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传忠 《人民论坛》2022,(24):22-25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注重发挥实体经济重要作用、实现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本协同作用的产业体系,是充分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物质技术成果的产业体系,也是实现产业融合、绿色低碳、开放共享的产业体系。新征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发展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正>睢县位于商丘、开封和周口三市接合部,北临连霍、南靠商登,距离郑州航空港仅一个小时车程,是商丘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和西向延伸的必经地。近年,睢县紧紧围绕"争先晋位、富民强县"的总目标,以产业集聚升级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现代城镇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发展,支持促进产业集聚,抢抓发展机遇,变边缘为前沿,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强力推进产城融合,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初步形成制鞋制衣、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实现产业从无到有、规模由小到大、发展由弱到强的重要转变,"四大体系"  相似文献   

3.
黄南 《中国发展》2013,13(1):32-36
该文剖析了创新经济下产业体系的特点,结合未来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提出了创新经济下“IAGC”产业体系的构建思路,同时从加快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中国产业对外开放的转型步伐,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以及建立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姜兴  张贵 《人民论坛》2022,(6):87-89
在万物互联、万物智联的时代,数字经济以其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深刻影响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成为构建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影响机理,明确数字经济背景下加快构建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宪 《人民论坛》2023,(21):22-25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既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亦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科技创新模式的选择和优化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效率。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保持未来产业的领先优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以未来产业的不断试错与培育为基石。  相似文献   

6.
刘雨果 《人民论坛》2023,(17):83-85
绿色技术创新兼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我国科技核心竞争力的新引擎。流域产业经济作为我国大区域经济发展体系的基础框架和重要支撑,应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依托完善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流域产业经济发展顶层规划和创新引领;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保障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流域自然灾害防治;应以高质量发展为目的,推动流域产业更新升级,切实推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业升级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创意产业对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大力发掘制造业中的文化创意因素,以文化创意来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培育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意义之所在。为顺应产业升级趋势,我们应制定相应的战略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二是促使创意产业集聚,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三是加快引进和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四是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最后是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8.
张玲 《人民论坛》2014,(12):226-228
农业经营组织创新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关键,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通过支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农业经营组织协同发展和网络发展,将是在现有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基础上深化河北省农业经营组织创新的路径之一。文章在总结河北省农业经营组织现状基础上,提出产业集群视角下河北省农业经营组织的构成框架,为河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刘艳  赵玲玲 《岭南学刊》2012,(6):117-121
建设和培育珠三角产业转移方与承接方产业协作体系,是推动广东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了推进广东区域产业协作体系的建设,有必要从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外部环境等四方面分析广东发展区域产业协作体系的基础、动力、条件与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盛世豪 《今日浙江》2008,(14):16-17
结构变动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标志,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因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转型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特别是要把重构区域产业体系作为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以此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1.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未来保证经济健康持续增长的良方。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碳产业模式的现状及其困境,认为我国高碳产业模式转型升级的路向就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产业体系,并从示范带动高端产业发展、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低碳产业支持体系等方面探讨构建低碳产业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地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区域内的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机构、客户群体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以区域产业结构的跃升、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和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为目的,所形成的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的网络体系。其机制建设是体系的核心和有效运转的保障,具体应包括: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期间,武汉市顺应国际发展潮流,把创新与超越作为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主题。创新超越是美国硅谷的基本理念,学习硅谷经验,抢抓历史机遇,加快发展创新,是武汉发展腾飞唯一选择。针对武汉产业的现实状况,武汉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创新路径主要有四:其一,加速完善区域产业链;其二,努力打造全新的人文环境;其三,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技术创新链;其四,打造"武汉·中国绿谷"。  相似文献   

14.
管明 《群众》2020,(6):25-27
工业设计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创造性活动,兼顾开发者、生产者、使用者和社会的利益,将知识、技术、信息和创意转化成为产品和服务,对产品的功能、体验、价值等进行优化。它是工业经济的价值内核,引导企业加大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流程、外观、原型的整合优化,推动设计与制造的融合,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当前工业设计已经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不可忽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创新支撑,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5.
王刚 《群众》2023,(2):11-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指出“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努力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贯彻国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我省数字经济“关键增量”发展目标的可靠保证,为全省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王立新  吴良刚 《湖湘论坛》2015,28(2):129-134
现代产业体系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新型城镇化为现代产业体系的载体。现代产业体系与新型城镇化必须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否则会迟滞双方的共同发展。实证发现,湖南省仅长沙市实现了现代产业体系与新型城镇化的优质协调发展,其他城市两者的协调度较低,多数城市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速度快于城镇化的速度。因此,加强统筹规划,调整土地利用战略,进行制度创新,协调两者的发展速度,有促于湖南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继东 《人民论坛》2023,(22):54-57
当前,产业数字化不断深入发展,平台经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了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经济相比,以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核心的产业数字化赋予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新的内涵,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优化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重构传统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驱动产业效率提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8.
区域创新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均民 《当代广西》2006,(18):34-35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和支柱,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有效途径,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近几年来,广西重点产业及领域的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具有广西区域优势产业如铝工业、林浆纸一体化等产业的培育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电力、汽车、机械、有色金属、制糖、食品等重点行业已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五大区域经济的优势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全区初步形成糖业基地、汽车工业、林纸化工、铝、电生产基地;出现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但从总体看,我区产业集群规模不大…  相似文献   

19.
产业承接是中部地区崛起的机遇,若将技术升级和空间集聚内化为产业承接各环节基本准则,则产业承接将是中部可持续发展和崛起发展的最有效内生发展战略路径。借鉴经典产业承接模式和探究金融危机、低碳经济对产业承接能力的影响以及分析中部诞生新产业承接模式的基础和路径,围绕产业承接内生并融合于区域发展动力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建构了中部新型产业承接模式的基本模式:基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技术承接与技术本土创新为基本准则,以区域治理转型诱导的产业集群培育与低碳产业园建设为核心,以产业承接融合于地方发展并与地方能力提升的互馈为核心动力。中部产业承接过程中,需要当地企业和资本的广泛参与,以提升创新与创业氛围,才能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承接内生为区域经济能级与竞争优势的提升,形成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是深入实施大产业战略,突出一个核心,抓好三大着力点,发展六大产业集群,进一步夯实资源型大县转型基础。"突出一个核心"即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抓好三大着力点"即科学有序、集中高效开采资源,做精做优资源型优势产业;依托大企业大集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传统产业新优势;围绕优势产业配套延伸,大力发展制造业、装备业、物流市场等替代产业,力构建新兴产业体系。"发展六大产业集群"即煤炭生产;煤电装机;煤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