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道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在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妥善处理宗教矛盾,保持宗教领域健康稳定的局面,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和合”哲学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合哲学思想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传统文化资源,因此,廓清和合哲学的源流、内涵和局限是很关键的。必须辩证地吸取和合哲学的思想资源,不能因为和合哲学的合理性而否认它的历史局限性,也不能因为它的局限性而否认它的当代性。对和合哲学思想的创造性转换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3.
统战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无论从文化精神还是从基本属性上,都继承了民族文化的内核,即“和合”理念。新时期的统战文化,主题思想是团结联合,基本精神是和而不同,根本目的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在经历了“和”与“和而不同”的发展阶段后,新时期统战文化最终实现了“和合”这一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4.
中华“和合“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这种文化强调事物是不同因素的相异相成和紧密凝聚,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辩证思想和系统观念,体现了客观事物存在的多样性和多样事物的统一性.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1世纪我国大力提倡的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中华“和合“文化具有某种契合关系.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华“和合“文化现代意义的体现.因此,科学理解和正确发掘中华“和合“文化,充分汲取和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宗教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问题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在宗教问题上最大的理论创新,是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新境界。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保持和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必须准确把握其内涵,才能实现其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需要凝聚社会各阶层的有生力量,需要协调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关系,我国信教群众有1亿多人,因此,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不仅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而且也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所追求的和谐思想一脉相承.和合思想所蕴涵的豁达、团结、包容、和谐等思想观念,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依据和文化底蕴,一国两制是和舍之道的具体运用,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和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概念和政治伦理概念,被广泛用于认识自然、治国处事、道德伦理等各个方面,古代儒家、道家等学派都有丰富的和合思想。进入21世纪,在我国大力构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科学理解和正确发掘中华和合文化,充分借鉴和吸收传统和合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潘世信 《理论前沿》2007,495(6):22-23
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教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宗教活动场所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精神家园,宗教界的善行义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创举,宗教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条纽带。  相似文献   

10.
在举国上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下,宗教值得重新审视。本文以作者亲历事件为例,论证了3个观点:第一,宗教的根本是长期性,应该用自由公民的世俗追求说明他们的宗教追求;第二,宗教的关键是群众性,应当努力引导宗教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服务;第三,宗教有特殊的复杂性,新中国的宗教应当是积极、和谐的因素,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人类幸福吹来一股和风、带来一团和气。  相似文献   

11.
工会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展示新作为,树立好形象,就必须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锤炼,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勇于实践,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密切群众,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善于创新,不断争创一流业绩;强化责任,不断树立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2.
利益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根本上皆源于制度安排的缺陷,必须从制度上启动利益杠杆,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健全畅通的利益诉求机制、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系统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党际和谐与参政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对执政党执政能力、执政方式的重大考验,对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参政党参政能力的挑战。在当前中国执政——参政的政治结构中,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党际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宏大命题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政治前提。从党际和谐的角度来看,参政党必须要在这种全新的格局中主动寻求自己的合适位置,积极推进党际和谐的实现,进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自已应有的参政职能。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宗教界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是大有可为.宗教和谐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宗教有净化心灵、消除纷争的优势.我们要善于把党关于宗教工作的大政方针具体化,从不同层面做好对宗教界的引导工作,启发他们对教规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说已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最高表达,理论界有责任也有义务向人民群众解释推介这一学说。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理论上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谐”与“社会,”“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与“社会和谐”的可行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层进的逻辑关联。“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6.
利益协调的制度不仅仅需要统揽全局的总体要求,更需要具体的体制机制设计。和谐社会理应建立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的利益约束机制、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具体制度来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励仁 《理论前沿》2006,(15):24-25
两性关系是影响最为普遍的社会关系之一,两性的和谐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前提。因此,我们要努力消除性别歧视,营造和谐性别环境,建立新型性别和谐观念,形成平等、互补、合作的性别关系。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社会的发展首先决定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要防止因为强调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而忽视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只有经济发展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有充分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党际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讲,和谐社会构建应当包括党际和谐,这是由政党的社会属性、当代中国的政治架构以及中国政党制度的政治作用所决定的。从现实层面而言,党际关系的统一面又为实现党际和谐提供了可行性支撑。在中国政治发展水平的客观规定下,推进党际和谐的关键是要不断完善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而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决定了完善的关键在于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党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是实现党际和谐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治理本身是否和谐。而在公共治理的主体中,尽管其他组织也能在公共治理中扮演一定角色,但最主要的仍然是政府。现阶段存在着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从治理的角度而言,主要在于政府公共治理的失衡。构建和谐社会政府的选择在于构建合理的公共服务制度,将潜在的制度供给转化为现实的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