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方法学家的法律诠释观(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晖 《法学论坛》2001,16(5):79-90
在西方,法律诠释学与法律诠释活动一样古老,尤其是近现代,西方法学家的法律诠释观更是丰富多彩.其中,萨维尼的法律诠释学说主要体现在他对法律诠释要素的揭示和论述上;哈特的理论创新和贡献则在于他把法律界定为是由主要规则和次要规则所构成的逻辑体系;德沃金却把法律称之为“诠释性概念”,这一命题表明,法律乃是通过人们、特别是法官的诠释而实现其生命的……  相似文献   

2.
统治者是法律的臣仆,他的全部权力都建立于法律之中。同时,由于他享受着法律的一切 好处,他若强制他人遵守法律,他自己就得更加严格地遵守法律。 实际上,由于一切社会契约的性质都是双方面的,所以谁也不可能把自己放在法律之上 而同时又不否认法律的优越性;一个人如果不肯对别人承担义务,那么,也就不会有人肯对他  相似文献   

3.
周振新 《时代法学》2008,6(5):40-45
居正的法律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昌明法学、重视学校教育、司法者“进德修业”和普及法律知识四个方面。在昌明法学方面,他认为法学的发达依赖于与政治、经济等学科的结合,注重通过发挥法学会的功能而繁荣法学;在学校教育方面,他施行对法律院系的课程、考试进行监督的制度和对法律教育成绩突出者予以奖励的制度,扶持私立法律院校的发展;在职业培训方面,他注重法官的“进德修业”,力争使法官们既有“深刻的学问”,又有“守正不阿”的精神;在普法方面,他强调民众法律意识的培育和守法习惯的养成,主张通过让民众参与到司法实践中去的方式传播法意。  相似文献   

4.
许琦 《法制与社会》2010,(23):288-289
西塞罗是西方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代表,通过对西塞罗《国家篇》的解读,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这一定义是由他所创,而非继承于希腊模式。同时西塞罗也是古代罗马著名的法学家,他对罗马法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把源于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引入罗马法,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本文正是从国家和法律这两点入手通过对《国家篇.法律篇》的学习认识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刑事律师第一人"的田文昌,凭借自己丰富的从业经验,惊觉因为法律的不完善等原因,经营活动不无刑事风险。他在一次某企业法律培训会议上,通过自己代理的一些案件诠释了经营者与管理者可能面临的刑事风险,并给出适当的法律建议。我刊将分三期节选他的这次演讲,希望给读者以启发。  相似文献   

6.
张宁 《检察风云》2013,(8):82-83
他从高校到研究所,有意疏离学术圈子,他自己称"基本上不参加法学界各种各样热闹的学术会议,也拒绝受既有的具体学科和专业的束缚",他把这叫做"双重边缘化"。可能正因如此,他才得以跳出法律看法律,才会立足于"用文化去阐明法律,用法律去阐明文化"的法律文化观,将法律现象置于更广阔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7.
《政法学刊》2016,(1):42-49
通过作为"他者"的西方法律文化的扩张和作为主体的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偏离等方面的剖析,以期找到法律史研究中"自我"与"他者"的平衡。探求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真知,从精神上疏远"自我"以及以宽容之心接受"他者"均是必要的条件,只有在"疏远"与"亲近"之间达到同样的协调和均衡时,才能对"自我"以及作为异质文化的"他者"做出合理的判断。在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进行研究时,我们不仅要"得古人之言",更为重要的是"得古人之心"。对不同的法律文化进行"历史分析"和"文化诠释"才是我们法史学研究得以正确进行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法学的通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美国留学期间,曾经结识了一位名叫查理的美国青年。一次闲聊中,他对我说,他对法律也很感兴趣,从小就想当一名律师。我便问他后来为什么没有去学法律。他很认真地说,因为他的语言能力太差,学不好外语,而法律英语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外语。对于从小就听讲英语的人来说,法律英语就是外语的说法,显然带有几分幽默。但是,这也说明了法律语言和日常生活语言之间的差异。法律语言之所以难懂,一方面是因为法律的语言环境中有很多专门术语,“圈外人”不太熟悉;另一方面是因为搞法律的人往往喜欢咬文嚼字和炫耀自己的语言文字才华,以至于形成一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维护残疾朋友的合法权益,他长年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为使中国农村更多的百姓能够尽享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他建立了“乡村法律图书馆”。他不是律师,没有专门学过法律,他只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一个盲人,但却被誉为“乡村律师”。他就是家住山东省沂南县双堠镇东师古村的陈光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边沁的法律思想以及他在西方法学中的地位 ,指出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是西方法律学说的主导性原则之一。他的立法理论和法律改革活动开创了法律功利主义的先河 ,他的一般法理学实际上是分析法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法律思想是他的社会理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基于理性 ,对现实社会及其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批判和否定 ;他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同样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他把法律看成人类社会的一种暂时现象 ,这种观点根本上来源于他对工业化所开辟的人类社会历史前景的乐观态度。因此 ,马克思法律思想的深刻性与他对现代性问题的洞察是分不开的。换言之 ,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问题性 ,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行政法人论     
任何法律关系都需通过当事人的活动来实现,没有当事人,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就没有承担主体,该法律关系也就不可能成立.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行政法关系也必须有双方当事人才能成立.本文试就行政法关系的当事人——行政法人的有关问题谈点不成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屈广清  贺连博 《法学杂志》2005,26(1):127-130
萨维尼(1779-1861),关于“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产物”的法哲学思想是他经过30多年的法学实践后,其法学思想所发生变化的产物。萨维尼强调法律的民族性具有合理性因素。萨维尼的法学实践和他对国际私法学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卓越的。呼吁国际私学学界的广大同仁们通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国际私学这一重要法律部门,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王申 《法律科学》2005,23(4):13-23
法官在审判活动中既需要把握体现在法律规则和司法制度中的理念,又需要通过自己的理念进行事实判断和法律解释。法官之所以有智慧,并不是因为他有理性,可以掌握一些法律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处置他们的纠纷案件,而是因为法官能依据情景的可能性并能根据这种案件的实际状况来采取措施。一名称职的职业法官不应再限于法律知识学习,他要的是用智慧去追求法律整体的逻辑一贯性和条文之间的关联性,注重对规范合理性涵义的推敲与综合操作,留心于确认法条背后的共同原则和指导原理。  相似文献   

15.
亨利·梅因(1822年——1888年)是英国著名的古代法律史学家,他毕生从事法律史的研究工作,写下了大量的论著。其中最主要的有,《古代法》(1861年出版),《东西方村落共同体》(1871年出版),《古代法律与习惯》(1883年出版)等。在这些著作中,他通过对英国、罗马、希腊和印度等的古代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与当时社会的联系以及与现代法律观念的联系,揭示一些法律概念诸如财产、遗嘱继承、契约、犯罪与刑罚等的发展演变过程。他们研究很有成果,许多思想为世所公认。但是,对  相似文献   

16.
他曾是一座法律学府的高才生并任学生会副主席。 他曾撰写过多篇法律学术论文。如今,他在高墙内满含深情地写下一首歌——  相似文献   

17.
霍姆斯是美国实用主义法学、社会法学和现实主义法学的奠基人,他的很多观点深刻而又易于引起争议。"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非逻辑"与"法律是一种预测"是他最著名的法律观点,而在法律思考中采用的"坏人"视角与"严格区分法律与道德"的方法更使法理学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重新认识霍姆斯和他的法律思想对于今天的法理学研究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解读柏拉图关于法律的三个比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法律思想起源于何时 ,并无定论 ,但是 ,西方法律理论以柏拉图的著作为起点 ,则是没有太多争议的事。在柏拉图的著作中 ,学科的划分并不存在 ,也就是说 ,他的著作本身并不是某门学科的专门论著 ,其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法律思想溶为一体 ,这是阅读柏拉图的困难之一。再者 ,就文体的华丽而言 ,柏拉图在哲学史上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我们常常分不清他通过哪个人物和哪种方式在表达他的看法 ,哪是在嬉戏玩笑和哪是在一本正经 ,这是阅读柏拉图的又一困难。他批评说“比喻是油滑的” ,而他自己却又从一个比喻滑进另外一个…  相似文献   

19.
法律全球化     
提到法律全球化,我们可能联想到整个世界生活在单一法律规则下的程度。基于全球合意或者由于全球所有组成部分的平行发展而形成,这种单一法律规则可能由单一的强制执行角色付诸实施。尽管两极世界和冷战的结束带来些许欣慰,但我们并没有过多移近国际法体制,无论是通过确立单一全球法律提供者和实施者,还是通过坚强有力的民族国家协商一致。如果我们已经有的话,我们会说国际法,而不是法律全球化。我们甚至也不能信心十足地说,法律已经全球化或普遍化,具体表现是不管他/她走到地球的什么地方,人际关系均被一定的法、即使不是各处都相同的法律…  相似文献   

20.
宣告死亡,是对公民一定时间内下落不明,在法律上设定条件,据以推定他死亡,并产生与自然死亡相同的法律后果的一种法律制度。由于宣告死亡是一种法律上的推定,只要公民下落不明,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论被宣告死亡人事实上是否死亡,都可以对他进行死亡宣告,终止他的民事权利能力,产生他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等方面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因此,在审判实践中,进行公民死亡的宣告,必须慎重对待,严格依法办事,其中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