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90年3月,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对一颗由中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明亮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陈嘉庚星"。众所周知,陈嘉庚先生是一位深受海内外人士普遍尊敬和景仰的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他生前对人类社会作出过杰出贡献。国际天文机构将这颗由中国人首先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不仅是陈嘉庚个人和海外华侨华人的无尚光荣,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无尚光荣。"陈嘉庚星"的发现与命名自1801年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被发现以来,世  相似文献   

2.
1940年5月31日至6月8日,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访问了延安。短短九天的延安之行,他得出结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并为共产党人培育和开创的官兵一致、军民一家、甘苦与共、同仇敌忾的一代新风所深深感动。说到官兵一致,可从陈嘉庚看朱总司令打篮球谈起。  相似文献   

3.
《福建党史月刊》2016,(3):64-64
正很多人知道陈嘉庚,是因为厦门大学、集美学校。1891年,陈嘉庚17岁,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在父亲生意失败的情况下,白手起家打拼出了自己的实业。从1913年开始,陈嘉庚就回家乡福建集美陆续创办了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除了捐资兴建厦门大学,陈嘉庚常被人称道的还有一件事。他的父亲去世时,欠下了30多万元的债务。新加坡当时的法律规定"父债子免还",但陈嘉庚经过一番打拼,生意稍有起色,就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全部债务。  相似文献   

4.
海春 《党建》2004,(11):43-45
党建2004.11陈嘉庚纪念胜地这是为纪念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而修建的。纪念胜地由陈嘉庚故居、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归来堂、归来园、嘉庚公园、鳌园等景点组成,生动体现了陈嘉庚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寓教于游的旅游胜地。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陈嘉庚精神,纪念胜地注重收集资料,突出展览重点,精心组织各类活动。年接待量均持续在70-80万人次。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嘉庚公园电话:(0592)6101713杨靖宇烈士陵园位于吉林省通化市浑江东岸的山冈上,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杨靖宇的安葬之地。陵…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党史文汇》2008,(1):1-1
陈嘉庚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不论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都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他把一生献给爱国兴学,献给敕亡大业,献给振兴中华,成为华侨的一代领袖和揩模,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陈嘉庚传略》  相似文献   

6.
<正>在福建厦门集美的陈嘉庚纪念馆里,陈列着一枚珍贵的印章。印章由上等翡翠制成,通体湖绿色,纽呈狮形,印面阴刻"嘉庚"二字。这枚印章是在陈嘉庚去世后,闻讯赶来的周恩来在他的衣兜里发现的。周恩来将其转交给陈嘉庚之子陈国怀。这枚印章是陈嘉庚留给子孙的不多的遗物之一,也是周恩来与陈嘉庚密切交往的实物见证。  相似文献   

7.
赵赓 《党史文汇》2012,(6):49-52
(一) 1940年初,陈嘉庚以南侨总会主席的身份,发起组织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慰劳视察团成员先行出发回国,陈嘉庚本人及随行四人则于同年3月25日乘飞机到达重庆. 因为陈嘉庚对华侨界有巨大号召力,领导华侨筹赈作出过很大成绩,所以蒋介石政府动员了党、政、军200多个单位几千人在政府大员和蒋介石私人代表的带领下到机场欢迎陈嘉庚. 蒋介石为了博取陈嘉庚的欢心,在重庆一地即准备用8万元经费进行接待,包括举行一系列大小宴会.  相似文献   

8.
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曾昭铎著,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陈嘉庚——哗侨旗帜、民族光辉》是一部弘扬华侨领袖陈嘉庚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人品情操的好书。 该书内容丰富,比较全面地反映陈嘉庚一生富于开拓、勇于进取、善于捕捉商机创办实业的精神。 1890年陈嘉庚17岁时,第一次出洋新加坡习  相似文献   

9.
陈惠惠 《世纪桥》2011,(13):5-7
陈嘉庚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华侨,他不仅在近代教育、政治、金融、建筑等领域颇有建树,而且还在国民卫生方面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陈嘉庚先生的国民卫生观主要体现在居住环境卫生、身体康健卫生、医药救护卫生等诸多方面,这些重要的思想和理念对现代国民卫生观念的形成以及现代国民卫生体系的最终建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厦门国立第一侨民师范学校,是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倡办的。侨师诞生后,众多青年学子在学期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号召和推倒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的指引下,初步树立起爱国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先后走上了爱国、革命和从教的人生正确道路。陈嘉庚晚年付出巨大心血和辛劳成功倡办国立侨师,是利国利民的壮举,功德无量,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侨领陈嘉庚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嘉庚先生长期侨居新加坡,是一位热衷于兴办家乡教育等公益事业的爱国者。1910年,36岁的陈嘉庚在新加坡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积极募款资助孙中山和福建省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12.
正1940年5月31日,新加坡华侨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访问重庆后,抵达延安。陈嘉庚在延安先后考察了工厂、机关、学校和市场,广泛接触老百姓,延安廉洁简朴的作风与重庆当局奢靡之风形成强烈反差(1)。返回新加坡后,陈嘉庚将在重庆和延安的所见所闻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厦门国立第一侨民师范学校,是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倡办的.侨师诞生后,众多青年学子在学期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号召和推倒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的指引下,初步树立起爱国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先后走上了爱国、革命和从教的人生正确道路.陈嘉庚晚年付出巨大心血和辛劳成功倡办国立侨师,是利国利民的壮举,功德无量,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儒林 《党史纵览》2002,(8):24-25
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建设、民族振兴,大力兴办科学教育文化事业,支持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受到全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尊敬。  相似文献   

15.
田吉 《学习导报》2012,(17):63-63
1919年7月13日,回国不久的陈嘉庚在厦门陈氏宗祠向三百余位各界人士发表了这场慷慨激昂的演说。他或许没有想到,尚在规划之中的厦门大学,日后会发展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也正缘于此,历届厦大师生对校主陈嘉庚“毁家兴学”壮举的崇敬和追随,早已深深植根于鹭江之畔,内化为这所学校的精神与灵魂。  相似文献   

16.
爱国侨领陈嘉庚一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建设、民族振兴,倾其所能兴办文化教育事业,支持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因而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受到全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尊敬。  相似文献   

17.
黄禹康 《世纪桥》2012,(10):45-49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为了慰劳祖国抗战军民,南洋华侨首领陈嘉庚亲自组织并率领南洋各属华侨筹赈会回国慰劳团(简称“南侨慰劳团”),对重庆和延安等地进行了实地慰劳考察。通过对战时国共两党的近距离观察,陈嘉庚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官员大失所望,对毛泽东的中共及延安军民则大加赞赏,并作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演讲,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军民和华侨的抗日斗志。  相似文献   

18.
近来,阅读了陈天绶、蔡春龙撰写、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嘉庚之路>一书,受到很深的教益.这本书以其丰富的、翔实的史料详尽地、如实地论述了一代伟人陈嘉庚的一生历程.  相似文献   

19.
<正>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和蒋介石分别宴请过华侨领袖陈嘉庚。两顿饭产生的政治效果,足以说明什么是"人心",什么是"最大的政治"。1940年春天,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带着南洋华侨的殷殷嘱托,率团回到祖国慰问抗日军民。蒋介石对陈嘉庚一行十分重视,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接待。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国民政府成立了由20多个党政军重要部门组成的"欢迎委员会"。尽管当时财政拮据,但  相似文献   

20.
1941年12月,日军攻陷新加坡,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被迫辗转迁往印尼爪哇岛。由于日军悬赏100万元搜捕,途中险象环生。避难期间,陈嘉庚心系祖国抗战,置生死于度外,写下鸿篇巨制《南侨回忆录》,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危难志更坚》表现陈嘉庚的伟大襟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