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浙江新诗人显示出尤为显著的“引领性”与“群体性”特征。而在现实主义新诗的旅程中,浙江新诗人同样功不可没。他们在复杂变换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拓展了现实主义诗歌,并为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经验,与现代中国庞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群一起终将现实主义诗艺推向了成熟。  相似文献   

2.
詹姆斯:从传统走向现代——试析《一位女士的画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亨利·詹姆斯作为一个处在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过渡时期的小说家,其小说具有前承现实主义传统,后开现代主义先河的特点.他的早期代表作《一位女士的画像》明显地体现了这种过渡性.一方面,它既具有真实性、传统性、时代性这些传统的现实主义特征;另一方面,它又突破传统,表现出一些现代小说的特征,即情节淡化、"一个意识中心"的叙述视角(或称"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细腻、深刻的心理分析.  相似文献   

3.
胡风的主要贡献是以其鲜明的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而形成的诗学思想.他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为高扬主体的现实主义诗歌观念形态;创作主体情感饱满的诗歌观念形态;"人诗合一"的人文思想形态;形质交融、统一的诗美风范形态等.他的诗学思想对七月诗派的构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也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和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4.
传统经典现实主义经过发展高潮之后,孤寂地徘徊在多元化的当代文学路口,试图探寻文学现代性建构的理论基础和创作突破点.魔幻现实主义秉承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借鉴现代主义表现形式,创造了一个虚幻的历史真实,成为游离现实主义之外的另类,为当代现实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参照与契机.  相似文献   

5.
经过二十世纪长达八十多年的发展,传统现实主义发展演变为新现实主义,继而分化成为进攻性现实主义和防御性现实主义。新世纪至今,由于美国政府新保守主义势力的增长、“单边主义”的盛行,进攻性现实主义得到了实践支持而迅速发展,并且给“单边主义”提供了足够的理论支持,尽管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有着偏激与片面的某些弊端,但其他国际关系理论在实践上的弱势使其成为了新世纪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6.
韩寒的博文既有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又有对传统文学的颠覆,一方面他继承了五四以来文人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利用博客针砭时弊;另一方面,他颠覆了传统的文学观念、传统文学的创作模式与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7.
胡风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发源于黑格尔的艺术哲学和别林斯基、卢卡契等人的文学批评观。以“主观战斗精神”的提出为核心,胡风阐释了一种以“五四”文学实践传统和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为理性依托,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基本理论指导的经验化(或实践性)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进攻性现实主义在传统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上发展起来,并形成了自己完整而独立的体系,把现实主义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进攻性现实主义偏激地强调了国家进攻性的本质特征,忽视了国家合作的可能及其现实意义,从而导致理论在逻辑上的巨大缺陷和“存在合法性”危机的出现。特别是其基于“国家是理性行为体并竭力寻求国家权力最大化”的理论假设进行的理论推演,有着极大的缺陷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9.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中国佛教,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佛教对诗歌的内容、创作的群体以及诗歌的形式、题材、创作境界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禅文化的表现形式,旧体的禅意诗歌,茶与禅的契合,禅画等文学艺术形式里流露出的对禅的思考,彰显出禅"拈花微笑,不立文字"的空灵透脱。  相似文献   

11.
在诗人创作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由于时代、环境和创作心态的变化,诗人对诗美倾向的追求也不尽一致,从而造成诗风的转变。艾青的创作,从诗风角度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1932—1936年、1937—1942年、1942—1949年、1949—1966年和1976年以后,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2.
胡适、郭沫若、艾青等诗坛领袖人物 ,一方面对新诗创立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另一方面也由于矫枉过正 ,造成了新诗传统的负面影响与新诗意识的潜伏的危机。而历次新诗建设的误区 ,也在于对汉语诗歌自身特点的疏忽  相似文献   

13.
在艾思奇看来,基于民族解放和民族救亡的总问题所构建的新哲学,就是辩证法唯物论的哲学,紧要的是推动这一哲学思想的中国化、现实化。艾思奇梳理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著作及其观点,强调这一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艾思奇"构建"了包括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践智慧的辩证法、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历史观等在内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并为其大众化铺平了道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言,最重要的是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之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14.
维特根斯坦不是主观唯心论者,而是一位唯物论者;他的图式实在论作为一种结构实在论,是对以往各类实在论的发展.虽然其后期哲学对前斯哲学发生180度逆转,但其研究核心却始终是语言及其与实在的关系,而且他一直坚持实在论的基本立场,只是前期主张"图式实在论",后期主张"日常实在论",总想在认识论上找到一种方法以清除哲学与科学中的逻辑错误和对语言的错用及误用,力求能更准确、方便、有效地表达语言的指谓对象及所涵盖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陈廷焯著撰《白雨斋词话》,扬弃浙西词派,发展张惠言、庄棫之旨,提出“沉郁”说。在晚清词学界,其说可与王国维的“境界”说及况周颐的“重、拙、大”说鼎足而三,故陈氏当堪称说词大家。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与现实从来就是紧密相关的。昨天的现实就是今天的历史,今天的现实也是昨天的历史的延伸和归宿。青年学生的素质培养模式不一,渠道各异。学史对青年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学史对青年学生智能、知识结构和思想品德具有优化作用,因此高校应提高青年学生学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长篇叙事吴歌产生及繁荣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歌经过千百年的孕育,在各种文艺样式的影响和丰富下,因叙事套式、自由的体制和丰富的句式、特定环境的特定歌手等各种条件的成熟,而于清朝中后期以来形成长篇叙事的巨制,乃是吴歌演进的必然,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整个发展趋势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现的九叶诗派,以开拓“中国式现代主义”诗学道路为己任,袁可嘉则是这一诗派的理论代言人。袁可嘉在诗美原则、诗性人生、表现策略三方面对九叶诗派的艺术探索所作的理论总结对于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演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恶化、人的道德观念迷失催生了具有社会批判性的现实主义文学;自然科学思维的浸润催化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精神;对人性理解的深化与拓展强化了现实主义文学对人的灵魂描写的真实性与深刻性。社会批判性、真实性及深度人性抒写,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本质性特征,也是这种文学文本“经典性”的要素呈现。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以真实而深度的社会观察与人性剖析,展示了上帝缺位、金钱主宰的社会中人的心灵的千姿百态,描写了金钱激发出来的人性之“恶”的破坏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向当时乃至今天的人们发出了警告:物欲诱发的贪婪,将把人送入地狱——“自己成为自己的地狱”。他们的创作也普遍成了至今依然拥有深刻警世意义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20.
诗歌翻译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具有模糊性 ,其模糊语言创造美。它必然给诗歌翻译带来许多问题 ,包括翻译标准与方法。本文试图对汉诗英译翻译标准的模糊把握和翻译方法的灵活运用进行探讨 ,为译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