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是现代公共管理的前沿课题,绩效评价的关键是构建一整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就是建立“以人为本”、“人本政绩”为根本尺度的评价体系,以此为手段,较好地促进政府绩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要求地方政府必须提高决策质量,避免决策失误。目前,地方政府决策中仍然存在诸如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决策公开化、透明化程度不够,决策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决策咨询系统作用发挥不充分,决策人员的素质不够等问题,易造成决策失误。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地方政府必须改革和完善决策的监督制约机制,增强决策的透明度,提高决策过程的公众参与度,完善地方决策咨询制度,完善决策责任制度,提高决策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绩效价值存在经济绩效价值泛化、公众的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价值缺乏、公共利益没有成为共同价值等问题,比如,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程序不规范、评价技术与方法落后、绩效改进机制缺乏等等。本文基于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价值重置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提出具体的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俊 《法制与社会》2010,(4):138-139
行政权力的特殊性决定着政府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完善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强化政府公民道德建设职能;完善监督机制,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政府公务员要加强自身修养,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表率。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政府绩效评价作为提升行政效率、实现地方发展的管理工具在众多地方政府中得以推行。但在目前各地"高绩效"成绩单下,却存在着愈演愈烈的价值冲突倾向。为了探究其原因,论文通过对四川省资中县政府绩效评价的案例研究,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了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协同理论。研究发现,宏观政策与地方现状的偏差构成了价值协同形成的宏观环境,多样化的评价对象和有限的地方财力则形成了价值协同发生的微观现实基础,通过统一性与多样化的矛盾、强化对上级政府的依赖性、弱化对上级政府的博弈能力和缺乏针对性的绩效评价体系共同搭建起来的桥梁,控制价值与回应性价值间发生了协同作用,从而导致了价值目标置换和价值冲突。本研究结果不仅拓展了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价值冲突成因的研究视角,而且在实践层面有望为发展出新的价值冲突管理策略提供机会窗口。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立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地方立法工作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本文试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地方立法工作,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到地方立法工作的各个环节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对地方立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形势下,地方立法指导思想和重点要着力实现"四个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地方立法理念;以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宗旨,进一步突出立法工作重点;以尊重立法规律、遵循立法规则为准则,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立法工作原则;以推进创新、完善机制为途径,进一步增强地方立法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任刚军 《政府法制》2008,(11):17-19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地方政府立法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为建设法治政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法律制度保障,就必须全面深刻理解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精神实质,坚持科学立法,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地方政府立法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我国环境管理体制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我国应制定"环境管理组织法",将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纳入法制轨道;要明确各环境管理机构的职权划分及其权责义务,为此要处理好三个问题,即中央与地方的环境管理权限界分,统管与分管部门的职能界分,地方环境保护主管机关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协调;要引入环境管理的社会参与机制,要全面引入绿色GDP评价体系,以改变现有政府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政府绩效评价,本质上是对公共政策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是公共政策完整逻辑过程的一个环节;因此,关于公共政策分析的框架以及与此相关的知识论视角,同样可以适用于对政府绩效评价模式的分析。绩效评价有两个模型,即公众参与模型和技术理性模型。由于在公共行政过程中专家和大众具有不同的知识和政策评价标准,因此不论是公众参与模式的绩效评估模式还是技术理性模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而将公众和技术理性结合起来的复合型政府绩效评价模式,可以兼顾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和技术理性,实现绩效评价实践对公共政策民主化和理性化的政策学习功能。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缺陷,我们有必要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BSC与KPI不仅可以应用于企业,而且可以加以改造,应用于政府。在应用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政府的特点,使二者克服各自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我国政府的BSC与KPI相结合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本文提出了设计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依据和步骤,以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以借鉴与运用。  相似文献   

12.
强化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有利于提升我国地方政府的施政水平,促进区域生态发展、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本文认为,应认真研究并分析地方政府绩效的内涵、绩效评估的主体选择、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指标分值的权重分配与绩效分级等基本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在价值取向、评估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制度化和规范化等方面存在种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树立科学的价值取向,设计科学的绩效评估考核体系、改善评价技术和方法,创建绩效管理制度化的平台.从而使绩效管理真正成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4.
政府绩效评估有助于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但现行的政府绩效评估已经不能满足吉林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结合吉林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新阐释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理念和功能。一方面,为吉林地方政府有效开展绩效评估工作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另一方面,为完善吉林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周实  关静 《行政与法》2005,18(5):43-45
建立行政评价法制度是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法发展的新趋势。行政评价法的概念在各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中逐步明确化。行政评价法制度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根据公众满意程度评价行政绩效,具有公共性的基本内涵;程序性是行政评价法的根本属性。在我国导入行政评价法,对于实现政府行政决策科学化,使财政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提高行政效率以及遏制腐败等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行政评价法制度应以效率、成果概念为核心,注重效率与质量、效率与程序的平衡;行政公开是行政评价的本质要求和显著特征,行政评价能够推动公开的深化,促使政府主动公开信息;行政服务向民营化转变是行政评价法制度的目标之一;行政评价法制度的宗旨是实现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近三分之一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已经开始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但尚处于自发状态,且缺乏相关立法。建议通过立法规范政府绩效评估,遵循地方立法先行、以地方立法推动中央立法的路径。立法应当主要规定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原则、绩效评估主体、绩效评估的程序、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结果的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谈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媒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媒体应该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但由于思想认识、法律制度和人才素质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媒体在处理相互关系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应该革新思想,提升理念;制定和修订新闻法、信息法、保密法;完善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人制度;改革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完善新闻行业的行为规范与自律制度;提升领导干部与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改变政府对媒体监管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齐绍平  何晖 《行政与法》2005,(11):25-27
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受发展观念的影响与指导,一种新发展观念与理论的提出,势必对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观的重大创新,根据决策有限性理论,科学发展观对公共决策的价值观念、决策体制、评价标准等将在理念与实践层次上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这一问题是由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政绩考核体系、政府财税体制、市场发育程度、社会组织力量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和政府财税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社会组织力量,通过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有效结合,继续加大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以期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冯涛 《河北法学》2005,23(12):64-67
中国企业所得税法的根本性改革是税法改革的重点。它直接关系到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权益的合理调整。构建公司所得税法是改革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改革应通过合理配置税权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权和地方对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通过降低税率提高税收的效率,通过合理配置优惠政策,实现企业公平竞争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选择科学的税法理论、正确的税收政策与社会发展背景作为分析框架,是达到企业所得税法改革的目标的较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