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消费主义思潮,以毫无节制的消费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为核心,并把消费与享乐当作是人生最高目标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这与我国消费领域所倡导的价值观是不相融的。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消费主义对我国社会的许多领域产生了消极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研究处于转型期时代背景下消费主义对我国青少年产生的消极影响,寻求抵制消费主义侵蚀的途径与对策,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消费主义与城市青少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费主义在我国城市青少年中已呈蔓延之势。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青少年中消费主义的种种表征和危害,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消费主义在我国青少年中流行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社会,消费成为社会中占主导位置的力量,消费也成为人们构建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青少年期也是个体身份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青少年在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的过程中受到消费主义的极大影响。更多的青少年通过消费彰显个性、品位,消费为青少年提供了自我身份认同的路径,然而青少年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加剧了青少年身份认同的危机。  相似文献   

4.
恶搞——一种消费主义文化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搞,因其娱乐性、搞笑性的特点迅速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且呈泛滥之势.笔者认为,这是消费主义文化时代大众激情反叛的表征,其本质是一种消费主义文化病.从社会心理角度分析,当前青少年恶搞成风主要是受后现代主义思潮、青年自身的个性特点以及人文的困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弥漫着消费主义的社会氛围中,网络恶搞并不会从此销声匿迹,因此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健康引导,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5.
黄成忠 《人民论坛》2012,(23):194-195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消费主义思潮等西方的主要社会思潮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观念影响越来越大,并且影响途径较以往已经有了明显变化。高校要从构建大德育课程、加强新理论研究、重视大学生利益诉求和发挥新媒介作用等方面积极引导西方思潮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消费主义问题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一研究议题主要围绕消费主义的概念、中国消费主义问题的成因和影响,以及中国应对消费主义的路径展开。中国消费主义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应从整合多个学科关于消费主义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消费主义在中国的特殊形态,以及解决中国消费主义的现实问题入手和努力。  相似文献   

7.
消费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人类的一种基本活动,但是在当代消费主义却面临着一系列值得反思的问题。本文从消费主义的根源、消费主义的社会转向、消费主义的价值分析、消费主义的辅助工具—广告的产生、消费主义人生观五个方面对当代的消费主义和当代消费主义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消费理论的现代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是现代社会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显著社会特征之一,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内在逻辑要求的外在表现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资本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消费主义正在对我国形成强大的影响辐射力。以现代性视角重新思考马克思的消费理论观点,并对消费主义社会形成原因和种种弊端进行分析,对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建构合理的消费理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消费文化视野下的青少年审美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既是一场经济革命,给人们带来的是物质文明的进步和消费者的自主,更是一场静悄悄的消费革命.消费主义文化主导下的青少年审美呈现出审美观念模糊、意识偏差,审美标准缺失、价值紊乱,审美品位偏低、偏好畸形等方面的偏差.青少年审美偏差行为的出现,主要在于市场化浪潮与商品经济的强势渗透,在于消费文化中享乐主义逻辑对其日常生活世界的主导,亦在于大众传媒和现代性因素的输入,应从家庭、学校和社区美育入手,加强青少年审美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文富 《前沿》2011,(19):34-37
当前,消费主义思潮已经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构成严重威胁,极大地消解了马克思主义领导权,这与其资本属性和价值追求的隐蔽性特点有关。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具有阵地意识和武装意识,对于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须采取正确的手段和方法加以应对。要通过改革经济和文化体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倡导科学消费观等途径实现对消费主义思潮的抵制。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青少年压力应对及形式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少年能否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与措施来应对与释放压力已成为青少年身心正常成长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广州市青少年的实证研究来深入探讨广州市青少年的压力现状,应对压力的方式、具体途径以及心理压力的成因,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压力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钟一彪 《青年探索》2007,(5):68-69,73
情感消费可分为"因情感的消费"和"为情感的消费"。我国青少年的情感消费是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兴旺起来的,遭遇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消费主义热潮的双重夹击,并受现代广告和媒体的双重塑造。情感消费的结构状况表明,我国青少年的社会支持在注入大量物质因素的情况下仍倚重传统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3.
消费主义:全球化时代的资本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璇 《求索》2011,(7):42-44
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的全球扩张,但资本在全球扩张中遭遇到资本无限扩张与有限环境之间、资本无限扩张与有限市场之间的矛盾,资本实现无限扩张必须借助消费主义以突破自然的底线和需要的界限。消费主义是赋予资本扩张合法性、建立文化霸权、实施意识形态消解与重构的重要文化策略。消费主义造成的深刻危机是文化的自我认同危机,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塑造民族文化自信与建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克服危机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吴冬华  梁汉昶 《青年探索》2008,(2):F0003-F0003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在2007年开展并完成了团中央重点课题“穗、港、澳青少年压力释放及形式的比较研究”,此项课题先后被评为“共青团中央2006—2007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重点课题”、“广州社科联第九次(2007年)资助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深入探讨穗、港、澳三地青少年的压力现状、压力释放以及释放的方式与途径,分析当前青少年的压力与压力释放形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压力释放途径与方法,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为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青少年教育工作机构提供参考价值与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5.
简论传媒消费主义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消费主义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存在消极影响,消费主义下的传媒影响了人们的是非观念、助长了社会浮躁之风、消解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丑化了主流群体形象。对其不良影响,应从社会和媒体自身两个层面加以消除。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政治社会化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加强对我国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研究,对培养社会主义社会合格公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青少年政治社会化途径的积极作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及宏观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研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文化价值观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对中国青少年产生影响的,一是文化产业的渗透,二是利用网络文化上的垄断地位,三是在中国网罗大批青年人才,培植西方代言人。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西方国家不同,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存在文化认同上的缺失,这些内在因素决定了中国青少年会非常容易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8.
徐建 《长江论坛》2006,(2):33-35
消费主义作为西方国家的一种影响广泛的意识形态,正在向全球蔓延,其实际上是挥霍性的过度消费,是一种在资源、环境、生态意义上不可持续的消费。目前,消费主义也对我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分析了可持续消费提出的必要性以及可持续消费的伦理内涵及其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性别认同的新模式,青少年中性化风潮的出现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本文以性别的社会建构论为理论视角,分别从结构性因素和主体能动性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中性化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从结构性的因素来看,中性化的出现是社会结构转型的产物,它的广泛流行是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操纵的结果;从主体能动性因素来看,中性化是青少年展示个性特征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青少年在新的性别审美观念的指引下重塑身体形象的一种认同创作.  相似文献   

20.
消费主义是对消费文化的歪曲,其实质是和消费文化背道而驰的。消费主义倡导单纯物质消费和享乐主义而忽视消费的文化含量,正是消费文化所反对和批判的。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给人类发展带来了无穷的贻害。在对消费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的同时,要善于识别哪些是消费主义,哪些是真正的消费文化。以免把消费主义和消费文化混为一谈,不恰当地对消费文化的整体进行错误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