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九月五日,巴以就执行去年十月签署的怀伊协议及恢复巴最终地位谈判达成一致.并签署了备忘录。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答:九月五日,巴以经过认真谈判,就执行怀伊协议及恢复巴最终地位谈判达成一致并签署备忘录,这是中东和谈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对此,我们表示欢迎和祝贺。中国政府支持巴以双方以及中东和谈有关各方为推进中东和谈所作的积极努力。中国始终认为,尽早实现中东和平是地区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是阿以双方现实和长远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2.
问:目前,中东暴力冲突愈演愈烈,日前在埃及召开的阿拉伯联盟会议决定,暂停同以色列的所有政治联系,中方对此有何评论?答:我们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暴力冲突严重升级并导致中东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表示严重关切,中国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暴力活动,对以色列滥用武力,造成巴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予以谴责。以巴冲突升级已经严重威胁到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且对该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产生消极影  相似文献   

3.
天下眼     
《民主与法制》2013,(31):7-7
沙特拒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10月17日,第68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选举沙特等5国为2014—2015年度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但沙特宣布拒绝出任,其主要理由是,认为安理会“未能结束叙利亚的战乱”“制裁巴沙尔·阿萨德政权”;“在过去数十年间未能有效解决巴以冲突,推动中东和平”。  相似文献   

4.
问:联合国安理会今天就伊拉克问题通过了第1154号决议。你对此有何评论?答:安理会今天一致通过决议核准了联合国与伊拉克签署的谅解备忘录,这将为以和平方式从根本上公正、合理地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奠定基础。我们对此表示欢迎。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切实执行该谅解备忘录,进而防止危机的再度发生。我们希望伊拉克认真履行其有关义务。中方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分歧。我愿强调指出,刚刚  相似文献   

5.
3月12日,以军向巴勒斯坦发动了自1982年黎巴嫩战争以来的最大军事攻势,一天之内竟杀害了30多名巴勒斯坦人,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中国对此举亦深感震惊并予强烈谴责。联合国安理会3月13日通过1397号决议,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个国家在一个地区、在安全和被承认的边界内共存的远见"。这是安理会自巴以2000年9月爆发冲突以来首次通过有关中东问题的决议,同时也是安理会首次以决议形式明确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巴以之间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对抗已经证明,双方除了在这片“上帝应允的土地上”实现共存之外,别无其他选择。  相似文献   

6.
问:中方对下周将在美国举行的巴、以、美三方会谈有何评论? 答:中国支持任何有利于推动中东和谈向前发展的努力。我们对巴、以、美将于下周在美国举行三方首脑会晤表示欢迎,并真诚希望会晤能取得积极成果,以推动和谈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问:联合国安理会日前同意成立三个评估小组,就伊拉克裁军情况、伊人民生活状况及伊遣返科威特战俘等问题进行评估,中方有何评价?答:安理会决定就伊拉克问题设立三个评估小组,在打破伊问题僵局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中方对此表示欢迎。今后一个时期的关键,是确保各小组能客观、公正地对伊有关问题进行评估。为此,应加强安理会对评估小组的政治指导。我们希望联合国秘书长在评估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呼吁有关各方表现出诚意,以公正、合作的态度推动安理会有关决议的全面执行。  相似文献   

8.
美国曾积极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也一度视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为该地区实现和平与稳定的关键人物。为促使巴以达成历史性协议,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于2000年7月把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和阿拉法特主席一同邀请至戴维营,亲自主持谈判。克林顿对待中东问题的态度是积极的,对巴以双方领导人都是热情的。但其继任者布什却在中东问题上拉开与克林顿政府的距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采取相对超脱的中东政策,对阿拉法特的态度颇显冷淡。布什上台后从没有会见过阿拉法特,也没有与其通过电话。随着巴以冲突的不断升级,巴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平民的…  相似文献   

9.
卫灵 《人民论坛》2020,(11):130-134
特朗普政府于今年年初推出"中东和平新计划",使巴以问题再次成为中东政治焦点。国际社会纷纷做出反应。巴以冲突症结何在?美国的中东政策为何偏袒以色列,年初抛出该计划欲意何为?深入分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考量。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该计划再次激化了矛盾,无助于推进巴以问题的解决。中国支持"两国方案",愿本着发展促和平的理念,与巴以开展互利合作,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相似文献   

10.
问:中美前一段知识产权磋商取得了什么成果?新一轮磋商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中方对此轮磋商有何期望? 答:自本月15日以来,中美双方就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建设性的磋商,并取得了进展。新一轮磋商目前正在进行,由我外经贸部副部长孙振宇同美国贸易副代表巴舍夫斯基共同主持。我们希望谈判取得成功,希望中美双方能在此轮磋商中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问:冰岛外交部近日发表了一份对华关系新闻公报。中方对该公报有何评论?答:冰岛外长特使奥古斯特松(MR.Helgi Agustsson)于10月19日来华就双边关系与中方进行了磋商。此后,双方通过外交途径继续就有关问题交换了意见。冰外交部于11月21日发表了新闻公报,重申冰将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不与台湾发生官方关系。我们对此表示赞赏,希望冰方今后谨慎处理台湾问题,避免再次发生台湾政要去冰岛活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在北京举行招待会,纪念“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出席了招待会。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和巴勒斯坦驻华大使迪亚布·那米尔·鲁赫在招待会上发表讲话。陈昊苏会长在讲话中指出,中东问题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给地区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国际社会应加大促和力度,尽早结束巴以冲突,缓和地区紧张局势,为重启中东和平进程创造条件。他强调,作为巴勒斯坦人民真诚的朋友,中国将继续支持巴人民的正义事业,为实现中东和平…  相似文献   

13.
主席先生:值此"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英勇的巴勒斯坦人民致意。"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会本身表明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关注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对巴人民正义事业的同情和支持。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不恢复巴人民的合法民族权利,中东就无和平与稳定可言。这一点已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4,(4):37-38
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足由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共同提出的一项通过推动巴勒斯坦存2005年底前建立独立国家以结束巴以冲突的和平方案,去年4月30日,中东问题四方会议代表分别向巴以双方递交了“路线图”计划文本,  相似文献   

15.
9月底以来,中东和平进程出现严重危机,日见升级的流血冲突大有毁灭人们翘首以盼的巴以和平进程之势。在此危急关头,国际社会进行了积极的斡旋。10月12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分别向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巴拉克致口信,对当前的巴以冲突深表关切。10月17日,由巴、以、埃、美、约及联合国和欧盟等各方参加的沙姆沙伊赫首脑会议就停火问题达成协议。但是,暴力冲突仍在持续。 目前,有关方面对于巴以和平进程中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尚未找到解决的办法。要彻底打破中东和平的僵局,尚需有关各方做出艰苦的努力。 世纪交…  相似文献   

16.
巴以和平谈判持续多年,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时至今日仍困难重重。自2002年4月份以来,巴以冲突持续升温,并导致战火不断,直接影响着中东地区的稳定。联合国和世界各国首脑,都为中东和平不遗余力进行各种斡旋活动。  相似文献   

17.
问:中美双方关于美军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事件的谈判将于何时、何地举行?能否介绍中方谈判代表团的组成情况?谈判的主要议题是什么? 答:根据双方有关谅解,中美将于4月18日在北京就美军侦察机撞毁中方军用飞机事件及相关  相似文献   

18.
问:巴以局势日益恶化,和平前景黯淡。你对此有何评论?中国是否准备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作用?答:中国对以色列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进一步恶化深表关切。日前,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决议,谴责以色列使用武力并造成巴平民大量伤亡,中国对这项决议投了赞成票。中国红十字会将向巴勒斯坦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中国谴责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于3月21日向第59届联大正式提交报告,报告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联合国改革的最敏感话题——安理会扩容问题。安南表示,他支持印度、巴西、德国和日本加入安理会。而在数天前,美国国务卿赖斯表示“美国毫不犹豫明确”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时间支持日本加入的声音异常高涨,就连中国国内一些观点也倾向于支持日本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我认为中国及亚洲各国应旗帜鲜明地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先,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存在道德障碍。安理会现有的五个常任理事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战胜国,拥有…  相似文献   

20.
问:继美众议院日前通过"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议案后,美参议院19日也通过了此议案,请问中方对此有何反应?答:美国国会不顾中方坚决反对,通过所谓"支持台湾参加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议案,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和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中方已就此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必须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