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公共产品作为全球化的重要基石和关键组成要素,在当今的世界政治中占据突出的位置。在新型全球治理模式下,中国民间社会组织在数量规模、组织能力和对外影响力各方面进步卓著,通过一些路径参与到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中。但囿于各方面制约因素,目前中国民间社会组织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领域的话语权暂时落后于国家在世界上的整体影响力。研究中国民间社会组织参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现有路径与主要问题,把握这一领域的新趋势,探索改进方式与未来可行性路径,是发挥民间社会力量参与全球治理的重大举措,同时对于增强中国民间社会组织自身发展能力与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政治、经贸、文化等领域合作交流的不断深化,中非民间交往在双方"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突出,中国政府和社会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中非民间交往取得显著进展。当前中非民间交往的制约性因素包括:中国对非关系"行为体"不断增多,"角色"日益多元,中国公民社会仍在成长之中;非洲公民社会对华认知存在偏差,且易为国内政治和西方势力所左右;西方势力对中非民间交往的消极影响。为进一步推进中非民间交往,应准确把握非洲民众对华认知,改善中非关系在"传播"领域中的不对称性;避免中非经贸问题"政治化",增强在非中资企业的社会责任、法律规范和环境生态意识;加强中非公民社会组织之间的对话以及"民生导向"合作;中非民间交往应在南南伙伴合作关系框架下展开并对"第三方"保持开放。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既是经济组织,又是社会组织,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必须强化责任意识,积极协同做好社会管理。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国有企业既是经济组织,又是社会组织,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必须强化责任意识,积极协同做好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4.
刘骥 《南风窗》2008,(14):96-96
地震释放了大地的能量,也释放了整个中国社会的能量。我们所有人,都在很短时间之内看到了中国社会在面临危机时集体行动的能力。这种集体行动的能力,不光是以国家为中心的组织动员能力,更多的还有社会自发的集体行动能力。不得不承认,面对社会自发的集体行动,国家各个层面多少都有些措手不及:如何协调来自民间的救援力量与资源?如何安排引导有组织的志愿者?如何容纳、组织如此巨大的社会力量?如何调整危机之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榕树气韵,茉莉花香。6月10—12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中共福建省委承办的金砖国家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论坛(以下简称金砖国家"三合一"论坛)在榕城福州举行。作为今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本次论坛以"共谋合作发展,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共有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26个国家的37个政党、105家智库、79家民间社会组织的400余名中外代表与会。中共中央政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中国民间外交正在从中央政府推动的单引擎动力机制向多主体需求结合的多引擎动力机制发展。民间外交除了推动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等传统途径之外,还增加了全球治理的新因素。在全球治理型的民间外交活动中,社会组织要承担新的特殊使命,为此需要突破认识、能力、文化和体制等多方面的瓶颈。  相似文献   

7.
社会权利的最新发展表明,当代中国农民的权利发展并没有遵循公民权利发展的经典序列;农民的社会权利也不是他们自下而上"争来"的,而是决策者自上而下"给予"的。这种被动实现的社会权利有助于强化中央的权威,但其对于基层社会的"维稳"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决策者应利用中央权威得到强化这一"时间窗口",适时推动公民政治权利的发展,从而...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丰台区总工会以"建设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目标,按照"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2008年~2010年发展规划》,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努力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5月12—13日,由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促会)与苏丹全国组织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非民间论坛在苏丹共和国首都喀土穆举行。青白尼罗两河交汇,异色蔚奇观中非民间双剑合璧,同心谋发展苏丹共和国首都喀土穆,是一座  相似文献   

10.
社会     
《南风窗》2012,(22):18-18
民间组织NGO"管理型"社工日前,北京市社会工作委员会为民间社会组织"购买"的首批200名"管理型"社工已全部上岗。他们通过北京市红十字会、团市委等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招考,将会入职"没钱、没人,发展遇到瓶颈"的民间社会组织,从事党务、财务、信息化等管理工作。每个岗位每年可有5万元的年薪补贴,并参照公务员的管理办法进行考核。此举或可视为政府对NGO进行人员支持、实现切实待遇保障的初步探索,但他们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日本一个主要从事国际交流事业的重要的非政府组织——日本国际交流中心在开展对美民间外交时所采取的一些做法,并对其工作特点进行了总结;考察了这些做法对中国所可能具有的借鉴意义;指出在中美关系当前的状况以及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和“公民社会”影响不断增大的大背景下,只有大力开展民间外交,拓宽中美之间民间交往的渠道,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才能使两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尽可能得到维持,使两国之间必然要发生的那些矛盾与冲突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双边关系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得到冷静稳妥的处理,并进而使两国的关系具有一种“韧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慈善组织是自古就有,但是其起步比外国晚,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发展较缓慢,至今处于初级阶段。而在2008年继汶川大地震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如雨后春笋搬涌现出来,公民的慈善意识被激起,有了较大的发展进步。但其中也出现不少问题,使其在阻碍中发展。本文以四川省为例,根据调研情况,写出民间慈善组织现今发展状况、问题,以及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塞尔维亚是一个小国,只有700万人口,但在巴尔干地区是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塞尔维亚高度重视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合作,特别是加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民间交流合作。民间交往是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塞尔维亚愿与中国加强政治、经济、社会和人文交流,加强民间交往,促进民心相通。同时,塞尔维亚前进党也高度重视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党际交往。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尽管面临来自西方的压力和挑战,但中国在世界上的朋友圈却越来越大,且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一个法律框架,完善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并建立起法制社会,已成中国决策层和民间社会的共同愿景。  相似文献   

15.
张珺 《国际展望》2011,(6):32-46
在跨国对抗研究中,宗教一直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因素,然而宗教非政府组织的跨国集体行动使得它们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力日益显著,形成了"宗教性跨国对抗"。本文从宗教非政府组织所关注的主要议题之一"宗教人权"领域,以个案"倡议国际"组织为例,结合政治社会学、国际关系的相关理论分析这一类型组织的国际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6.
<正>凝聚民间力量汇集民间智慧形成民间共识——专访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秘书长尤建华▲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简称中促会)致力于广泛联系国际国内有关民间组织和人士,推动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问: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简称中促会)作为专门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民间组织联合体,积极带领中国民间组织参与联合国系统等重要国际活动,发出中国民间响亮的声音。请问中促会在2013年民间交  相似文献   

17.
民间外交注重通过民间交流增进人民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从而建立超越现实政治经济利益的人民友谊。这种基于人类文明共同理念的交往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社会基础,为国家间关系和国际合作奠定了稳固基础。民间外交主体具有人民性和有限性的特征。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民间外交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新形式、新特点。伴随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等各个领域的联系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各界也在国家对外交往活动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多元化与网络化日益成为中国民间外交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就先进的中国社会而言,借贷的现象在农村还是普遍存在的,本文针对此现象分析了民间借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民间借贷纠纷的特点及难点,并进一步提出了民间借贷纠纷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留守儿童是近年来作为转型中国社会出现的特定社会群体,本应获得弱势群体的特定人权保障。但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等方面的资源性缺失,导致了中国式留守儿童特有的生理、心理甚至在违法犯罪中的特殊群体效应,而产生了对这一群体特有"双向歧视"现象。这一现象将直接导致对于"留守儿童"的特别人权保护的进程,并可能导致"平权措施"的滥用。  相似文献   

20.
李旭 《当代世界》2011,(8):47-49
中国和缅甸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胞波"(兄弟)情意源远流长,陈毅元帅曾赋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由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组织的"光明行"公益活动于5月28日至6月8日在缅甸仰光市举行。在短短数天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医护人员组成的中国国际复明医疗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