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小芳 《共产党人》2011,(20):24-25
当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这是新闻界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新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标志着新闻战线加强改进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新闻业务的角度看,"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切中肯綮,牢牢把握  相似文献   

2.
江淮 《江淮》2011,(9):19-20
深入群众"接地气",走进基层"抓活鱼"。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蕴藏着最鲜活最丰富的新闻资源。根据中宣部等五部门的统一部署,从第九期起,本刊推出"一线报道"专栏,以实践为源,以群众为师,刊发记者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城市社区、企业车间,访民情、听民声、看发展的报道,讲述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展现基层一线最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3.
鲁炜 《求是》2012,(7):34-36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每个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从业之基、成长之魂,是指导新闻工作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丰富了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新闻与时俱进的新观念,给老话题的新闻"以小见大"注入新的内涵。笔者在报社分管记者工作长达10年之久,工作中接触许多记者、基层通讯员,还有每年假  相似文献   

5.
唐俊 《新湘评论》2020,(9):32-32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舆论工作面临全新挑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对于基层新闻舆论工作而言,要顺应全媒体时代发展趋势,只有抓实"四点",才能提升"四力"。抓住关键点,提升传播力。基层新闻舆论工作犹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神经末梢",直接关系到党的声音能否有效传达到人民以及人民心声能否及时反馈给党。  相似文献   

6.
在生活中挖掘新闻,对中国的新闻来说,这是个新闻本源问题,更是个新闻实现"三贴近"的实践问题。笔者认为,与"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样道理,新闻,尤其是基层地市党报的新闻,要在生活中挖掘。  相似文献   

7.
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座谈会9月13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似文献   

8.
新闻工作向来强调"三贴近"原则,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各项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党政组织、人民群众对民生新闻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无锡日报进一步加强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鼓励并要求年轻记者深入一线、扎根一线,将触角延伸到基层的社区里弄,在这块广阔的田地里寻找新闻富矿。  相似文献   

9.
春节前后,我区新闻战线开展的"新春走基层"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全区各级新闻媒体带着真情深入基层,展现和谐幸福新宁夏建设的丰硕成果,感受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体会城乡文化新风,领略一线劳动者风采,推出了一大批生动鲜活的新闻报道,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参加培训,对我来说有着来自灵魂深处的触动和收获。"你的思想和头脑是相机的镜头"这是李春林老师讲的关于《新闻摄影的力量》这堂课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这堂课更多的是从思想上改变了我们对新闻摄影的  相似文献   

11.
对新闻战线“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的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名照 《求是》2012,(18):43-46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一年来,中央领导同志亲自指导,全国新闻战线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实践证明,"走转改"活动是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措施,是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相似文献   

12.
新闻单位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需要我们把握"三贴近"的深刻内涵,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地履行新闻工作服务人民的宗旨要求,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基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新闻理论界有关"软新闻"和"硬新闻"的概念实质上是不明确的.随着都市新闻传媒的崛起,新闻传播实践不断深入,于是都市新闻理论对这两大类新闻渐渐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赋予了这两类新闻以明确的内涵硬新闻是指时效性强的事件性的新闻;软新闻是指时效性相对较弱的非事件性的新闻.都市新闻理论是从时效性、事件性两个特点来规定硬新闻和软新闻的本质属性的.从理论上弄清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内涵和边界,对于新闻实践来说是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刘云山 《党建》2011,(10):6-8
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部署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各新闻单位积极响应,广大新闻工作者踊跃参与,给新闻战线带来一股清新务实之风,整个活动开局很好、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李长春同志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他强调,新闻工作"三贴近",就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作为媒体从业人员,应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一精神,从"三贴近"入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提高新闻传播效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相似文献   

16.
郭文君 《先锋队》2013,(23):36-37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广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下的生动实践。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闻工作者怎样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更加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一个值得深  相似文献   

17.
作风的"漂浮",必然带来文风的呆板。没有基层的生动细节,缺乏群众的鲜活语言,新闻作品就不可能有吸引力、感染力。作为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基层的记者,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只是跑机关、泡会议、编材料,就会离生活、离群众、离实际越来越远。作风的"漂浮",必然带来文风的呆板。没有基层的生动细节,缺乏群众的鲜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就纸质媒体而言,新闻评论通常是与新闻报道并重的新闻体裁,也是构成"采、写、编、评"四大新闻业务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9.
《支部生活》2011,(9):56-56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8月9日,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召开视频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要在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把握基本国情、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培育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运用群众语言、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见成效。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1,(18):40-41
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目前召开视频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跨动进行部署。中共中央政冶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新闻战线要着眼于把握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