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韩两国人民彼此侨居,早在商周之际就已开始,并且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不绝。近代以降,尤其是1882年8月《中韩商民水陆贸易章程》签订后,移居韩国的华侨逐渐增多。据统计,1883年为162人,1893年达2182人①,1907年为7902人,1910年增加到11818人②,1930年多达69000余人。③ 近代早期,华侨主要居住在仁川、釜山、元山和汉城四地,其后又扩大到木浦、镇南浦、群山、清津、大丘、新义州等口岸。旅韩华侨的籍贯以山东省籍为最多,其次是河北、浙江、广东、山西、湖北等省。华侨在韩国主要…  相似文献   

2.
由韩国华侨经济人组成的非经营性的社团法人组织“韩国华侨经济人协会”1999年5月27日正式成立。韩国华侨经济人协会成立典礼于5月27日在汉城明洞乐天大酒店举行,韩国华侨学者协会。韩国山东同乡会、韩国华侨药剂师协会和韩国华侨韩医协会等团体的200余名代表出席了成立典礼。韩国华侨经济人协会会长哀国栋在致词中说:“在韩国政府的支持下,在韩从事经济活动的华侨成立了社团法人组织,今后必将更积极地开展活动,进一步发挥世界各地华侨与韩国经济相联系的纽带作用。”韩国华侨经济人协会成立  相似文献   

3.
设于非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于一九六六年选育出矮扦、耐肥、高产的水稻IR 8即国际稻8号,一九六八年到一九六九年在东南亚各国普遍推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增产记录,被誉为“奇迹稻”和“绿色革命”,作为解决六十年代后半期东南亚粮食危机时的一项认真尝试,它起过一定的作用。在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一年期间,这一地区由于扩大播种了该所育成的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抗虫、抗倒伏、高产等特性的新产品种:如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简况     
20 0 3年 3月 2 0日 ,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伊拉克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位于亚洲西部。北接土耳其 ,东临伊朗 ,西毗叙利亚、约旦 ,南邻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境内西北部为阿拉伯高原 ,东北部为库尔德山区 ,西部是沙漠。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全境 ,两河流域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伊拉克面积 4 4万平方公里 ,人口 2 31 0万 ,其中阿拉伯人占 73.5% ,库尔德人占 2 1 .6 % ,其余为土耳其人、亚美尼亚人、亚述人、犹太人和伊朗人等。居民中 95%信奉伊斯兰教 (什叶派占 54.5% ,逊尼派占 4 5.5% ) ,少数人信奉基督教或犹太教。伊拉…  相似文献   

5.
近年來柬埔寨農业部門和工业部門都取得很大成就。大米产量从1953—1957年每年平均的1百25万噸增至1962年的1百50万噸。1953年至1962年間,棉花产量从4百噸增至2万9千6百噸,这是扩大耕地面積的結果。其他主要農产品增加的百分比如下;大豆,233;橡胶,76;木棉,71;豆类,33;胡椒,27;紅玉米,20;烟叶,13。由于这些是重要的出口产品,这些产品产量的增加可以預期于1963年取得更多的  相似文献   

6.
“帮” 身无分文、两手空空,为出外谋生而飘洋过海的人,怎么能够发展成为对东南亚社会具有巨大影响的社会集团呢?这是华侨问题的重要核心。现试说明其中几个因素。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华侨具有根深蒂固的互相合作的团结意识及其组织,这叫做“帮”,而由具有同一出生地的人结合在一起的地缘团体,则称为“乡帮”。具有代表性的是所谓五大帮(潮州帮、广东帮、福建帮、客家帮及海南帮)。  相似文献   

7.
70年代后期,中越两国关系严重恶化,越南当局掀起反华排华高潮,旅居越南的华侨华人受到残酷的迫害,大量的华侨华人逃往第三国或第四国定居。还有相当大部分仍然留在越南,留下来的这一部分人现在生活、工作、经济等状况究竟如何呢?本文作简略介绍。 一、人口分布及职业情况  相似文献   

8.
河内的华侨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东南亚地区的华侨问题,虽已有不少的论著发表,但是,由于史料不足,对于华侨的历史,还有很多地方是不清楚的。本来,华侨的出国并没有什么国家的背景,有时是因为犯了国法才渡洋至海外的。根据中国的史籍,记载有关华桥问题的并不很多,因此,就必须借助于当时欧美人的旅行记,以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民侨居越南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长期来,由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的关系,华侨已成为越南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一九五二年的统计,华侨有一百五十万,其中百分之九十居住在越南南方,中部和北方只分别占百分之三点四和百分之六点六左右。华侨在全国人口总数中约占百分之五,仅次于占百分之八十五的京族。在这漫  相似文献   

10.
保加利亚农业的发展一般可以分成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从1944年革命以后开始,特别是在保加利亚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1948年)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计划之后,直至1958年结束。在这一时期,为了在保加利亚的具体条件下创造性地运用列宁的合作化计划和考虑保加利亚农村形成的传统,保加利亚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华侨”名称的出现考证者颇众,李长傅要言不烦,于《南洋华侨史》云:“清末因革命运动,中华二字始注入侨民之脑中,有中华会馆、中华学堂之建设,乃发生华侨之名称。”“中华”两字是否因为清末革命运动,始注入侨民之脑中,鄙意对此窃有所疑。 “中华”一词由来已久,最初曾以人名出现于史前传说,《路史》有关于黄帝封东山而  相似文献   

12.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便开始侨居国外。他们虽然远适异国,但念念不忘故土,特别是近百年来,他们为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他们和当地人民一道,胼手胝足,同建家园;披坚执锐,共御外侮,为当地民族独立与经济繁荣而流血流汗、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华侨在国内外的功绩,中外典籍,史不绝书。丰碑(立乞)立,永为世人所传颂。  相似文献   

13.
华侨人数众多,大部分在第三世界国家,在美、欧、日本和加、澳的也不少。他们是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发展友谊的重要纽带。广大归侨、侨眷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力量。研究华侨历史,做好华侨工作,团结广大华侨,充分调动归侨、侨眷的积极性,对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促进中外文化科学技术交流,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增进华侨  相似文献   

14.
廖文辉 《东南亚研究》2012,(5):88-93,112
许云樵为马新史及东南亚史研究的泰斗,著述等身,研究领域广泛。华侨华人研究亦是其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除了十余篇有关东南亚华侨华人专题和人物研究的论文外,他还留下了一部约四十万言的《华侨篇》。他的华侨华人研究,是在马新国家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以人物传记的撰述最具代表性,同时能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注重文献和工具书的整理和统计数字的引用。许云樵的华人史研究,除了史料丰富,旁征博引,同时叙事原委脉络清晰,娓娓道来,常能在生涩的学术论著中看到通俗的书写。  相似文献   

15.
广州历来以对外贸易发达和华侨众多著称。此两者,至今仍是广州的显著特点,也是发展广州外向型经济,建设现代化广州的两大优势。本文试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华侨与近代广州对外贸易的关系,揭示华侨在促进广州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原题为《问题的提起》、是作者所著《华侨资本的形成与发展》(东京文真堂1980年版)一书的第一章。 李国卿一九一六年出生于中国吉林省,一九六三年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法学研究科硕士课程毕业,一九六七年同大学经济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历任国际基督教会大学客座教授、贸易中心讲师,现任《太平洋经济评论》杂志论文主要撰稿人,“TwirCircle”驻日本特派记者等职。 《华侨资本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作者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全书共分三章:第一章《问题的提起》是结论部分;第二章《华侨资本的形成》,是全书的主要内容,大致又可分为《总论》及《分论》两个部分,《总论》纵论华侨发展史的分期及各个时期的概况;《分论》分别论述东盟五国及印支三国华侨经济发展情况;第三章《华侨经济的展望》是结论部分,结合执笔时印支形势的发展,展望华侨经济的未来,提出了作者的见解及主张。现先译出第一章(编者按:发表时对译文曾略加删节)其余各章以后将择要译介。  相似文献   

17.
菲律宾华侨在抗日救国运动中,在东南亚各侨社中,如按人平均,其贡献最大。阐明1931—1941年菲律宾华侨抗日救国运动的历史及其贡献,对于向国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扬海外赤子的爱国传统,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试就菲律宾华侨抗日救国运动的几个主要活动方面,进行分述。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洋洲地区逐渐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居民主要的移民选择地之一。随着大洋洲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这一领域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本综述梳理和评述了有关大洋洲华人史的演进脉络与华人社会的经济、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论著。大洋洲华侨华人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鸦片战争至二次大战前为第一阶段;二次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70年代末以来为第三阶段。纵观大洋洲华侨华人研究,还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1)研究力量有待加强;(2)经过深入研究并有一定理论深度的专著较少;(3)对大洋洲不同国家华侨华人的研究程度明显不平衡。  相似文献   

19.
缅甸华侨的进步活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太平洋战争以前;第二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五年日本占领期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华侨中的进步分子几乎全部逃难回国,因此这一时期华侨的进步活动基本上停顿。  相似文献   

20.
回国定居是华侨的基本权利,保障华侨回国定居权的实现是国家的法律义务。但由于长期受权力本位观念的影响,侨务政策僵化,侨务立法数量不足而且位阶偏低,我国华侨回国定居权保障制度存在政策与法律相互矛盾、法律规定模糊不清、申请条件严苛、权利救济不力等问题。笔者建议树立管理与服务并重的理念,坚持平等保护与适当照顾原则,制定华侨权益保护法,重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全面放宽华侨回国定居申请条件,完善难侨回国定居制度,发挥侨联在华侨权利救济方面的作用,实现对华侨回国定居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