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贝马斯主体间性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震 《世纪桥》2007,(7):36-37
交往行动理论构成了哈贝马斯几乎全部理论活动的基本内核,而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主体间性问题。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体现在交往行动观、交往进化观、交往规范观、交往理性等一系列富有个性特征的理论中。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理论有合理性,也有明显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谢友倩 《唯实》2011,(1):48-52
哈贝马斯对意识哲学的批判反映了西方哲学史上认识论哲学与语言分析哲学错综复杂的关系。哈贝马斯用他的交往理论中最核心的两个范畴—~交往理性和生活世界批判意识哲学中的先验主体与对象世界的两极对抗。虽然作为新意识哲学的现象学也提出过交互主体性与生活世界概念,但其在本质上有别于哈贝马斯基于交往行为理论之上的交往理性与生活世界概念。  相似文献   

3.
虽然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观直接的思想来源就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但哈贝马斯更多地是从批判的立场上来阐述自己的生活世界观的。第一,哈贝马斯提出“生活世界”的背景与胡塞尔不同。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是试图“解释日常生活实践和世界经验的内在知识领域,前谓语领域和前范畴领域,以及被遗忘的意义基础领域。”但哈贝马斯是将生活世界作为交往行为理论的补充概念而引入的,是为了回答“社会秩序如何可能”和“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哈贝马斯关注生活世界,但并不像胡塞尔那样主张回返生活世界。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中对启蒙理性的批判和…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的主客体交往到哈贝马斯的主体间交往,到马克思对主体间交往的进一步探讨,都留给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的空间。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立足点出发就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本文将追溯哈贝马斯的“主一主”交往模式,联系马克思关于主体的规定和交往中介的概念,以及当代苏州大学的任平教授从历史观的角度提出的由“主-客”与“主-主”双重统一的“主-客-主”基本构架的交往观,来探寻交往的科学模式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针对马克斯·韦伯的两个著名的现代性诊断,即意义的失落和自由的失落,提出了交往行动理论。通过交往合理性与“系统——生活世界”的双层架构去理解、分析和批判现代社会理性化的发展过程。他认为现代性尽管问题百出,但其潜能却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倡导交往理性,是走出现代性危机的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6.
张宇 《世纪桥》2011,(13):31-32
现代西方哲学从现象学运动开始到哈贝马斯等,都十分注重对主体间性的生成,主体间的对话与互动等问题的研究,都有以理解或交往为定向的研究理论。从胡塞尔基于"我思"的交互主体性理论,中经海德格尔基于"此在"的共在理论,到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基于语言的语言理解游戏和社会交往行动理论,可以看到现代西方人文哲学已转入人的生活现实,进入了人的生存活动,语言对话与交往活动;转向主体层次上的对话-互动及人的沟通理性的研究。但是其理论前提是先验的、非本原性的,而且忽视了物质生产的实践性、本原性,整个理论构想具有相当浓厚的"方案"色彩。  相似文献   

7.
生活世界是哈贝马斯建构交往行为理论的前提与基础。他认为,社会行为主体都是处于交往活动中的主体,任何个体的行为都可以归结到交往层面上。生活世界是交往行为得以进行的境域,交往活动深度根植于“生活世界”之中。他在著名的《交往行为理论》一书中说:“在生活世界之中,他们能够交互地提出要求,以致他们的表达和世界(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协调;在其中他们能够批判和证实这些有效性要求,排除他们的不一致并取得认同。”简言之,生活世界就是交往行为活动的背景,交往行为在生活世界中进行沟通﹑对话和协商以达成共识的世界。正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哈贝马斯都从主客体和主体间的双重关系角度来理解和把握交往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但马克思从研究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生产关系)这一宏观角度入手,而哈贝马斯以皮亚杰等人的认知心理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考察个体儿童心理世界和道德意识的形成和成熟过程。在马克思的交往观中,物质交往是任何其他交往的基础,人在进行物质交往时,不仅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产生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哈贝马斯力图以交往的一般理论为基础实现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他把达到理解为目的的行为看作是最根本的东西。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是以语言为媒介,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五“理解”和“一致”为核心心,以确立统一、有效的社会规范为归宿。哈贝马斯注重的精神沟通等交往关系最终都要受到生产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凤才 《理论学刊》2003,1(5):38-41
交往行为理论是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的核心 ,是其话语伦理学、文化政治学乃至整个社会哲学的基础。它以传统批判理论重建为出发点 ,以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为中心 ,以社会合理化实现为目标 ,以现代文明的反思为主线 ,围绕“交往行为”、“生活世界”、“交往理性”展开了系统的阐述 ,开辟了批判理论的一个新视角 ,但也存在不少缺陷。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是当代社会理论领域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交往行为理论”的提出者.“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交往行为”是最具合理性的行为,会在交往的向度内实现社会的合理化.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对话、遵守共同的规范标准、达到生活世界与系统间的一致协调,则是实现“合理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立足"合理化",以"系统—生活世界"的双重结构来批判西方理性制度的发展,并试图用交换理性代替工具理性来摆脱现代性的困境,以重建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理性基础。社会现代化包括生活世界的合理化与系统世界的合理化两大层面。交往行动是现代人逃离压抑和控制困境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交往理性对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中,用交谈组织起来的生活世界,以及普通语用学建构起来的理想的交往行为环境,对于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关系的影响日益凸显。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重视主体之间交往行动的合理性,这一思想有利于分析我国目前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的师生关系的构建。针对当代社会交往中的异化现象,哈贝马斯持批判性观点。我国大学师生交往同样存在异化现象,需要我们构建自由交往,打造相互尊重、和谐交往的师生关系,对此,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小拥 《世纪桥》2013,(12):56-57
主体间性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主体间性理论在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中得到了深刻的阐发。主体间性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正在经历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改革应引入主体间性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关菲 《世纪桥》2010,(1):120-121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取代传统理性占据统治地位,工具理性所引发人们对科技、金钱、权力等的追求渗透在方方面面,甚至颠覆了人们是非标准和价值判断。主体间性理论的提出直面传统理性的缺失和沦丧,以重建理性为目的,发现并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呼唤人们在交往中重新回归生活世界,重视主体之间的平等交往,其理论对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引发我们更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的思考与解读。  相似文献   

15.
以现代西方主体间性理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领域的主导方向之一,研究成果众多,值得借鉴,但也亟须认真反思。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理论迎合了众多人的口味,但与马克思相比较,显得黯然失色。马克思的交往实践思想立足人的现实生活过程,把交往行为奠定在人的实践活动当中,衬托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向,必将成为引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沟通理性理论的核心就是在主体间的相互理解中,通过沟通、讨论达到情境的共同界定。文章在对哈贝马斯沟通理性理论内涵的挖掘基础上,探讨沟通理性理论与高校网络育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到沟通理性理论对高校网络育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世界理论已经成为现代西方思想的中心议题与主题形态,许多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都积极探讨生活世界理论,并将其作为哲学本身的前提基础与反思对象加以认真考察。事实上,正如张汝伦先生所言:“哲学不可能将生活世界悬置起来,试图悬置生活世界的哲学必然会被生活世界悬置。”对于生活世界的立场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哲学本身的思维范式、研究路径和解释空间。哈贝马斯批判性地继承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从“体系——生活世界”的二元架构出发,用交往行动理论充实和改造了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观,直接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区分交往理性与工具理性,借助生活世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尝试以黑格尔的相互承认观念为思想来源,以群体性自我同一性即"我们"的确立为理论基础之一,以建构性视角取代批判性视角为思维取向,是在西方福利国家这一现实背景上做出的一种有别于马克思思想及早期批判理论的理论表述.  相似文献   

19.
闫艳 《求实》2013,(1):84-86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多层次的动态体系,随着社会历史的前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将会不断被发现、认识,反映这些规律的新原则也相继产生。随着全球化交往热潮的裹胁及交往哲学在当代的凸显,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界亦发生了"交往学"转向,交往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四个新原则,即主体间性原则、交往理性原则、生活世界原则和互动共赢原则。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论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与合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将现代社会同时作为体系和生活世界加以重新思考。其中,体系指社会从事物质再生产以此维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机制与权能。从表层而言,体系代表着工具理性;从深层而言,体系代表着目的理性。体系可以再分为经济子系统和政治子系统。经济子系统主要生产物质产品,提供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其主要媒介工具是货币;政治子系统主要指国家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其主要媒介工具是权力。而生活世界则是科学世界和其他生产活动的意义源泉,是交往活动进行的场所。在生活世界中,不同的主体通过语言进行沟通!协商以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