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欢 《黄埔》2012,(2):54-55
孙中山先生关于创办黄埔军校暨第一期生的阐述:“革命军是救国救民的军人,诸君都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都担负得救国救民的责任,便要从今天起,先在学问上加倍去奋斗;将来毕业之后,组织革命军,……所以要诸君不怕死,步革命先烈的后尘,更要用这500人做基础,  相似文献   

2.
何兰生 《黄埔》2007,(5):18-19
丘之纪(1902-1957)别号帛臣,广东揭阳人。1924年冬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曾参加第一次东征与平定刘、杨叛乱。1925年3月升步科官生,1926年1月毕业。因成绩优异而受张治中将军赏识,点名留校工作。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叶剑英师长所部急需中下级军官,丘之纪被再分配任连长、营副。  相似文献   

3.
姚德垚 《黄埔》2013,(3):7-7
什么是黄埔精神?黄埔精神,内涵丰富,说法不一,近些年逐渐趋于一致的认识就是爱国、革命。我赞成:黄埔精神就是爱国革命的精神。报考黄埔军校的学子大都是爱国的热血青年。早期的追求革命,救国救民;后期的抵御外侮,保国安民。他们不是浑浑噩噩的一群,也不是寻求衣食的一伙,而是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的  相似文献   

4.
陈先琦 《黄埔》2008,(2):57-57
辛亥革命,赶走了末代皇帝,肇始了民主共和。可是,国家权柄旁落到袁世凯、段祺瑞新老军阀手中,国家依然贫弱,人民仍受欺凌。中山先生浩叹“只有民国之名,无民国之实”。在中国共产党协助下,国共两党合作,实行三大政策,创建了黄埔军校,缔造了革命武装。大批热血青年热烈响应,他们以“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单补生 《黄埔》2010,(2):37-37
黄埔军校的军事教育分学科课目(侧重军事理论)和术科课目(侧重军事技能),学科课目一有战术学、军制学、兵器学、筑城学、交通学、地形学、马学、卫生学、经理学等,使学生学会掌握运用一般军事学的原理。术学科目有制式教练、阵中勤务、典范令、服务提要、技术、马术及野外演习、战术实习、野营演习等,使学生掌握各种阵中勤务及技术原则,养成指挥小部队作战的能力。入伍生要从最基本的科目如基本教练、散兵教练、班排连教练、射击教练、  相似文献   

6.
《黄埔》2013,(5):4-41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的群体。当年,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他们满怀救国救民的豪情从祖国四面八方走进了黄埔军校;在东征、北伐、抗日战争中,他们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他们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虽近暮年,期盼统一。他们用壮举彰显了中国军人的本色,用热血诠释了黄埔精神的真谛,用生命书写了人生的传奇。  相似文献   

7.
黄埔,没有人能够绕过这个耀眼的名字去描述中国现代革命的壮丽篇章.80年前,这个位于广州东郊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的小岛,因为汇集了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血气男儿,而勿庸置疑地承载了太多的华夏风雨和世间传奇.这里将星灿烂,英雄云集.它不仅成为中国国民党诸位战将的发迹之地,而且成为中国共产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和著名将领锻炼成长的熔炉.伴随着国共两党的两度合作与分裂,不同信仰的黄埔精英们所演绎的分分合合,构成了中国现代史的一个经典缩影.  相似文献   

8.
解思忠 《黄埔》2013,(3):8-8
自从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安体诚1926年在《黄埔日刊》上首次提出"黄埔精神"后,近一个世纪以来,国人一直在关注黄埔精神,解读黄埔精神,呼唤黄埔精神。黄埔精神内涵非常丰富,对它进行提炼概括无疑有助于准确理解与牢固记忆;那么,又应该如何进行提炼概括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9.
贾晓明  胡静华 《黄埔》2009,(1):24-26
彭猗兰老人1908年生于安徽芜湖,1925年进入广州中山大学学习,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彭老担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教导员。后随林伯渠同志至南昌,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后,彭老随领导同志转战广东,经香港、去上海、西安等地继续开展革命工作。解放后任国务院干部,现已离休,在家安度晚年。彭老是现在极为少数、依然健在的八一南昌起义亲历者,虽年逾百岁,但依然体格硬朗、精神矍铄。采访期间,彭老为我们讲述了自己在八一南昌起义前后的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10.
《黄埔》2020,(2):51-51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黄埔军校是一个传奇,黄埔同学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今,长洲岛上的黄埔军校旧址早已没有了往昔金戈铁马、沙场点兵的情景,我们的视野中也越来越难寻觅到黄埔师生龙腾虎跃的身影。但是,这些黄埔前辈叱咤风云的威武雄姿,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救国救民的爱国情怀,却从来没有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为了永远铭记黄埔师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激励后人在新时期继续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推动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我刊特开展"我的黄埔前辈"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1.
陈宇 《黄埔》2012,(1):25-27
侯又生,祖籍广东梅县,从小时,他就喜欢看《三国演义》,崇拜诸葛亮,萌发了从军当军师的想法。1922年底,他经一位堂兄介绍,到广州市驻军机关枪营营部当上了上士文书。1923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府,侯又生便报名去了孙中山卫士队,在那里当卫士,负责保卫警戒大元帅府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正坊间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收藏界有"故纸精品,千金难求"之论,是指见证历史、存世稀少的珍贵资料。笔者曾在地摊的故纸堆中淘到一张《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黄埔中学聘书》,为民国卅三年制作,宣纸铅印,尺寸175×275mm,品相颇佳。聘约内容":兹聘庄树棠先生为本中学历史教员兼高一上级任,並订约如左(:一)聘期自民国卅三年二月一日起,至卅三年七月卅一日止。(二)薪金每月国币壹仟壹百陸拾圆整(外发食米)。(三)其他  相似文献   

13.
柳林 《传承》2010,(28):33-35
郭沫若是崛起于20世纪中国的一位伟大的文化大家,他集杰出的诗人、作家、戏剧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在诸多领域硕果累累。他是文坛巨匠,又是一个真正的战士。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进程,他紧紧跟随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劳苦大众,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如果把他  相似文献   

14.
侯松平 《黄埔》2013,(3):9-10
由于我的父亲侯炳垚先生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十八期,我——便与黄埔有了"血缘",一辈子与黄埔精神结下了不解之缘。黄埔精神是什么?我从父亲身上看到了她的核心——爱国。因为爱国,在全国抗战烽火连天的1938年,为抗击日寇,正在洛阳读高中的父亲投笔从戎,考取了黄埔军校。父亲毕业后跟随部队在抗日战场上赴汤蹈火,浴血奋战。我看黄埔精神,真了不起!为了国家,她可  相似文献   

15.
刘朝阳 《传承》2012,(10):8-9
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军队所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黄埔军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通过建立政治部、设立党代表制度以及建立学生社团和开展军政训练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法,把黄埔军校办成革命者和军事人才的摇篮,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1924年6月16日,国共合作的黄埔军校在广州正式成立,开辟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一大批有志热血青年汇聚到孙中山先生为首的民主革命大旗下,高呼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为国家统一的历史使命而团结奋斗、牺牲尽责。在孙中山先生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训导下,铸造了爱国革命、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奋斗牺牲的黄埔精神。回顾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风雨如磐的年代,回望黄埔师生激情燃烧的岁月。  相似文献   

17.
李忠诚 《黄埔》2013,(3):15-16
一种思想的产生不是凭空的,一种精神的形成也是有条件和过程的,黄埔精神也是这样。首先,当时的中国社会状况是催生黄埔精神的土壤。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仍然处于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各路军阀连年混战,烽烟不断。由于军费激增,大小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统一战线》2014,(6):17-17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了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后多次易名,因校址初设于广州黄埔岛,故通称黄埔军校,它以“建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吸取苏联红军建军经验,实行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强化军事政治训练,铸就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校风。  相似文献   

19.
单补生 《黄埔》2011,(5):46-47
收藏热线是中国最大的收藏品交易网站,是一个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喜爱和光顾的网络平台。在这里有一字号收荒匠的网店,店主姓蒋,四川成都人,开店八年,交易万件,好评率甚高,是信誉较好的网店。  相似文献   

20.
正记者:黄埔军校内部成立过什么组织,开展过哪些活动?陈宇:黄埔军校在建校初期,主要分别成立有中国国民党特别党部和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前者是公开选举的,后者则是半公开、秘密的。以这两个党组织为依托,还成立有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