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初步形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具体回答了"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为什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怎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三个基本问题。当前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将现实的人确立为科学的历史观出发点,找到了一条考察和研究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在此基础上马恩才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哲学领域的革命。正确理解“现实的人”的含义,澄清各种误解,是深入领会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并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通过重新仔细研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我们可以追溯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的理论来源,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颠覆,更鲜明地揭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空前革命性。可以断言: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本质是经济关系、市民社会的结构要素是社会组织、市民社会应建立在整个商业生活和工业生活高度发达基础之上的观点,对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充分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世界历史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厘清马克思世界历史的涵义,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其方法论启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详尽论述了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的科学基点、逻辑线索和具体内容,这是马克思在哲学革命之后首次科学地提出社会发展三形态——依靠共同体阶段、采取物的形式进行统治阶段和真正共同体阶段。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意识形态》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探讨了分工理论,将社会分化和社会矛盾建立在对社会分工进行考察的基础之上,将扬弃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全人类解放的价值目标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然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工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主要是由特定的时代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普遍的东西一般说来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意思是说代表普遍的、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共同体一般是冒充的、虚假的。在马克思看来,所有的国家无非都是统治阶级剥削和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对于被统治阶级来说它不仅是虚幻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只有在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的情况下,"普遍的"才可能同时是"真实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仍具有虚幻共同体性质,直面此一现实,利于我党务实地追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利于更好地认识并消除人民内部矛盾,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论科学发展观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蕴涵着深刻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分析和学习这些思想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的人的全面发展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845年至1846年耗费大量心血合作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形态》首次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为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其中科学历史观的建立,既使得马克思恩格斯探究社会和经济规律有了哲学支撑,又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后世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研究《形态》,不仅可以认识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还可以加强新时代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并且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中“实践是什么”没有明确解释,后人往往认为物质生产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基本样态。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经从描述的视角详细阐释了实践,认为实践就是现实的生活,它包括两个层次、五种生产;他们并没有要建立实践本体论,而是将实践视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实践观点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实现了哲学史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意识形态学说创立的标志著作。但马克思主义是否是意识形态?如果是,那么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又有何区别?这些问题时至今日仍为中外学界所关注。梳理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的意识形态学说内容,结合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意识形态,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居于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人类恒久的话题,在中西方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哲学家都曾对人的存在和人的发展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本文通过对法国人文主义者拉伯雷的代表作<巨人传>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剖析,探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个性自由、理性至上和人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上诸多《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编排方案中,《马克思恩格斯年鉴》刊登的手稿编排方案最为合理。在编辑观念上,它忠实地再现出这部未完成作品的原貌,排除了其他编排方案主观性地组织作者写作思路的种种尝试。在编辑手段上,它采用最具学术权威性的历史考证版的编辑准则与手段,将基础文本同异文两相对照,最为充分地展现出这一非封闭性文本的形成史。  相似文献   

14.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现实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原则和本质出发,对社会历史发展中呈现的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相对立的二元结构,利益与法、国家的关系及人的解放及自由发展问题进行了阐述,从而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理想社会的建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文稿结构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章文稿的结构编排是马克思恩格斯遗留给后人的一项历史课题。自该文稿1924年正式问世以来,包括前苏联学者粱赞诺夫、日本学者广松涉等在内的诸多专家都曾对其提出过不同的构想,但迄今仍未有一个比较完满的构建方案。通过深入分析和展示文稿本身的内在逻辑,在这里有可能提供重建文稿结构的另一种构思。  相似文献   

16.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市民社会理论包含两个维度。其一,马克思通过彻底清算德国古典哲学,创立的广义市民社会理论,其二,马克思通过超越古典经济学,建立的狭义市民社会理论,并在此基础之上,马克思着重分析了市民社会的特征和客观矛盾。彻底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思辨逻辑,客观论证了资本主义市民社会的历史性,为科学的社会三形态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思考和阐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了彻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因而在他的视野中,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突出的辩证性特征,表现为它是应然性与实然性、目标性和过程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时间性和空间性、个体性和群体性、客观性与主观性、历史性与逻辑性、前进性与曲折性、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只有深入理解和科学解读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性特征,才能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实践中,更好地贯彻辩证法,切实体现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系统阐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它既是《宣言》的理论归宿和价值追求,也是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涵义是强调人的体力和智力、能力和志趣、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多方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有充分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并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物质条件,生产力的状况制约着人的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直接取决于社会关系的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高举“三个代表”旗帜,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对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特别强调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将这些条文写进新修改的党章。这对于动员全国人民抓住新世纪的重要战略机遇,践行“三个代表”,凝聚力量,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研读十六大报告,静思中国发展之未来,笔者以为明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思路与举措,显得十分必要。一、概念溯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