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黄埔》2016,(3)
正大凡懂电脑的淘书人都必上旧书网,每搜到喜爱的书,便与卖家沟通,只要价格商定,随下订单购之。旧书网上经营者有万余家,个性店名繁多,不可胜数。雅有"翰林书斋、大同书局、禅商有道";俗有"小胡子书屋、牛犊书摊、地主贩书"等等。店主们昵称更是斗怪争奇,像"少帮主、木头、逗你玩、行行好吧",让人忍俊不禁。有一眉山书店,店主昵称"云烟",他在论坛中讲:"本店名眉山有三重意思,一是自己从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因为我出了《逛旧书店淘旧书》、《游寓他乡记淘书》两本书的缘故,常有一些年轻人与我探讨读书的问题。我总是说:读书的面不要太窄,以宽一点为好。我认识不少正在读高中的“尖子生”或已以高分考入大学的“高材生”,但与他们交谈之后,却往往发现他们的知识面实在不够宽,除了老师在课堂上教给他们应试的东西以外,几乎就再无所知了。我颇为他们的局限性感到担扰。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必须明白做人的道理。而大量阅读各种门类的好书,无疑是启人心智、明了做人道理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那不堪回首的“文化大革命”中,同一…  相似文献   

3.
正如每一件出土的文物中都含有一些历史的信息一样,一本旧书也是如此。一般情况下,一本正式出版的书,除了书里的内容外,也常常是附有一些别的信息的,比如著者为何要写它,写了之后为何又能印出来,以及是否销得好等。有时候,一本书既是著者创作的产物,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所以,旧书也就有了书之外的一些特殊信息,一本书往往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影子。  相似文献   

4.
台北淘书记     
我喜淘书,且深感买不如淘,虽然二者本质上都是商品交易行为,但淘书之乐却非买书可比。一则买书读时常让我有一种不适,仿佛自己的头脑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一样,淘书则不然,有一种“众里寻她千百度”后“蓦然回首”的惊愕,亦有主动选择与驾驭的快感;二则恰如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院长钟蔚文教授在一次餐叙上与我谈及的,我们大多数时间只不过是在重复阅读那些我们已经知道了的东西,因此,书虽多,但可读者少,弱水三千,可饮者不过一瓢;三则吾辈寒门学子,囊中羞涩,淘书尤其是逛旧书店淘书自然有经济上的实惠,亦仿佛是因为少花了钱而对商业霸权进行了一场静悄悄的符号学意义上的抵抗,减轻了知识的铜臭味儿。  相似文献   

5.
走近委员     
《江苏政协》2016,(4):57
正徐雁,省政协常委,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民革江苏省委监督委员会主任,国家监察部特邀监察员,江苏南社研究会会长,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图书文化史研究,著有《秋禾书话》《藏书与读书》《纸老,书未黄》《旧书陈香》《书来话多》《书来话长》《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南京的书香》等20多种书名中都有一个"读"或"书"字  相似文献   

6.
柳萌 《北京观察》2007,(10):45-45
说起来,我也算是个吃图书饭的人,正式职业是编辑,业余爱好是写作,前半生都跟图书出版打交道。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背景,只要是看病或做别的事上街,总要顺便到书店逛逛,除了是出于多年习惯,有时也想淘几本"旧书",带回家来找时间看看。不  相似文献   

7.
单补生 《黄埔》2012,(2):52-54
从逛旧货市场到网络古玩店搜寻老物件,收藏界行话叫淘东西。这“淘”字用得太准确了,只有热衷收藏的人,才有这个“淘”的体会,“淘”字里面包含着失望与晾喜。在众多的老物件中,要想“淘”得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真如“沙里淘金”。我“淘”得一本《步兵射击手簿》,就让我心怀惊喜不已。  相似文献   

8.
书情     
我从小的时候就热爱书,尤其是在北平读高中的三年间,我经常去距离我校最近的东安市场,那里有许多旧书摊和旧书铺。当时我特别喜欢外国小说、游记以及农学书籍。记得我曾买到两本旧英文书,一本是《马可波罗游记》,另一本是《茶花女》,  相似文献   

9.
王建军,男,息县人,1968年8月20日出生,政协息县第九届委员。中国书协、河南省书协会员,息县书协主席,自幼喜爱书法,书法初学柳颜,近年来转攻魏楷,以《张猛龙碑》为根基,兼习《张黑女》等,行草初学二王和《书谱》,近年来研习《书谱》和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和明清行草,尤以《书谱》和王铎为主。  相似文献   

10.
闲暇时光,品一杯清茶,茗香悠长;温一本旧书,经典耐读. 虽为旧书,但页面干净、整洁,书角也没有卷起的现象.我想,对于一本旧书,逝去的只是时间,永恒的却是文字.书页在指间滑过,仿佛许多往日的读书时光在行云流水般地重现.  相似文献   

11.
《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一书,系台湾佛光山创始人星云大师所著,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很受读者喜爱。  相似文献   

12.
<正>加尔各答是我访问印度的最后一站。对加尔各答的了解只有泰戈尔和他的《飞鸟集》,对于《飞鸟集》也只不过是浅尝辄止。泰戈尔在我的心目中是伟大,这不仅仅是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更多是他一生的笃定和坚持跟著作等身。我书橱里仅有的也就这部《飞鸟集》,那还是十堰市旧书市场上刨来的,  相似文献   

13.
快乐     
在旧书铺里买回来维尼的《诗人日记》,信手翻开,就看见有趣的一条。他说,在法语里,喜乐一个名词是“好”和“钟点”两字拼成。可见好事多磨,只是个把钟头的玩意儿。我们联想到我们本国话的说法,也是同样的意味隽永,譬如快活或快乐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乐事的飘瞥难留,极清楚地指示出来。所以我们又慨叹说:“欢娱嫌夜短!”因为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无聊,愈觉得日脚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别慢。段成式《酉阳杂俎》就说:“鬼言三年,人间三日。”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水浒传》是一部农民起义的教科书,也有人说,《水浒传》是一部投降主义的宣言书,“《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笔者却以为,《水浒传》是一部“腐败全书”。  相似文献   

15.
共同的心声     
「统一祖国,文化为先。」记得一位台湾同胞在一封信中说出了这句话。本期《乡音乡曲送亲人》一文所介绍的「新春同乐会」,就是本刊参加的促进文化交流的一次努力。事实上,自一九七九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来,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早就在民间各个层次有力地开展起来。台湾作家的许多作品被介绍到大陆出版,数量之多,读者之广,研究之深,为前所未见;台湾的校园歌曲在大陆广泛传唱,尤为青年们所喜爱,一些台湾歌手的流行曲为许  相似文献   

16.
虽然“书话”是很晚才有的名目,但上溯到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就觉得似乎很早了!若说较晚的话,抑或可以20世纪周作人的《药堂语录》、《书房一角》,乃至后人编进《知堂书话》的一些“书话”大家而论。若以我的见识,则可谓《求书日录》、《劫中得书记》、《劫中得书续记》等诸文,系以非常之笔,记非常之事矣!另则,郑振铎、唐驶、黄裳等虽然皆是书记比读书记写得好之范例。然而,在我以为的唐文之中和、黄文之恬淡、郑文之稍显激越之中,我倒更看重的是黄裳“书话”之“精刻”、之“恬淡”。  相似文献   

17.
淘的丰碑     
我有过什么可以骄人的业绩么?搜索枯肠,似有一二,仔细想来,又都不足挂齿;青眼向书架,一函四册线装的《康熙字典》猛然触动我的思绪,那是我淘旧书的一大成就!可这又算得什么?倘以藏书论,古代如宋朝陆(游)家藏书极富,连朝廷都要借抄他家藏书,累一万三千余卷,现代藏书家如郑振铎,随便抽出一册,从版本到印制,都比我书架上的货色宝贝得多。然而想起当年购书情景,我又无法忘情,我对这部并非“敝帚”的工具书永远是那样“自珍”!  相似文献   

18.
《三教应劫总观通书》再探——兼与李世瑜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文起 《求索》2007,(4):52-54
《三教应劫总观通书》是清代清茶门教的重要经典。由于该部宝卷宣扬“弥勒佛降在王姓家内”和“反清复明”的宗教思想与政治主张,因而引发了嘉庆年间震惊朝野的清茶门教“邪教”大案。从此,《三教应劫总观通书》也随着清政府的严厉查禁,只能潜藏民间,长期不为外界所知。20世纪90年代中叶,李世瑜先生在民间发现了该部宝卷的手抄本,并撰文向学界介绍。本文依据李先生整理后的《三教应劫总观通书》铅印本,对该部宝卷进行再探,并就某些观点,与李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9.
姚穗穗 《当代广西》2009,(14):53-53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称,在该项报告“读者最喜爱的书”一项调查中,四大名著占据了前四名,依次排序为:《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及《水浒传》。  相似文献   

20.
赤子之心──访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市政协副主席陈遒北徐黎明环顾陈道北的居室,孔夫子搬家一一尽书。从中国的《二十五史》、《资治通鉴》到外国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巴黎圣母院》;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书的氛围,烘托出了女主人的知识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