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区域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辐射力的不断增强,城市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的发展即将影响到周边村庄,城乡结合部地域呈现出了城市化的雏形。本文结合广州市郊区中心村规划实践,探讨经济发达地区城乡结合部中心村规划若干理论问题,以期对我省村庄规划有所启示。一、中心村规划的必要性1城市统一规划建设的需要经济发达地区城乡结合部中心村是中心城市现状或规划建成区的一部分,其发展建设必须服从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2实现城乡结合部可持续发展城乡结合部是一种特殊的地域类型,也是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  相似文献   

2.
城乡结合部地区随着外来务工者的增多,多数农民在自家院子内外建起了出租房,“瓦片经济”成了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城乡结合部的管理和规划滞后,导致这些地区的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被人们称之为“城市烂边”现象。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城乡结合部耕地非农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兰  吴九兴 《理论月刊》2006,(12):169-172
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耕地是耕地保护的重点,研究该地区的耕地非农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武汉市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利用特征、耕地非农化现状及其驱动力,最后提出了解决城乡结合部耕地被过度非农占用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德宝 《公安研究》2010,(10):43-47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快,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财物流动性不断增强,成为未来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区和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部位。研究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特殊区位特点,努力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丰富治安防控手段和措施,对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治安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倩 《前沿》2014,(15):157-160
城乡结合部的出现是城镇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准城镇社区,城乡结合部在转化为真正意义的城镇社区前,在管理上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城乡结合部的社区管理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从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视角出发对提高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水平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各种矛盾与问题突出,成为影响首都形象和制约城市发展的问题区域.本文在分析城乡结合部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发展的新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乡结合部治理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结合部治理之道本刊记者岑生挺城乡结合部在地理环境、人口构成和流动以及社会面控制等方面,与城区、农村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城乡结合部犯罪诱因多、发案率高和打击防范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地整治城乡结合部、确保社会稳定,进而促进城区和农村...  相似文献   

8.
位于城市周边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治安形势日趋严峻。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资本的下降,其原有的“熟人社会”变成了新的“陌生人社会”,人们相互之间缺乏一定的互动网络与信任,行为容易“失范”。促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安全的基本策略是建立规范、构建网络、建立组织、重建信任,以增进这些地区的社会资本;这已经初步为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实践所证实。要更有效地维护好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会安全,就必须适应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形势变化,加快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会管理体制变革,加强社区建设,促进政府管理力量与基层组织的合作,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形成警察与基层组织的良好合作关系,努力建立规范,促进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互动,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努力增进这些地区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国家逐步进行了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了农业与非农业的户口限制,取而代之的是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而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城镇与农村之分在经济收入指标、消费支出比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不仅是城市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海淀北部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一、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服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外来人口已经成为城乡人口的重要组成海淀北部城乡结合部地区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1.
唐张新 《江苏政协》2011,(10):46-47
<正>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县级行政区域处于城乡二元经济的结合部,也是当前社会矛盾多发的重要源头,加强和创新县域社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突出以人为本,推进社会问题的源头治理1、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事情抓起,加快提升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设施、保障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极大地影响城市环境卫生整体水平的提高。本文在对丰台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环卫设施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指出了存在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乡结合部的社会保障存在双重二元结构,涉及不同保障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变化大、衔接性差,社会保障政策存在真空地带且保障水平差距大,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不能有效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流动人口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受到限制。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北京城市化进程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完善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城乡结合部整体社会保障水平,维护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明确不同社会保障主体的责任边界。  相似文献   

14.
<正>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管理政策的核心是要解决这一地区有关重建社会的问题,以实现社区自我发展和自我建设所应具有的组织能力和有关规范人财物的制度能力,这需要完善已有行政体制,整合行政资源,政府应在人、财、物三个方面为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管理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城乡结合部治理的社会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确立统一规划和行政制度建设;发挥村  相似文献   

15.
以城乡统筹思路创新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建工作,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形成城乡党建要素资源充分互动,不同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互为促进,并发挥其最大效能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以城乡统筹思路创新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建工作,理念要先行;组织设置及工作机制是关键;发挥党的组织功能是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任何大学都处于一定的社区环境之中,周边社区环境对大学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中国的大多数大学都位于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是一种特殊的社区,物质设施、社区管理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与城市中心区均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较多,社会环境复杂,存在较多不安定因素。周边社区居民、有关单位和管理机构与大学各有关部门以及广大师生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互动关系。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转型的社会条件下,周  相似文献   

17.
路华 《山西政报》2008,(24):38-38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人数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尤显突出,如不给以高度重视并予以及时解决,势必秧及社会稳定.制约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结合部的医疗卫生工作亟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结合部的医疗卫生工作亟待加强近几年来,民革郑州市委在做好其它工作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坚持在城乡结合部开展医疗咨询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活动,宣传了民革,扩大了社会影响、一方面,为群众解除厂病痛,另一方面也给民革党员中的医务界...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发展为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嬗变,同时也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为了跟上城镇化脚步,基层党组织需要创新基层党建责任体系、强化城乡结合部党组织的整合功能、创新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城乡结合部党组织设置,从而确保党建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北京有个高井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近郊,城乡结合部,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人数不断上升,甚至有的还失去了自己世代居住的村庄,成了另一种“移民”。同时,城乡结合部又往往是流动人口大量涌入、聚居的地方。两种“农民”共同面临着“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