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前不久,北京东城法院的法官一行来到钓鱼台国宾馆,希望入内对一家租用钓鱼台国宾馆房屋、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单位进行强制执行,却被门卫拦在门外。鉴于此,东城法院对钓鱼台国宾馆开出10万元拒不协助执行罚单。  相似文献   

2.
警钟     
《廉政瞭望》2005,(8):44-45
村务会开到“国宾馆”据新华社消息,浙江省温州市柳市镇三里村,一个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村集体资产几乎为零,收入主要靠征地补偿金。该村党支部书记朱伍川、村委会代主任朱小孟一行19 人,风尘仆仆来到杭州西湖国宾馆这一接待外国来宾及重要宾客的地方,召开了  相似文献   

3.
万民 《党课》2008,(8):126-126
媒体近期相继报道了一些“村官”违法犯罪案件:某村村委会主任将300万元公款据为私有;某村委会成员集体贪污上千万元;某村干部大肆挥霍土地流转补偿金,将村务会开到了国宾馆……小小“村官”竟也能腐败如此,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0,(4):F0004-F0004
<正>新城宾馆——内蒙古自治区的国宾馆、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家五星级宾馆。坐落在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塞外青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中心。  相似文献   

5.
武勇 《党史天地》2009,(12):40-42,44
在近年来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建国几十年来由各级政府投资并管理(许多是通过党政接待部门具体管理)的公务接待宾馆90%以上已经转制转轨。脱离政府母体在部分省区和十几个一二线城市及个别接待热点地区的仅存的体制内的“国宾馆”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大都为接待和经营关系这个“两难命题”所困,色彩渐谈,发展乏力,武汉东湖宾馆几年前也未能幸免。可喜的是,中共湖北省委接待办和东湖宾馆新的领导者,思变善变,在产权制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革创新等一系列举措,使宾馆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多次下榻并凭此进入长江、中流击水的名扬三楚的“东湖客舍”再度名震九州,堪称全国“国宾馆”振兴的范例。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曾在东湖宾馆的总结材料上批示:“望东湖宾馆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省长李鸿忠同志在交流发言材料上批示:“东湖宾馆的特殊岗位服务于湖北改革开发发展大局,佳绩为嘉,谨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国家主席的“特邀嘉宾” 在北京城西玉渊潭,有座古树参天、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的好去处,那就是中外驰名且富有神秘色彩的钓鱼台。古时,它是皇家园林。1959年根据中央领导人提议,改为国宾馆。  相似文献   

7.
礼宾班轶事     
北京钓鱼台,坐落在阜成门外玉渊潭东岸,是首都著名的园林古迹之一。1959年后,才作为国宾馆。它以它独特的中国传统的园林风光,幽静的环境,古朴的陈设以及现代的生活设施,接待了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贵宾。许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访华时,都下榻在这里。 在这里担任警卫执勤任务的,是武警北京市总队的一个中队。而在东大门站礼宾哨的,只有一个班,即礼宾班。 一 担任国宾馆的卫士们,每人都有一双火眼金睛,每个人的脑子,就是一部非常灵敏的“电脑”。在出出进进的车辆中,不管什么车,只要“号”不对,谁也休想进去。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30周年。在这个时候,我们十分缅怀邓小平同志,他为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24年前,也就是在1978年10月22日,是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的身份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国家领导人到日本访问,并出席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互换批准书签字仪式。当时,随同邓小平出访的有: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外交部部长黄华和夫人何理良,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和夫人经普椿等。23日上午,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在国宾馆举行盛大仪式,欢迎邓小平一行。邓小平首先对日本政府的邀请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阜城门外、玉渊潭东,绿树掩映中有一组庞大的建筑群——这就是堪称中国第一宾馆的钓鱼台国宾馆。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宾馆,她接待过几乎所有的来华访问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为世界所瞩目。然而,对海内外大多数人士来说,高墙环绕中的“钓鱼台”,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共和国主席的“特邀嘉宾”在首都城西玉渊潭,有座古树参天、碧波荡漾、亭台楼阁、鸟语花香的美好去处,那就是中外驰名并富有神秘色彩的钓鱼台。古时,它是皇家园林,1959年根据中央领导人倡议,改为国宾馆。30多个春秋,不知有多少国家的总统、首相、总理访华,在这里下榻,受到我国一流、也是世界一流的服务、接待。象金日成、西哈努克、尼克松、布什、田中角荣、李光耀、戈尔巴乔夫、梅杰、伊丽莎白二世……都曾在这里度过难忘时日,留下许多美好回忆。9月,是金色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正值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迎接国庆对周年的幸福时刻…  相似文献   

11.
在钓鱼台国宾馆内,文物、古董和艺术品之多、之珍贵,甚为罕见。在各个多功能厅、会见厅、宴会厅,乃至在卧室、走廊甚至卫生间,随处可见可以陈列在博物馆的文物古董、艺术珍品,这使国宾馆堪称艺术宫。 诚然,钓鱼台是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有一些祖传的老家底,如皇家餐具、家具、皇帝御笔题写石额和条幅等等。以前国家领导人的外交宴请活动时,餐桌上摆的用的,都有货真价实、原汁原味的原皇家餐具,如景泰蓝金碗等。最初这种宝物是常常拿出使用的,后来有人提出这些毕竟是国宝级的文物,万一出点事损失极大。之后钓鱼台便对使用和保管这些皇家餐具做出了严格规定,平常只用复制件。  相似文献   

12.
北京钓鱼台,坐落在阜成门外玉渊潭东岸,是首都著名的园林古迹之一。早在800多年前,金王朝迁都燕京后,这个环境优美、景色绮丽的地方,便成了帝王臣子爽心游戏的场所。新中国成立后,从1959年起,钓鱼台被作为国宾馆。从此,更以它独特的中国传统的园林风光,幽静的环境,古朴的陈设以及现代化的生活设施,接待了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贵宾。许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访华时,都下榻在这里。在这里担任警卫执勤任务的,是武警北京市总队的一个中队,而在东大门站礼宾哨的,只有一个班,即礼宾班。他们是武警几十万部队的精华和代表,无论是思想…  相似文献   

13.
正6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出席"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特别圆桌峰会的知名跨国企业负责人,并同他们座谈交流。"开放·合作·共赢"是这次峰会的主题。中国向世界打开大门、实行改革开放已有40年历史。眺望新征程,我们对改革开放更加有信心,更加相信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  相似文献   

14.
在首都城西玉渊潭,有座古树参天、碧波荡漾、亭台楼阁、鸟语花香的美好去处,那就是中外驰名并富有神秘色彩的钓鱼台。古时,它是皇家园林,1959年根据中央领导人倡议,改为国宾馆。三十多个春秋,不知有多少国家的总统、首相、总理访华,在这里下榻,受到我国一流,也是世界一流的服务、接待。象金日成、西哈努克、尼克松、布  相似文献   

15.
正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一行下榻北京钧鱼台国宾馆。在宾馆,当田中看到周恩来伸出受过伤的胳膊脱风衣有些不太灵便时,便抢在工作人员前面,主动帮助周总理。周恩来说:"不行,不行,怎么能让你来替我脱风衣呢?"田中讲了一段充满感情的话:你把我安排在这里,我就是这里的主人,你就是我最尊贵的客人,我应该为你服务……  相似文献   

16.
人生驿馆     
晨雾一散,凌河宾馆便以堂堂正正的美与凌海市人打照面了。家乡人眼中的这座“国宾馆”实在让马占和经理觉得背上紧紧勒着一个巨大的行囊。走啊走啊,3年的疲劳和牵挂都留在了身后,时间,这只万能的手终靠人的力量改变了这里的过去。去年秋,省委书记顾金池为宾馆欣然题词:“优质服务,宾客之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整个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一些原政府机关部门转变为企、事业经济实体。为了使这一体制上的转变能在发展中收到预期的效果,促进改革向深层次推进,就必然需要多方面的相应转变,以实现真正的转轨变型。我们省政府接待办去年年底成立了国宾馆集团,成建制地转为经济实体,是不是体制变了,集团成立了,就意味着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呢?远远不是。实际上还有很多我们必须正视而且亟待解决的新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于大光 《新长征》2013,(11):50-52
<正>艳阳高照,秋高气爽。9月20日,记者随吉林省文化代表团来到蒙古国。飞抵乌兰巴托已是午夜,次日上午,走出入住的成吉思汗国宾馆,但见漫天飞雪,感觉一下子从秋天步入了冬季。这是蒙古国最大的城市(人口120万,占全国近1/2)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乌兰巴托市民平均年龄非常年轻,30岁以下的人口所占比重高达70%,享有"世界上最年轻的城市"之称。"乌兰巴托"在蒙古语中的意思为"红色英雄"。上午我们来到  相似文献   

19.
对于每个仁怀入来说,他们永远记得这样两个历史时刻: 2004年7月18日,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将"中国酒都"的匾牌正式授予仁怀. 五十多名食(酒)文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仁怀不仅有不可替代的国酒茅台这一享誉世界的品牌,而且也初步形成了无与伦比的区域酒生产规模与文化特征,具备了全国首屈一指的区域酒文化形态和实力. 2008年11月14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对第二轮全省经济强县进行表彰.全省同批次13个"贵州省经济强县(市)"中,仁怀市位居榜首,在全省县(市)中的经济强势影响力和领跑地位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20.
魏伯伦是我大伯的知心挚友。他家境贫寒,少而父母双亡,兄妹也先后死去,剩下他一个。孤苦伶仃。据他说,早年大户邻居,家有塾师,每逢上课,就去旁听,因此识得不少字,毛笔字也不坏。解放前他在粮店做学徒,解放后成了粮食部门职工。起初,因为根正苗红,还任过副站长之类的职务。可惜好景不长,“三反五反”被打成老虎,说他贪污。他一气之下,抹喉自杀,被抢救转来,颈项上从此留下一条“猪儿虫”大小的疤痕。翻着赭红色光芒,刺目疹心。虽然后来组织上得出结论是“事出有因,查无实证”,但他身价一落千丈,再未被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