长,突破三亿元,投入规模系历史之最;生态建设加速,完成造林绿化22.53万亩,造林规模创历史最高水平;林业总产值达到5.2亿元,产业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一年来,森林工程和林权改革两大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成为林业快速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相似文献   

11.
《思考与运用》2005,(5):F0003-F0003
永川市现有林业用地46.99万亩,森林覆盖率26.96%,活立木总蓄积97.13万立方米。目前,已经或正在永川市实施的国家级林业重点工程有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涉及国家总投资近3亿元,2004年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6.96%(当年新造林成林后可达30.57%),每均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已经实施14万亩(不含05年4.2万亩);天保工程中实施森林资源管护44万亩,封山育林8.26万亩(不含05年1.4万亩)。  相似文献   

12.
《先锋队》2010,(2):F0003-F0003
屯留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是神话之乡、历史名县、革命老区、资源大县。总面积1142平方公里,现辖14个乡镇(区),294个行政村,总人口26万,耕地面积60万亩,林业用地77.3万亩,林地面积50.5万亩。全县整个地形西高东低,由西向东山区、丘陵、平川约各占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邵东林业     
《湘潮》2007,(1S):F0002-F0002
邵东县地处湘中腹地,为邵阳市之东大门,属一般林区县,全县现有林业用地103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8.6%,其中有林地面积80万亩,占林地面积的77.7%,森林覆盖率为30%,活立木蓄积为245万立方米,年林业总产值达6.9亿元。  相似文献   

14.
《党的生活(青海)》2010,(6):I0007-I0007
大通县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重点区、“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县和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全国6个退耕还林(草)实施示范县之一,也是北京林业大学科技支撑项目点现有林业用地230.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8.6%,全县森林覆盖率38.1%,林木总蓄积量166.36万立方米大通地区是省会西宁市重要的水源地.  相似文献   

15.
《党史纵横》2011,(7):65-65
国有建平县黑水机械化林场始建于1958年。位于辽宁省西部的老哈河畔。林场森林经营总面积19.6万亩,活立木蓄积26.3万立方米。林场的林业用地19.42万亩。其中重点生态公益林12.1万亩。商品林7.32万亩。林场内的主要树种有杨树、油松、樟子松、文冠果、沙棘等。林场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建平北部的黑水、义成功、昌隆、农场、哈拉道口、老宫地、热水、烧锅营子8个乡镇场境内。  相似文献   

16.
《江淮》2006,(12)
安徽属全国南方集体林区重点省份之一,森林资源丰富。全省林业用地6505万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0.17%。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和生态建设,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通过实施“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林业二次创业等一系列林业发展战略,全省林业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全省林地面积达5400万亩,林木蓄积量达1.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6.06%。全省国有林场138个,经营总面积400万亩;国有苗圃78个,经营总面积4.58万  相似文献   

17.
汪冰 《理论导报》2012,(5):19-20
近年来,宜春市委、市政府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以建设“森林宜春”和“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为契机,把国土绿化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较“十五”期末,实现了四个增长:森林覆盖率达到56.97%,增长4.19个百分点;林地面积1601.70万亩,增长2.58%;活立木蓄积量达到5132.36万立方米,增长24.13%;活立竹总量达到4.15亿株,增长22.42%。今年,宜春市人民政府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为更好地宣传宜春的成功经验,本刊记者专访了宜春市林业局局长陈贻昌。  相似文献   

18.
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辽东山区,该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历经三年多的时间,主体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配套改革正在有序开展。目前,全县已完成林改总面积318万亩,占应改面积的99.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拓宽了农民的致富空间,增加了广大农民的造林、营林、护林和发展林地经济的积极性,为促进林业发展、农民致富和生态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学增 《共产党人》2007,(1):40-40,53
近年来,盐池县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求生存、求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依托退耕还林等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扩大森林资源面积,培育后续林业产业,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十五”期间,盐池县共实施造林251.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149.5万亩,三北防护林67.6万亩,飞播造林34.4万亩,其他项目造林5.03万亩。通过生态建  相似文献   

20.
乌海市是自治区西部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全市耕地面积10.5万亩,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从2004年的5.2万人减少到2.8万人。占总人口的5.6%。2009年,农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1亿元,同比增长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