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说,没有军委二局,就没有红军长征的胜利。军委二局是什么机构?它在许多人心中是个谜。笔者曾专访过原空军副司令员何廷一将军,何老当年在军委二局工作,对毛泽东的这个评价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
一、应该肯定红军长征是有准备的。以往党史界的传统看法认为,红军长征是仓促决定的,无准备的大转移。在这次讨论会上,不少同志提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是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的。早在一九三四年夏,党中央就决定要实行战略转移,突出敌人的包围。作出了战略转移的决定后,即开始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工作:军事上重新部置中央苏区的红军力量,兵员上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人们都知道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是逼迫出来的,到哪里落脚,开始没有具体的目标.红军经过千山万水、千难万险,进入甘肃境内,已筋疲力尽.总不能就这么永远走下去,到哪里落脚,成为红军高层领导思考的一个大问题.传说毛泽东从一张旧报纸上看到陕北红军的消息,才决定向陕北进发.一个关于长征的电影也有这样一个镜头:一次行军途中,毛泽东在路边休息,不远处有几个战士闲聊,忽然一片旧报纸随风贴着地面滚来,一名战士顺手拣起,送给毛泽东.  相似文献   

4.
1935年毛泽东曾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红军长征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书写出一篇壮丽之史诗,成为兵家之绝唱。奇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彭德怀对长征胜利的重要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红军主力部队的重要领导人,彭德怀在当时内忧外患的严峻条件下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对红军长征的进行和胜利起了重大作用.表现在:军事上,为红军突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功绩卓著;政治上,全力维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协助毛泽东,为红军长征的完全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关于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  相似文献   

7.
在红军长征中,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陈云发挥了独特作用。他担负起指挥红五军团掩护中央红军转移殿后的艰巨任务;他在遵义会议上坚定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作出重要贡献;他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推进,为赢得共产国际对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步形成的支持作出重要贡献;他为后人留下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珍贵历史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宣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正关于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结束长征以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确如毛泽东所言,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长征是宣言书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图谋,保存了革命的精华,使全国人民对革命的前途和抗日运动的前途有了新的希望,促进了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长征以其体现出的不怕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曾经自称是"马背上的诗人".在长征途中,毛泽东用他的豪情,谱写了一首首壮美的诗篇.长征已经过去整整70年了,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从这些诗词中,感受到长征的艰辛和红军将士的崇高气概."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伟大的红军诗人,在飞奔而来的马背上,吟咏着精美的诗篇,演绎着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0.
平凉是红军长征途经甘肃地域最广、过境部队最多、驻扎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在这里,毛泽东等中央和红军领导人驻足休整;在这里,红军建立过多个红色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在这里,红军实现了长征大会师.平凉大地上遍布着长征英雄的足迹,长征精神已深深浸入这片热土.  相似文献   

11.
叶心瑜 《世纪桥》2005,(11):31-31
毛泽东慷慨赋诗颂长征 毛泽东于1935年刚到陕北不久,就 对红军长征的重要意义作了深刻的阐 述。他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 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 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 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 长征吗?”  相似文献   

12.
正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战火纷飞、条件十分艰苦的长征途中,红军到处"张贴宣传品","大贴五色标语画报",在沿途山崖上、石桥大柱上、地主的宅子以及庙宇的墙壁上,留下了一幅幅颜色简单而又醒目的各类宣传画。这些宣传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长征岁月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讴歌红军长征的革命斗争长征中的宣传画,首先描绘了红  相似文献   

13.
正导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能考验一名共产党员的革命意志了。所以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发了话:凡长征经历者中不是党员者,一律入党。长征是每一个经历过长征的人的心结,对它的记忆,一定是刻骨铭心的。新中国成立后,有许多文字记录长征这一伟大的壮举,而最真实反映长征过程和红军战士情怀、成书后最具影响力的文字,则非徐梦秋、丁玲、成仿吾1936年编辑的《红军长征记》莫属。  相似文献   

14.
当年长征时,红军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成立过三个“三人团”:长征前夕为准备实行战略大转移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最高三人团”;长征途中,为解决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自发形成了由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组成的“中央队三人团”和遵义会议后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与长征前夕的三人团有根本区别的新“三人团”。长征前夕的“最高三人团”1934年4月底广昌战役失败后,中央苏区的形势日趋恶化,苏区内的人力、物力消耗巨大,红军坚持内线作战打破敌军“围剿”已经十分困难,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红军撤离中央苏区。5月,中共中央书记…  相似文献   

16.
李亮 《党史文苑》2006,(5):53-54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成立过三个"三人团":长征前夕为准备实行战略大转移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最高三人团";长征途中,为解决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自发形成了由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组成的"中央队三人团"和遵义会议后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与长征前夕的三人团有根本区别的新"三人团".  相似文献   

17.
红军湘籍将领──对长征胜利的历史贡献夏远生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举世瞩目的战略转移。数以万计的红军湘籍指战员参加了各路红军的长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湘籍红军将领参与领导了除红二十五军以外所有长征行动,对长征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从通道会议到遵义会议...  相似文献   

18.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宁化,是坐落在福建闽西北崇山峻岭中的一个小县城,在中国版图上并不显眼。但只要一提起毛泽东的《如梦令·元旦》,人们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宁化在中国红色历史上是响当当的地方啊!宁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苏区县之一,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不论在红军大规模战略转移前的准备阶段,还是在长征的整个过程中,宁化人民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叶剑英、张闻天都曾在宁化进行过革命实践活动。1930年1月16…  相似文献   

19.
徐占权同志在参观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后说:宁化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专门研究。第一、宁化是长征出发地的主要根据是《毛泽东选集》第一版注释。这个注释是经过毛泽东亲自审定的,是实事求是的。第二、红一军团十五师长期驻守宁化。红军长征前,临时归红三军团指挥,在福建宁化和江西石城之间活动。长征时是从宁化走的。第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正式宣告了历时两年的长征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广大红军将士历尽艰险、浴血奋战,充分发扬革命乐观主义、革命集体主义精神而谱写的一部雄伟壮丽的英雄史诗。红军长征的胜利,与不断开展着的文化宣传工作密不可分。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文化宣传是中共红色文化传播的光辉典范。毛泽东日后曾这样总结:"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