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到《曾国藩家书》(以下简称家书),不能不先提及曾国藩。在我国,曾国藩是个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传奇人物。民间素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清史稿·曾国藩传》称他"中兴以来,一人而已",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事实上,曾国藩长期以来在民间的显赫声誉,和家书也有很大的关系。新中国建立前,家书几乎是所有读书人必读的书。直到今天,也仍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台湾文学史上,王鼎钧是一位重要的作家.他众体兼擅且独具风格,在小说、散文、评论、话剧几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被称为台湾文学界的五项全能.长久以来,他的散文艺术成就掩盖了他在其它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小说艺术.为了更完整地认识他的艺术发展道路,本文拟对王鼎钧的短篇小说创作做一番探究.(一)严格地说起来,王鼎钧的短篇小说共有十二篇,即收集在《单身温度》这部短篇集中的作品(有人将王鼎钧的《一方阳光》、《红头绳儿》也视作小说,我以为那只是有着较多叙事成份的散文作品,原因容当另叙).《单身温度》原名为《单身汉的体温》,也曾被人改为《白如玉》出版,最后由作者定名为《单身温度》由台湾尔雅出版社再版.此书创作于60年代中后期,初版于1970年.这部小说在作者的创作道路上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这是因为在它之前,作者的创作以说理性议论性的文章为主;而从它开始,作者的创作风格转向抒情性象征性,逐步形成了自己“幻中见真”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3.
正岳麓书社出版定价:45.00元"正人先正己,治国先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族与家风。曾国藩一生修、齐、治、平四个方面都堪称楷模,但他留给后世最重要的遗产还是曾氏家风文化。本书从《曾国藩家书》出发,探明曾国藩家族的内部关系,尤其是他对兄弟与儿子的教诲。作者在书中将曾国藩的治家之道归纳为四大要点:"和:‘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平生最爱读的四种书中,有一种是韩文。他在读书笔记、日记、书信、文集中,涉及到学问之事时,提得最多的,也是韩愈及其古文。曾国藩偏爱韩文,并对它有深入的钻研和独到的见解。探讨曾国藩对韩文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曾国藩其人,同时,还可以使我们对韩愈文学成就了解得更为深透。曾国藩对韩愈的研究,一般不涉及韩愈文学创作之外的问题,他“私淑韩公”,主要是把韩愈当作一个前辈艺术大师看待,极力去发现、挖掘、探讨韩愈作品中的美学特征,作为文学创作的借  相似文献   

5.
《文学四季》1989年第二期(夏之卷)刊登的李宽定的长篇小说《浪漫女神——和一个不安分男人的不安分灵魂》引起了一些大学生的兴趣和争论.北京某大学87级20多位学生就这篇小说举行了一次讨论会.会上,有人认为人物写得挺真实;有人认为人物没有现实基础;有人认为书中的主要人物感人;有人认为书中主要人物不可取;有人认为该书的社会导向不好;有人认为文学作品不必强调社会导向.▲刘建华:我读了《浪漫女神》,开始没觉得它好.这部小说只是一种描述,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虽然生活在大学校园,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要纯洁得多.从小说中看,主要人物安琪缺乏存在的基础,我认为是作者凭空臆造的.象《女大学生宿舍》中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部内容严肃、主题深刻、风格冷峻而又真实的长达四十五万字的纪实体小说《血色黄昏》与读者见面了,作者为青年作家老鬼.老鬼即书中主人公、第一人称的林鹄,实际上是中国著名女作家、以《青春之歌》成名的杨沫的儿子.书中如实地描写了"文革"  相似文献   

7.
赵昂的这本随笔集,我有幸看到出版前的书稿。忽然想到一句杜诗,“故国平居有所思”,我读到了他的“有所思”。此书分为三辑,“长吁短叹”一辑多半是倾诉衷曲,“浅唱低吟”一辑是在日常生活中即兴点评,“咬文嚼字”一辑则流露了作者的机智。《废话连篇》一文,讲了他对“正确的废话”的看法,也可以看做是这本名为《正确的废话》的书的解题。从他对“正确的废话”的命名,对它产生的语境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这种时代病的洞察和无奈;如果浑浑噩噩,了无知觉,也便没有无奈了。“正确的废话”就像一股污泥浊水,任其泛滥,黏滞人的七窍,淹没人的心…  相似文献   

8.
哈斯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斯宝是我国十九世纪虽不广为人知但却成就卓著的蒙古族翻译家和小说批评家,他将我国著名小说《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编译成蒙古文四十回本《新译红楼梦》,并对译本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点式批评.在我国小说批评史上,少数民族作家用少数民族文字对我国传统的著名小说进行评点,哈斯宝是唯一的一位。遗憾的是,关于哈斯宝,我们的了解微乎其微,只是在他的《新译红楼梦》中获得了一些关于他身世的信息,使我们知道他自号施乐斋主人、耽墨子,根据序中“道光二十七年(即公元一八四七年)孟秋朔日撰起”之语,以及书中第十三回回评…  相似文献   

9.
《党史博览》2012年第1期刊登了一篇文章——《刘少奇“文革”中两次公开“答辩”》,该文有不少史实不准确或不对。该文作者窦应泰先生写了十几部传记作品和小说,还有许多文章,是一位多产作家;他送我好几本书,  相似文献   

10.
曾国潘与桐城派的关系的中心问题就是,究竟曾国潘是篡了桐城派的文 统,还是继承了桐城派的文统?这个篡统说的最早提出者,是与曾国藩同时的吴敏树。他在《与筱岑论文派书》中提出:“果以姚氏为宗,桐城为派,则侍郎(指曾国藩—引者)之心,殊未必然”。言外之意是说,曾国藩在《欧阳生文集序》中,以姚氏为宗,桐城为派,论述桐城文派与世变相因的关系,并非出自曾国藩的真心实意,不过是  相似文献   

11.
博览文汇     
<正> 快乐计划好多年以前,我看过一本小书——《人的思想》,对我的生活产生了长远而良好的影响。书的作者是詹姆士·艾伦,下面是书里的一段:"一个人会发现,当他改变对事物和其他人的看法时,事物和其他人对他来说就会发生改变……要是一个人把他的思想朝向光明,他就会很吃惊地发现,他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人不能吸引他们所要的,却可能吸引他们所有的……能变化气质的神性就存在于我们的心里,也就是我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这个时代更多的是风花雪月的故事,已经很少有人愿意掏腰包买《抉择》这样的书了。但,将它改编为电影(《生死抉择》)放映后,这部小说畅销了。人们被银幕上李高成的生死抉择感动得落泪——有一种激情在我的心里涌动。不觉得想起了宋人王令的一句诗:“子归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对《抉择》的作者张平的采访使我加深了这种感受。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5,(20)
<正>拜读《盗梦笔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因为它的火热程度。读完之后,才发现这部小说的魅力,真的是不可磨灭。我也没想到这书中的角色会让我看完书之后还在揣摩他的性格、背景、前途以及他的未来。作者三叔笔锋细腻,我有时候甚至觉得张起灵这个角色是真实存在的,他就活在这片神州大地上,和我们一样呼吸着一样的空气。张起灵这个人,性格是难以言喻的。第一遍翻开《盗墓笔记》的时候,我觉得张起灵是一个冷冰冰的人,很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中国近代史,被国共两党领袖同样推崇备至的人物,当属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为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同好。毛泽东16岁就通读《曾文正公全集》,当年他读过的这部书,至今还保留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1917年他再次通读以后,对中国历史人物作了一番研究,得出  相似文献   

15.
徐风 《民主与法制》2007,(1X):27-29
最近,一部深刻揭示司法腐败的长篇小说突然走红,引起了各界好评。小说于2006年10月出版,短短三个月里,它多次登上图书风云榜,成为反腐题材畅销书;多家报纸和电台进行连载或连播;改编成电视剧也正在进行中;而这部小说的电子书。在网上的点击率也居高不下。 这部小说名为《政法书记》。作者名叫许开祯。此刻。他正在膀格里沙漠边缘.长城脚下的甘肃省武戚市家中,创作着他的下一部作品。近日,他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讲述了《政法书记》创作的幕后故事。  相似文献   

16.
曾纪鑫的《千古大变局》,近期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继《千秋家国梦》、《拨动历史的转盘》、《永远的驿站》、《历史的刀锋》之后又一部文化历史散文力作。正如著名学者谢泳所言:"曾纪鑫是中国最早写作文化历史散文的作家之一,他是一位有现实关怀和历史责任感的作家。"作者这次将笔墨集中于近代中国,以洪秀全、曾国藩、  相似文献   

17.
王素华  吕文鹏 《前沿》2011,(8):177-179
元小说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文学中的投影,对虚构和现实的关系提出质疑,对语言表征产生危机,思考着"什么是小说,怎样写小说"的问题。旅法爱尔兰裔作家塞缪尔.贝克特作为极具代表性的元小说作家,他独特的写作风格一直为世人所瞩目。他的小说《马龙之死》极端反传统,通篇运用了露迹、作者闯入、创作与评论相交融、语言片段的拼贴等策略,充分展现了其元小说性。本文拟从《马龙之死》的文本出发,分析其主要的元小说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8.
赖守忠 《前沿》2012,(20):138-139
霍桑的小说《红字》是一部经典心理剖析的小说.作品以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新英格兰为背景,反映当时清教徒们复杂的情感及心理活动,具有神秘色彩.本文将通过对小说《红字》的解构主义分析,来了解小说里所影射的颠覆性意义和影响,进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价值,更深入地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9.
同治五年,55岁的曾国藩在家书中对曾国荃回顾了他一生三次"为众人所唾骂"及三次军事大失败。第二年,他又在家信中对曾国荃回顾了平生"四大堑"。综合这两封信,让我  相似文献   

20.
桂杰 《中国减灾》2011,(4):60-60
我是在日本“3·11”大地震之前读到王力、王一男父子《天大的小事》一书的。这是一本关于城市细节的书,作者意在通过图片展示和中外对比,让读者清晰了解城市之间的差距。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天大的小事》中的细节,“哗啦”一下子跑到了我的面前,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