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评点黑格尔论中国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是思辨唯心论的集大成者,近代、现代以及当代的中国学者都对黑格尔及其哲学有着深入的研究,所以,近代西方的哲学家中,被中国人研究得最多的要属黑格尔了。那么黑格尔又是如何论述中国哲学的呢?遗憾的是中国人对黑格尔的哲学评价很高,而黑格尔对中国哲学,乃致整个东方哲学多有低贬。一 黑格尔论孔子哲学黑格尔在其《哲学史讲演录》导言部分集中论述了中国哲学,他一开始就直指孔子的哲学。黑格尔不懂中文,更难达古文,这是黑格尔理解中国哲学的鸿沟,也是造成黑格尔曲解中国哲学、低贬中国哲学的主因。他对孔子的论述不到一页纸。下面是…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法权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首先在内容上澄清了法哲学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根本性的问题,即关于法的客观性及其本质。其次,在方法上消除了黑格尔头足倒置的思辨理性思维方式,马克思借用费尔巴哈的主宾倒置的批判方法,通过对黑格尔唯心主义世界观及其思辨理性思维方式的深刻批判,实现了对黑格尔整个法哲学体系的无意识颠覆,从而使自己的法权思想朝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3.
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蕴含着不少精华,他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就是其中之一。为了阐述这一方式,黑格尔从哲学高度总结和概括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基本类型和特点,特别阐发了辩证思维的本质。今天继续整理和发掘黑格尔关于思维方式的论述,对于思维方式的研究,对于在社会实践中正确地运用思维方式掌握和改造世界,都是不无启迪作用的。在黑格尔看来,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所谓思维方式,就是主体如何用思维去把握客体,认识真理,追求“绝对”的模式和工具。“对于思想方式的更进一步认识,乃是正确地把握哲学事实的第一条件。”  相似文献   

4.
王群  尹建平 《求索》2008,(11):129-131
从柏拉图到黑格尔,思辨法哲学一直是法哲学的主流,思辨法哲学以理性主义为基石,力图获得关于支配人类的全部行为和思想的最终性普遍原则,由于其绝对性“狂妄”,使之近于“空想”。于是.实证主义法哲学找到了应有的理论地位,它打破了传统法哲学的纯理论的抽象思辨或逻辑分析的研究模式,积极运用定量的科学方法,为法哲学研究开辟了可行的道路。从思辨型法哲学到实证型法哲学的演进,法哲学实现了自我的批判与创新,这一过程通过对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理论和法学价值进行揭示与否定,对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律精神、理想和价值进行适度阐发,实现了法哲学的整体革新。这一革新或思辨的过程也同时为我们的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实践提供了全新的思维向度。  相似文献   

5.
作为鲍威尔宗教批判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异化论”源自于黑格尔的“不幸意识”,最为鲜明地体现了鲍威尔宗教批判的锋芒 ,与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一起构成马克思由宗教批判向政治、社会批判过渡的理论前提。全面阐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之作为超越一切思辨哲学的根本性质 ,鲍威尔的宗教异化论是一个不可缺失的历史环节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一个新的维度———宗教批判的维度  相似文献   

6.
德国古典哲学以其特有的思辨形式充分展示了对人的主体性创造能力的无限信任和对人的主体解放的不懈追求等思想因子,将人的主体性价值彰显和生存解放融会于社会发展前进的思辨有机系统中。其中以莱布尼茨单子论社会有机体思想、康德的人类社会互为目的与手段的有机体思想、黑格尔理念整体主义的国家有机论中关涉社会有机体理论为其主要代表。他们力求用思辨的有机体理论视角来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思辨的有机体理论中内蕴的有益思想因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真正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7.
刘丽 《前沿》2013,(4):34-35
思维方式有形而上学式的和辩证法式的,形而上学思维法虽有其合理性但自出现就有其先天缺陷,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则是在形而上学的基础上的摒弃及超越。从辩证法的抽象演进过程中,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思维方式是"无人身理性",其本质没能够逃脱"柏拉图哲学注脚"的枷锁。马克思哲学引进了一个根基性有参量就是社会实际,指出社会实践是个发展过程,进而树立了一个崭新的社会实践辩证法思维方式。该思辨方式强调思维和存在必须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将其矛盾解决,这就优越于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知性,突出了马克思哲学把社会实践作为基础本体论改革的价值和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8.
福斯特、马尔马斯和福尔达都曾指出,黑格尔对古代怀疑主义的理解存在着某些偏差。本文基于黑格尔《怀疑主义与哲学的关系》一文中的相关论述,试图阐明黑格尔对于古代怀疑主义及其历史的考察所存在的四个问题,并通过深入考察第四个问题,即黑格尔对于安尼西德穆斯的十个论式和阿格里帕的五个论式的前后态度的不一致,来指明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由于黑格尔立足于自身的哲学思考所作出的创造性阐释,即黑格尔将古代怀疑主义视为其哲学体系的方法——辩证法——之入口。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国内法》第261—313节展开的批判分析,收获并达到了其思想革命中的一定"形式"上的要求。通过对国家概念的分析,马克思揭露了黑格尔的哲学的逻辑学的秘密在于概念的三段论式的推理方式:普遍性、特殊性和单一性,黑格尔关于王权的概念以及王权、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区分,就是思辨的逻辑在具体领域的体现。随着概念的具体,思辨的逻辑愈发暴露出它的神秘,经验世界的"实体性的现实性"无非是思维的中介或手段,经验世界不过是观念的"容器",最终造成了经验的普遍性与单一性的对立,从而形成超验的二元论。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费尔巴哈哲学被当作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之间的独立的中间环节。以至于认为:没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就没有马克思哲学。实际上,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哲学的有限的影响,不是他的唯物主义,而是他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和宗教的本质的批判,是他的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11.
张蓉蓉 《思想战线》2001,27(4):80-84
1835年~1846年是马克思早期思想上的大变化时期,其人生观和哲学观经历了由康德、费希特主观唯心的理性理想主义转向黑格尔客观唯心的理性现实主义,并由此又逐渐转向费尔巴哈的自然人本主义,最后终于迈上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科学大道,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早期三个阶段思想观念的演变,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哲学基本问题 ,在哲学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它是恩格斯在总结欧洲近代哲学时提出的 ,因此我们在具体分析哲学史时应注意到哲学基本问题在不同时代的特殊表现 ,以及各个民族和不同哲学系统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以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来裁剪丰富多彩的哲学史。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把握黑格尔进行范畴推演的思维逻辑的基础上,概括出《逻辑学》范畴推演的动力学、目的性、形式化、方法论和科学性原则,并运用化学、生物学、指号学、协同学理论予以类比与解释,从中总结出思辨逻辑系统与形式逻辑系统相区别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理论是黑格尔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开辟了市民社会学说史上的新视域。同时,黑格尔对市民社会也有深入的批判,他认为市民社会是一个不自足的领域,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必然被国家所克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三个维度的批判都超出了政治哲学的范围,具有更广泛的一般哲学意义。第一,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唯心主义世界观,马克思指出头足倒置既是黑格尔法哲学的特征,也是黑格尔全部哲学的特征,进而确立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第二,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发展逻辑",揭示黑格尔辩证法的泛逻辑主义方法的缺陷,马克思走向"在事物自身的发展中揭示事物发展的逻辑"的唯物辩证法的哲学道路;第三,对黑格尔法哲学的自由观的批判,得出自由的实现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创建新国家的结论,马克思完成了政治立场的转变,为自己确立了创立无产阶级哲学的历史使命。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表明马克思的哲学从世界观、方法论、历史观上都已不同于黑格尔思辨、抽象的唯心主义,也显示出其在实践性、阶级性和革命性上与黑格尔哲学具有根本的区别。《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就是使"马克思成为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康德在论述他的图型时,完全超出了他本人的意图.虽然时间仍作为先验图型连接范畴和直观杂多,但是其间却发生了矛盾及丰富的涵义:异质的歧义性,图型涵义的广泛性,以及孕育出经验图型等.这些内容丰富了康德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现有教科书对实践概念只是给出了抽象而笼统的诠释 ,模糊了马克思科学实践概念的原有之义。马克思哲学始终贯穿着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一方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与人的社会现实的生存状态紧密地联系起来 ,尤其是与现实社会的人所进行的认识与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过程联系起来。马克思哲学科学的实践概念应当是认识性实践和改造性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将老子的道和高级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相比较 ,认为它们的基本内容相同 ,有很大的重合面。笔者以此断定 ,道实质上就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是高级辩证法矛盾概念的雏形。同时 ,道又包括本体论 ,体现老子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造成道德与知识的紧张是近代以来中国哲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牟宗三会通儒家心性之学和康德哲学,用"一心开二门"的哲学架构,重建了儒家的道德形上学。肯定良知,确立德性的优先性,又给知识以恰当的安排,是牟宗三穷其一生对现代性所作的积极回应。道德形上学的重建无疑再植了儒家思想在现代性中的智慧灵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早年认为国家是最普遍的事物,并且可以把个人提升到普遍性的高度。但在《莱茵报》期间,面对因现实利益问题而产生的困惑,马克思开始重新思考国家的本质,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的命题。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人是社会存在物,即人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真正的共同体是以这种统一为基础的。国家则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相分离的产物,是"虚幻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