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历史过程。但是其理论侧重点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马克思思想"化"中国的历史,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创新的历史过程。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中国"化"马克思思想的过程,把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化"为我们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吸收、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创立是法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历经了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马克思早期的法学思想的演变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创立的思想准备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马克思早期的法学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法学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对立论”,即否定两者之间的联系,人为地划出一条鸿沟,将两者完全分割开来;另一种是“等同论”,认为两者没有区别,断言马克思早期的法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组成部分,有的甚至引用马克思早期的个别法学观点来否定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某些基本原理。毫无疑问,以上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如果说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而产生的,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而由各国共产党人以及无数马克思主义法学家所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震江 《中外法学》1983,(2):1-8,15
<正>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逝世,到今年整整一个世纪了。百年来,世界形势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不断地证明马克思的思想理论的光辉和正确。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们的不朽功绩在于给了全世界人民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的法律  相似文献   

5.
<正> 一、问题的提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理学(或法哲学)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从总体上看,这方面的研究尚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力度,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律思想的研究还十分薄弱,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这一重要的法学学科至今仍未建立起来。这对于我们这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是很不相称、很不适应的。为了保证我国法学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很有必要大力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律思想的系统研究。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马克思的法律观。把马立思的法律观作为一个整体考察,这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困难很大的课题。这主要是因为马克思的著作面广量大,思想材料异常丰富。马克思的法律思想散见在他的大量著述之中,并且往往同马克思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6.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概念,是由本·阿格尔首次提出的。本·阿格尔用生态危机理论补充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不足,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起点是马克思的辩证法理论,提出了以生态危机取代经济危机的思想,认为生态危机根源于异化消费。阿格尔同时还提出了"期望破灭的辩证法",开启了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本·阿格尔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分析,旨在厘清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进而把握阿格尔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逝世整整一百年了。马克思生前所创立的包括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内的科学理论,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它开创了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也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的新局面。法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可是,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之前,尽管法学典籍汗牛充栋,其学说五光十色,纷繁复杂,但都掌握在剥削阶级手中。由于它们的阶级局限性,不可能揭示法的真正本质和它的发展规律。直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出现之后,法学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才揭示了法的真正本质及其发展的规律,使它成为同剥削阶级法学偏见作斗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被奉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的马克思及其思想理论,在今日中国一部分中青年学子和学者的库存中却缺位,在某些理论家的笔头上显得没有说服力。这并非马克思本人的过错,而是基于他们接触的马克思主义不少是被误释、被扭曲或被篡改了的马克思。要“实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前提条件应当是先“回到马克思”,还马克思思想理论的本来真相;同时,以当代实践“检验马克思”;进而结合时代特征“发展马克思”,对马克思的思想理论进行现代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准确领悟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哲学的前提。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主导,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动力的科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灵魂。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是批判精神与辩证立场的总体体现,是科学世界观与科学方法论的完整统一。始终跟紧时代的步伐,始终依赖实践的发展,把马克思哲学置于方法论的视角进行解读,是更好坚持和更准确把握马克思本真精神的理解自觉。  相似文献   

10.
<正>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法学研究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我国法学发展战略的一个根本问题。这既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需要,也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需要。正是由于有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才成为一门有规律可循的真正的科学。我们的法学也由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才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法学体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法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首要的是必须切实地学好并认真地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学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译本有些表达需要修改,如"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可改为"一种思想,共产主义的思想,在欧洲传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可改为"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改动后的表达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原因在于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马克思逝世之间,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是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在不断完善的,中文译文应当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最终的真实意思表达;《共产党宣言》的中译本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应当选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原文。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组成部分。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在这方面的论述,对于研究教育科学、建设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在中国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对李大钊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发展过程、基本内容及规律作初步探讨。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一部分产生和发展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法律学说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在革命实践中阐述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有着丰富、崭新的内容,其核心是:第一,法律是上层建筑一部分,由经济基础决定,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并对它产生反作用。马克思指出:“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共上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和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今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重要讲话,是继去年“7&#183;1”重要讲话之后又一篇极为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讲话站在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揭示了“三个代表”思想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讲话突出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把马克思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新的实际相结合的新的理论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就是要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党的建设和国家各项工作,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刘蓉 《法制与社会》2011,(15):224-225
马克思主义作为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思想理论,是在继承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彻底的社会革命论,是一个博大精深、严谨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同人类思想史上任何一种伟大理论一样,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历程中也曾被这样或那样地误解和扭曲过。这就要求我们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冰 《法制与社会》2011,(35):176-178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在1843年夏天写作的一部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标志着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急剧转变并包含马克思在哲学领域里开创的划时代革命的最初一些萌芽。本文通过阅读手稿的文本分析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探讨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并试图给与其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而且由于他所学的专业是法律,促使他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因也与法律有关(《马恩全集》十三卷第7页至第8页),所以,在他毕生研究活动中的许多时候和许多地方,对无产阶级法学的基本原理作过多方面的论述.这样,马克思的法学思想既为无产阶级法学开了先河,也在法学史上划了一个时代.马克思的法学思想内容极为广泛、深刻,对于无产阶级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今天,在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时候,仔细学习马克思的法学思想,对于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用诠释学的观点解读马克思的文本 ,是文本和解读者之间的“主体间性”的活动。马克思文本的“原意”是一个不可把握的概念 ,也许有但不可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哲学在内容上有区分 ,但在意义上完全没有必要。“走进马克思”仅是对不看马克思文本而妄谈马克思的人的规劝。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 ,用意识形态性来指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意识形态的偏见 ;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被误解为政治理论 ,剥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外衣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对人的关注与关怀是贯穿马克思经济学发展全过程的内在主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人本思想从现实人出发,揭示了人是社会人的本质及在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人的解放即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依归的思想为践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坚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也是顺应我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人本思想的现实回应。  相似文献   

20.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并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即将出版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形成的理论脉象》一书,梳理了历史唯物主义法学从萌芽到形成阶段的历史进程,把马克思、恩格斯从新理性主义法律观到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演化、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理论脉络清晰地揭示出来。该书所针对的这一理论衍生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发展史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原生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